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及评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融合基于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团结协作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可以是过程性评价、无纸化考核、电脑制作能力考核等。
  关键词:任务驱动 探究 创新 过程评价
  
  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探索现代教育模式和方法,开发教材资源,已成为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应包括:必要的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能力;德育因素。因此,确立信息技术课的培养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教师要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 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作为知识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能力目标;
  4. 把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情感目标。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上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探讨适合自己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目前,许多教师仍然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信息技术课,或者放任自流地让学生上机玩耍(漫无目的地上网和玩游戏是现在学生的最爱),停留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阶段,还未涉及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当前急需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这也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课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现代教育模式和方式的特点,融合基于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和互动式的团结协作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操作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本学科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特点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随着解决问题的进程,学生就会掌握相关知识及操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为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尚存的疑虑,达到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的目的。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资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并且要及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任务,在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好坏难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科学,有层次感,由浅及深、由易到难,任务不能过小、过细,也不能过大过空,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认知特点,又要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主角,在教师设计的任务驱动下,当他们在操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就会极力想法解决,就会请教同学和教师,或相互讨论探究,无形之中就会出现团结互助、协作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思想,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评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理念、方法、手段都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指挥棒。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自评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教师点评,引起学生对亮点和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评价引导方面,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巧妙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2. 逐步建立无纸化考核系统。通过无纸化考试,既能提高考试效率,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我们通过考试让学生巩固和提高的目的,毕竟分数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对学习有了热情,学会了怎样去解决问题。
  3. 开展多种形式的电脑制作主题活动,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考核。例如:举办电脑绘画、电子板报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动画制作、个人/班级/校园网页制作、机器人制作比赛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探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评价方式,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和学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因考试、就业等各方面挫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粗略分析,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 心理健康 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1]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无法避免。  目前我国大学生因考试、就业、生活环境等各方面
摘 要:在学校体育改革的进程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指向。如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便成为百家争鸣的话题。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体育教育过程,对学生接受体育教育过程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学生从接受体育运动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需求。旨在通过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分析,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心理学 个性倾向性 体育兴趣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终身体
摘 要:体育课堂环境是指对体育教学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它包括内部环境(教师的心境、学生的情绪,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和外部环境(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准备、周边的情况、卫生的条件)。在体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需求,优化体育课堂环境,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环境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教学目标    体育课堂环境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化学教学,必须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点;重视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本质的提高。课堂教学从实质上说,是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笔者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从改变教学形式,创设问题互动情境,培养创新互动意识;树立楷模,培养创新互动精神;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
本文介绍了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开展的现状、意义,以及它在学校开展的可行性,强调了它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现阶段学校软式排球运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发展对策,
摘 要: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主要环节,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滑步或旋转所获得的预先速度和形成超越器械的有利姿势,将人体各部分的力量集中作用于铅球上,以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是较为复杂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铅球“最后用力”教学。  关键词:铅球 最后用力 逆学法    推铅球技术的每个部分在整个技术动作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作用,只有在掌握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电视播控中心是电视台节目信号传输的枢纽,技术地位至关重要。本文以内蒙古电视台总控、卫视播控系统的设计、安装为例,详细阐述了播控系统的设计思路,设备选型的原则,主要设备的
摘 要: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对运动参与的满足、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实现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运动兴趣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丹参四倍体优良新品系61-2-22的选育与鉴定高山林,朱丹妮,蔡朝晖,徐德然(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研究所南京210038)目前丹参药材供应主要靠人工种植,主产区为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丹参主要采用种子和
摘 要:本文论述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从多方面论述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散性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是方法学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問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课堂中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该问题的最好突破口和切入点。  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