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年多的农村支教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农村语文教师作文教学难。学生面对作文课往往是谈虎色变,老师面对作文课往往是付出很大努力而收效甚微。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总结如下。
  1.写作素材少。农村孩子远离县城,没接触过网络,课本要求写作的一些内容孩子根本没接触过,写作时感觉无从下笔。如:北师大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龙”,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有关龙的作文。而我所教的这些孩子只是在电视中看到过龙的图形,听到过龙的传说,手头有关龙的图片和工艺品几乎没有,这里也没有有关龙的地名、传说和有关龙的特产,让孩子写这样的作文真是太难了。
  2.孩子们有时虽然有可写的素材,如:“难忘的一件事”、“我熟悉的一个人”,“我喜欢的×××”等,但因平时知识积累不够,表达水平有限,习作时就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结果写出的文章干巴巴的,丝毫不吸引人。
  3.作文“造假”现象严重。由于孩子平时作文底子薄,而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求又高,孩子们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往往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所以老师在布置了作文以后,学生不是去思考应该怎样去选内容写作文,而是去翻作文选,看看上面是否有类似的文章,如果有,则一抄了事,或者略作改动。结果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一写做好事就是“拾金不昧”、“××冒雨送我回家“;一写老师就是“自己犯错了,老师叫到办公室耐心教育”“老师带病为我们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写妈妈就是“自己生病了,妈妈熬夜陪护,自己的病好了,妈妈却病了”“妈妈起早贪黑做家务”等等,没有任何个性特色,没有真情实感。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复琢磨后,平时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强化阅读、注重积累,丰富写作语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为此,我为学生推荐书目,建议我班的学生每人至少买一本课外书:如《南城旧事》、《斑羚飞渡》、《青铜葵花》、《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住宿生,个别学生虽然不住校,但家离学校很近,因此我就把每天午饭后的时间定为阅读时间,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摘抄好词好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我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并在在班内传阅。这为孩子们在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打下基础。
  二、引导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天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很多,但到了写作的时候又觉得没啥可写。在农村,虽然无法天天看到高楼林立,无法天天逛热闹的街市,但是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有青山绿水相伴,可以闻到清新的空气,可以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这些却是城市的孩子所没有的。为此我首先指导孩子学会观察,我让学生去观察: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人、事、物等,丰富他们的见闻。并让孩子们每天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挑最值得记得用几句简单的话写下来,上写作课时,孩子们翻开积累本回忆平时的一幕幕,然后选符合习作要求的素材来写。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实践活动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让学生在“教师节”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在“三八妇女节”为母亲洗脚。平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贴鼻子游戏”、“比手劲活动”、“跳绳比赛”等。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让孩子们即兴写作,如比手劲活动结束后我让孩子们写比赛时的场面,为母亲洗脚后我让孩子们写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多练笔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写令自己高兴的事,也可以写下自己心中的不快,孩子们可以在日记里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表达。日记写好后同学之间先互相传阅,如哪个学生读到好的日记就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我每周检查一次,只要一周写够七篇的,不计长短,都受表扬。我还利用每周一下午最后一节课随机抽签讲评五篇日记。
  五、认真做好评价工作
  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我们作为老师不能把好作文的标准定的太高,要求每个孩子的每篇文章都是美文。只要是自己写的,都不算差作文,哪怕学生写偏题了,只要有内容,我就给予肯定;只要学生所写内容是真实的,就不算差作文,哪怕立意有问题,我也予以肯定;只要孩子能把自己想写的事写下来我就表扬;只要孩子写的文章能让人看懂了,让人明白他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就是一篇好文章。我往往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基础好的要求要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要及时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敢于写作,乐于写作。
  六、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写作付出了劳动,就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班每周五最后一节课都安排为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利用星期天时间将这篇佳作抄在稿纸上,周一到校钉入班级的优秀作文选。每月再从优秀作文选中挑出三到五篇送乡中心校办的作文月刊上发表。我还利用学习园地展出优秀作品。这些活动的开展,使班上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充满耐心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多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充分感到快乐。”这些都说明了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性。无独有偶,中国早在几千年前的《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众所周知,孔门弟子的乐学与其老师孔子的乐教有着直接的联系。试想先秦教育家已对愉快教学有所认识。吾辈更应当仁不让,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