传媒实务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旅游文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旅游形象塑造是城市打造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旅游文化上具有深度和广度上的优势。本文以国家卫生文明城市湖南永州为例,探讨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文化上的可行性,并对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遗产、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策划,总结在制作实践中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以期对地方历史文化题材的专题纪录片的策划、创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专题纪录片;策划;表现手法;结构与节奏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3-0100-03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需求。为吸引游客,各个城市纷纷与媒体联合打造旅游形象,宣传城市的热门景点、景区,推出一批批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这些景观就如同一张张活的名片,为城市树立了独有的品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各城市之间旅游开发的进程日益加快,大量模仿、同质化的旅游形象层出不穷,城市品牌的独有性界限越来越模糊。
  基于当前热门城市、景点被消费过度的客观形势下,有一种显著的趋势,是人们的旅游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从热衷于集中时间出游向周末出游转变,从热衷于城市游逐渐向乡村游转变,从热衷于人文景观逐渐向自然景观转变,从景观游逐渐向文化游转变。因此,以往注重打造城市景观形象、物化环境的形象片,在创作的思路上,也逐渐向打造自然生态、人文宜居、美食风尚、民俗风情等方向转变,从而凸显文化内涵、地方特色。
  二、专题纪录片与旅游形象塑造
  专题类纪录片是指圍绕某一特定主题或领域,集中深入地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视听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1]。在以往的专题纪录片中,创作者往往注重科学、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影片的艺术性、趣味性。而《故宫》《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等一批优秀的系列纪录片的出现,则创新性地将历史、文化、人文、地理、科技、民俗、美食等艺术形式和内容以平易近人的镜头和视角,带到观众的面前,播出之后引起了极大的好评。尤其是《美丽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片中出现的自然地理、文化民俗、传统文化等内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地区旅游形象的提升。
  所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形象,并不一定单纯地依靠城市宣传片、旅游形象片来完成。相比较上述两种媒体形态,专题纪录片对打造地区旅游形象有独特的优势。虽然两者在传播中属于不同的媒体类型,自有各自的优劣,本身并不具有可比性,但在宣传推广旅游形象这一功能上而言,又具有许多相通的特征,权且作一比较论述。
  首先,在内容的广度上,专题纪录片有优势。城市宣传片、旅游形象片时长较短,在内容上基本都是遍历城市或者景区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建筑、景观、民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无法真正体现城市或者景点的方方面面的。而专题纪录片因为时长较长,在内容上可以涉及面较广,能较全面展示历史、文化、人文、自然、建筑、民俗、美食、环境等因素,在内容的广度上优势明显。
  其次,在内容的深度上,专题纪录片有优势。旅游在表面上是消费自然与物质资源,而其内核却是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的沉淀物,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集合。而这些作为城市旅游的内核,是打造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虽然城市宣传片、旅游形象片可以通过广告词来展示文化内涵,但毕竟就几句词,在挖掘深度上还远远不够。专题纪录片则可以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展示,在深度上占据优势。
  再次,在叙事文本上,专题纪录片更能体现多样化。目前大多数宣传片、形象片在叙事文本上,还是以广告词为主,影像、图片、文字、标识、音乐等形式为辅,目的在短时间内能让观众留下品牌的名称、标识,是迎合快速消费的特点、以广告品牌为主要目的。而专题纪录片则可以全方位地通过解说词、影像、动画、文字、音乐、音效等元素展示内容。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而言,文本类型越丰富,观众能取得的视听感受就越强烈。
  最后,在传播效果上,专题纪录片的影响力更强。在传播渠道上,纪录片占据的时间长,传播渠道宽广,可以在电视上以固定节目的形式播出,也可以放置于网络上播出,还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广为分享和传播。在受众上,纪录片的收视人群更为集中,传播的指向性更强。而宣传片、形象片则以广告的形式,面向非特定的收视人群,因其本质上是广告,可能会被收视人群手中的遥控器给忽略。
  所以,对于那些影响力较弱的城市或者景区而言,要与已知名海内外的竞争者竞争,通过在形式上的模仿、不注重内容深度的挖掘、传播无特定指向的人群的手段,在旅游形象塑造的效果上势必是苍白无力的。制作和传播专题纪录片,以相对多样化的渠道进行传播,才能营造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专题纪录片的策划
  (一)核心主题
  历史、人文是当今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主要题材,以宣传文化、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专题纪录片也是如此。在本项目中,摄制组以湖南省永州市为摄制对象,探索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永州古称零陵,因潇水与湘江在此汇合,自古雅称“潇湘”,区域内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要展示一座城,就要追寻过去、探索未来,既要记录表象,又要深挖内涵。专题纪录片共通过5个专题,分别为诗韵潇湘、山水文学、字里行间、理学文化和瑶族风情,采用真实再现、扮演手段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对永州自然、人文、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核心主题是展示区域内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全貌。
  (二)主要内容
  永州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每集影片要表达的主题。   1.诗韵潇湘
  永州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处,是丘陵和喀斯特地貌混合区,行政区域内山水钟灵毓秀,自然之美妙不可言,共有国家森林公园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五个、风景名胜区三个,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溶洞交相辉映,犹如一副巧夺天工的美丽画卷。
  潇湘之地,富有美丽传说的九嶷山,有神奇险峻的阳明山,有山水秀丽的舜皇山;境内崖刻众多,舜皇岩、朝阳岩、月岩、阳华岩、紫霞岩、淡岩。此外,文化遗迹诸如萍洲书院、浯溪碑林、柳子庙、宁远文庙、高山寺、文昌阁、周家大院等名胜古迹。
  永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秀丽的山水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古人描绘永州山水的诗词文章数不胜数。
  在本集中,专题片以主观者的视角进行叙事,遍历永州境内的著名地貌、山水、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内容,提纲挈领,为后续的影片奠定好基调。
  2.山水文学
  从诗词的角度上来说,柳宗元是永州重要的名片之一。他的诗词歌颂永州山水,借物咏志,对中国山水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在公元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此后在永州的10年是他人生中最辉煌、最重要的十年,期间著作多达390余篇,占到生平著作总数的一半以上。柳宗元的山水文学寄寓世相悲苦和人生理想于山水意象之中,其作品的荒寒孤寂意境与屈原一脉相承。
  柳宗元的山水奇文千百年来为永州增添了无限光彩。“永州八记”已成为宣传永州的不朽篇章,历代无数文人墨客慕名前来观光,丰富了永州名胜古迹的内容,使永州的山水成为了人们心驰神往的佳境。
  世人为称颂柳宗元的功绩,特地修了柳子庙以示纪念。庙宇座落在零陵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面朝愚溪,背靠青山。庙分为三进三开,最前面是一座双檐八柱戏台,每逢节日都会上演颇具特色的祁剧,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正殿后墙有三绝碑《荔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颂扬柳宗元的生平事迹。
  在本集中,编导以旁观者的视角,采用虚实结合的摄影手法,结合动画、图片的展示,介紹柳宗元作品创作的背景、环境遗址、文化遗址,及其包含的民本思想和对后世文化的深远影响等。
  3.字里行间
  除了诗文,书法也是永州文化的一大精粹,“书圣”怀素7岁为僧,自幼对书法兴趣浓厚,以蕉叶代纸练字,成名后其庵得名为“绿天庵”。零陵的绿天庵、祁阳浯溪碑林、高山寺都留有怀素的遗迹,现存怀素的作品《干字文碑》《瑞石帖》《秋兴八首》等都属中国书法珍品。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也是永州人。
  永州的碑文化源远流长,名人的诗文碑刻之多、价值之高为国内之最。祁阳的浯溪公园内现存世界最大的古书法摩崖石刻群“浯溪碑林”,有唐以来的石刻五百余方,涉及书家三百余人,囊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碑林,就如进入了一座书法艺术的殿堂。三绝堂内的元结撰文,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和柳子庙里的《荔子碑》在历史上并称“三绝碑”。
  在本集中,编导以旁观者的视角叙事,采用写实的摄影手法,适当结合动画展示,介绍书法作品的背景,解读作品神韵,探访碑林文化遗址,深刻揭示书法、碑林文化在中国艺术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
  4.理学文化
  永州是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故乡。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他开创的理学文化是中国的新儒学,它以复兴儒学为旗帜,重释儒学经典,同时又集佛、道两家的宇宙哲学和思辩方法等大成于一体,成为了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把中国的儒学推向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学生。周敦颐的散文名篇《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成为名士的励志名言。
  在本集中,编导采用旁观者的视角叙事,采用虚实结合的摄影手法,结合影视资料、静态图片的展示,介绍周敦颐与理学创始的背景,其弟子的代表作,解读新儒学——理学文化的精髓,品析新儒学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
  5.瑶族风情
  永州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瑶族的发源地——江永千家峒,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瑶族风情,是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千家峒瑶族敬奉盘瓠为祖先,有 “盘王节”、“洪门愿”、“度戒节”等传统的民族节日。这些崇拜仪式隆重,文化内涵丰富,刻着深深的瑶族印痕。千家峒内风景如画,岩洞、高山、流水、密林等不一而足。大泊水瀑布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庞岭之颠飞奔而下,百米之内,水势逼人,极具震憾力。
  瑶族的另一文化瑰宝当属江永“女书”,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其字根植于汉字,书写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笔法飘逸、流畅,宛若少女纤纤身姿,美不可言。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永州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瑶族妇女中,它靠母女、姊妹相传一代代传承下来。1983年,江永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前往江永考察、学习。近年来,永州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女书也成了书法艺术的奇葩。
  在本集中,编导采用主观者的视角叙事,采用虚实结合的摄影手法,结合影视资料、静态图片、动画、现场采访等手段,介绍瑶族村落的自然风情、风俗习惯,介绍女书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现今的保存、研究情况,品析瑶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三)表现手法与叙事技巧
  由于是纪录片,且内容多为历史性的内容,镜头队列之间不以叙事为主,而侧重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在时空关系上也并非是线性的关系,所以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表现蒙太奇的手法,夹评夹叙式的手段,来传达纪录片的主要思想。
  在结构上,纪录片每一集采用板块式结构叙事,即在一集内容中有两条或更多条线索,但不是交叉安排,而是叙述相对独立的内容,每一块内容有一条自己的发展线索,可以说每个板块中的小结构是一种顺序式结构。
  在节奏的处理上,纪录片的外部节奏元素中,镜头的景别以全景、中景等大景别为主,辅以小景别来说明细节,镜头以固定画面为主,侧重构图的完美和谐,注重色彩的搭配,注重镜头内部光影的变化,尽力让每个镜头都能做到美观。内部节奏元素中,镜头连接、转场多采用模拟特技来完成,再辅以节奏平缓的解说词、背景音乐,以达到“徐徐道来”的视听效果。
  四、总 结
  专题纪录片在弘扬地方旅游文化的功能上,比一般的形象广告片有更深度和广度,尤其适合在网络上、当地有线电视台甚至卫视台上播出。作为一种宣传文化的产品,专题纪录片要求内容充实有深度,画面生动形象,解说语言浑厚,在结构的安排上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既注重叙述内容的表达,又注重情感的传递。深入挖掘和继承地方传统文化在,结合专题纪录片的传播特长,两者相得益彰,使文化价值与旅游效益能最大程度上结合起来,形成传承与弘扬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郭铮.浅析城市纪录片对城市品牌的传播[J].北方文学,2012(2).
  [2] 万小菡.新媒体时代城市纪录片的摄制与传播[J].视听界,2014(7).
  [3] 万小菡.城市记录影像的构成与表达[J].中国电视(记录),2013(10).
  [4] 金震茅.城市纪录片的内容构成、特点及发展对策[J].现代视听,2012(4).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微信朋友圈通过信息分享、自我形象展示、在线互动等形式,帮助用户积累社会资本。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研究朋友圈互动的情况。研究主要以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从互动的主体关系特征、互动的过程性特征、不同强度关系的互动差异等方面探讨,旨在通过这些研究,让微信用户能够更好地利用其管理社会资本。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社会资本;强关系;弱关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失去了自己生存的环境,其保护与传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非遗”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相融合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本论文以城镇文化建设为视角,调查襄汾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使其在更好地展现地域特色的同时又能为当地人带来经济收入,让其成为新型城镇发展建设的推动力。  关键
期刊
摘 要:2015年底,一部“神剧”《太子妃升职记》横空出世,这部乐视自制的网剧,开播仅几天就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受众,连续登上微博热门话题,讨论度极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进步,我国网剧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网剧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肯定它营销大热与发展的同时,如何冷静的面对它背后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网剧;营销;社会责任;审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这些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而同时社会舆论也形成并逐渐设立了自己的力量。有了媒体,社会热门的问题能够快速地传递给公众。社会舆论就是公众对收到信息的一种反应。通过社会舆论可以评价大众传播的效果,因此社会舆论已经成为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部分,社会舆论与大众传播之间存在着两面性的关系。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提到大众传播对社会舆论的影响,默认将社会舆论作为大众传播的结果。但实
期刊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内地虎视眈眈,预示着对日战争将非一时之计。为使抗日战争有稳定战略后方,国内出现了“开发西部热”。政府要员、实业家、专家学者纷纷赴西北地区考察。新闻界先后也有数十名记者到西北进行考察并发表大量的新闻作品,形成了中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西北记者群”。《新闻报》的顾执中和《大公报》的范长江是当时“西北记者群”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记者,他们的西北之行考察和新闻作
期刊
摘 要:目前,体验式广告被广泛应用到世界各国的地铁中。在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中,人们时常能看到体验式广告的身影。它凭借广告载体多样,传播价值较高;文化价值突出,贴近民众生活;以及具有较好的消费引导功能等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商家和广告代理公司的青睐。但也遇到了品牌层次分散杂糅、泛化传播效果不佳、创意互动仍显不足等瓶颈。建议品牌广告进行系列化投放、泛化传播与精准传播相结合、适时准确的通感刺激,真正让南
期刊
摘 要:作为第六代导演的管虎在他的最新电影《老炮儿》中依然秉持着对社会底层人物探讨的态度,遂在这种讨论中展现社会中老百姓平实的情感状态,还原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原风景。本文将以影片《老炮儿》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变化为角度,探析影片中角色的价值意义,从而透过电影里的镜头感受这个时代带给人们的心灵变化,以及人们与社会之间矛盾的展露及融合,渗透出导演所要给观众描绘出的理想人生。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影片《午夜狂奔》为例,从三方面分析导演如何吊足观众的期待视野,如何将观众的期待视野得以满足和提升。文中从对演员的选择和人物形象的颠覆,从动作戏中激烈场景间的对比,从镜头间剪辑速率和景别取舍等来刺激观众的感官来分析,使观众在心理与生理上获得宣泄和满足。最后导演抓住观众的心理,在情感升华中提升观众的观影满足感。这种导演与观众间的博弈是该影片获得成功的秘诀,对以后其它影片的成功有一定的指导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市形象宣传片已逐渐成为各城市迅速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形象宣传片数量、种类的增多,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形式日渐丰富、创作特色逐渐鲜明。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选取张家界城市形象宣传片《境界——张家界》作为分析样本,对其视觉符号选用、符号意义实现步骤展开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符号运用特色。  关键词:城市形象宣传片;创作特色;符号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推拿》是毕飞宇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原著小说承载了深厚的人性价值和情感诉求,由康洪雷执导的电视剧版已于2013年播出,而婁烨导演的电影版也于2014年12月28日上映。从影视双版呈现出的效果看,电视剧处理得细腻又浪漫,而电影刻画出了血性与残酷的一面。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净的盲人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生活虽然很艰难,但每个人都保留有最柔软最善良的那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