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之下未必免租金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1年中国首家融资租赁公司成立至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适应于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扩大经营、改善资金状况。
  疫情面前,这些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企业融资的承租人,能否以无法使用租赁物、遭受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为理由,向出租人主张减免租金或免除違约责任呢?

对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的认定


  这次疫情,在法律性质上被认定属于不可抗力事件已无争议。
  但是,即使疫情在法律属性上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事件,并不意味着在具体的合同履行中,当事人必然可适用关于不可抗力的相关法律规则。根据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正常履行所产生的影响,在个案适用时可能会涉及到“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两种规则。
  情势变更规定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中,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当客观情况发生了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两者对合同履行的阻却程度不同。不可抗力对于合同履行的阻却为导致合同不能履行;而情势变更是合同可以继续履行、但继续履行对一方当事人已经显失公平或者已经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其次,不可抗力是法定免责事由,当事人仅需证明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且因为不可抗力事件,合同已经不能履行便可以主张免责、解除合同;而情势变更需要当事人在情势变更发生后向法院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属于当事人的一种请求权。
  此次疫情对合同当事人而言,可能会构成不可抗力、也有可能构成情势变更,具体适用哪一种规则,应当取决于该事件对于合同履行的阻碍程度。如果已经导致合同履行不能的,应当适用不可抗力,如导致合同出现履行障碍的,则宜从情势变更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非典”疫情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防治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中,也体现出类似的思路——通知明确,由于“非典”疫情原因,按原合同履行对一方当事人的权益有重大影响的合同纠纷案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用公平原则处理。而因政府及有关部门为防治“非典”疫情而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非典”疫情影响致使合同当事人根本不能履行引起的纠纷,则按照《合同法》关于不可抗力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那么,因受此次疫情影响而不能正常使用融资租赁租赁物(如生产设备等)的企业,是否可以适用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规则?又是否能够主张减免租金或违约责任呢?

减免租金或违约责任的理由


  承租人是否可以主张减免租金或违约责任?
  不少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无法在年后及时复工或被迫停业,导致不能正常使用融资租赁的租赁物(如生产设备等),在这种情况下,承租人主张减免租金或迟延付款的违约责任是否有法律依据呢?
  承租人能否以疫情为理由,向出租人主张适用不可抗力的相关规定?
  根据过往一些法院的判决案例,都充分体现出融资租赁合同与普通的租赁合同间的区别——融资租赁合同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属性,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指示支付购买价款并向承租人交付租赁物后,即完成了出租人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的主要义务,实现了“融资”与“融物”的合同目的。也正是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才会规定:“承租人占有租赁物期间,租赁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承租人承担,出租人要求承租人继续支付租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该规定,在租赁物因不可抗力因素灭失的情况下,除非双方另有约定,否则出租人也有权利要求承租人继续支付租金。
  因此,如承租人仅仅因为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原因一时不能使用租赁物的,并不会导致合同履行不能的后果,承租人难以因疫情而对出租人主张适用不可抗力的相关规定。
  其次,《合同法》第117条规定的免除责任指因合同不能履行而产生的违约责任的免除。承租人即使可以主张不可抗力的免责,也是在主张免除自身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违约责任,并不能够产生减免租金的法律效果。
  承租人是否可通过情势变更规则主张变更或解除合同?与不可抗力不同,情势变更并不属于合同法定解除事由。并且,由于承租人已经占有使用租赁物,融资租赁合同“融资”“融物”的合同目的已经实现,故承租人在该情况下并不享有合同的解除权。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合同解除需要承租人承担返还租赁物的法律后果,也并不利于改善承租人的经营困境。
  那么,承租人是否可以主张变更合同,降低租金或减免违约责任呢?
  结合相关判决案例与我国法律规定,由于融资租赁合同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在交付租赁物后,出租人已经履行完毕了其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的主要义务,支付租金则是承租人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的主要义务。当一方主要义务已经履行完毕,合同主要目的已实现的情况下,对租赁物暂时的不能使用,不应阻却另一方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承租人仍应支付租金。但租金的支付期限以及承租人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根据具体案件情形的不同,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调整并非承租人单方可行使的权利,需要承租人与出租人进行协商,或是向人民法院提出相应请求,由法院进行判断。

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建议


  经济社会充满着联结,我们很难孤立地对某个事件做出评判,也很难仅因为法律的规定而断然做出商业上的决策。从商业角度出发,在融资租赁关系中,出租人与企业承租人之间的利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企业的发展运作带来效益,而效益本身也是租金的来源。
  因此,疫情面前,出租人是否可为承租人减免部分租金?是否应该同意承租人迟延支付租金的请求、免除其违约责任?在本质上取决于出租人对承租人未来偿债能力的商业判断。对此,除前述的法律分析外,我们建议融资租赁企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 企业(承租人)所属行业、所在地区?
  此次疫情严峻,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消费行业(如餐饮业、娱乐业)、人群密集型行业(如旅游业、线下教育行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其中,制造业更常选择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赁大型设备、设施。融资租赁企业在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酌情考量时,对于这些受影响突出的企业可给予更多的关注。
  此外,疫情在不同地区的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融资租赁企业也需要综合承租人所属的行业及地区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进行分析与判断。
  ● 关于承租人的资金状况及履约状况。
  承租人在疫情影响下能维持多久的经营状态?承租人是否在疫情开始之前已经出现逾期或其他违约状况?疫情结束之后,承租人是否有能力及时恢复生产、恢复后的效益是否足以帮助承租人继续良好发展?企业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判断减免或同意承租人迟延支付租金是否可以实现双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避免疫情成为承租人逃避合同义务的借口。
  尽管此次疫情在法律属性上可被定性为不可抗力事件,但这一事件并不能阻却所有合同关系的正常履行,融资租赁合同便是其中一例。承租人并不能单纯地以“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为理由,逃避其在合同中应承担的义务。
  另一方面,法律法规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社会所追求的效益最大化的结果。在这样一段特殊时期里,我们建议融资租赁企业针对承租人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适当延迟承租人支付租金的期限或减免承租人迟延支付租金的违约责任,以尽量减少纠纷,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所在单位系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

其他文献
管理学的全球权威之一,也是欧洲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曾经勾画过一张“企业颠覆性变革坐标图系”,其本意是,告诉企业高层决策者:“未来取决于今天,或者早己错过。”弗雷德蒙德·马利克“五问”  “企业颠覆性变革坐标图系”中的两条相互交叉的S曲线,分别代表当前和未来的生存基础。  非线性思维的“企业颠覆性变革坐标图系”,指向了企业的两种命运结果。从图系
期刊
疫情期,包括恒大经济研究院及其他知名经济研究咨询机构等,相继发布了涉中小企业的内容,有关于政策帮扶的建议,也有应对困难和挑战的策略方案。  欣喜的是,在政策帮扶方面,各地都迅速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计划,这对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如同及时雨。  不过,中小企业要完全消除不可抗力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是,依靠自身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在哪里?如何产生?如何确定这种驱动力能有效解决短期问题,同
期刊
“成功造就了自身的失败。每一项成功都会一步步地超越自身,为失败创造了条件。这是复杂性系统中许多似乎矛盾的东西之一。只有少数人有能力认识到以往的成功就是目前困难的原因,只有少数人成功地理解了并且找到新的答案。”  欧洲管理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所说的“成功造就失败”,和中国人所讲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并无冲突,反而形成完整的辩证逻辑。  借助马利克的理论,从企业管理的角
期刊
新冠疫情之下,为了和企业共渡难关,中下层员工自发请求公司降薪——这是《油田、森林、煤矿和企业文化》中讲到的一个真实案例。  是什么力量导致中下层员工自发请求公司降薪呢?是企業文化!  通常,创造财富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而文化部门看起来形同虚设。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企业愿意去建立这个部门,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无法起作用的情况下,企业文化成为协调企业内部关系的“润滑剂
期刊
减薪、裁员——只要一个企业出现这两种情况之一,或者兼有有之,就说明这家企业进入了衰退期,即使以遭遇不可抗力为由,也不会改变事实真相。  但是,衰退期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会出现破產或者倒闭。然而如果在减薪、裁员上处理不当,则会加速企业走向终点。  大多数企业的减薪、裁员都是被迫的,要么是内部的经营失利,要么是类似本次疫情一样,外部环境构成了风险。  不过,减薪、裁员行为之下,直接受损的对象是员工,而相
期刊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刚刚拉开序幕。与工业化时代“为质量而管理”不同,数字化时代的特征是“为客户价值而管理”。数字化之路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关乎企业的命运。未来的企业都将成为数字型企业,未来的企业管理者都将具备数字化领导力。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时代赋予企业家的新使命。工业化时代:为质量而管理  工业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质量、低成本”。当时,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
期刊
每当企业遇到管理上的难题,希望得到尽快见效的解决方案时,常立足于这样几点谋求改进:一是寻求一种机制,现在管理知识市场上谈机制的人特别多,其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机制设计是万能的医术,能解决一切问题;二是聚焦于干部问题,认为所有问题都是干部问题,我也参加过一些研讨,持“干部决定论”的人口头禅常是这样的——不管别人提什么问题,不管是战略出错还是业绩下滑,他的回答都是“归根到底人不行”。企业多数问题都与领导
期刊
新冠疫情下,延迟复工等多种防控措施之下,对各行业的打击都不小,而中小企业面临停工停产状态下高额工资、物业租金、贷款利息、上下游压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而随之引发的用工关系的管理和调整更成为企业关心的重点、难点。双倍工资之议  上海市人社局新闻发布会明确,延迟复工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这几天属于休息日。对于休息的职工,企业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企业这几天给职工安排工作的话需要安排补休或支
期刊
真正做过主将和做管理是有区别的,主将面对高度不确定性,必须在不确定性当中找到确定性。主将必须要严谨,但如果没有革命浪漫主义,很多事情是没法完成的。  作为企业一号位(创始领导人),什么是自己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总结下来是两件事:第一,要做什么业务,要服务什么客户,要为他提供什么服务?第二,在商业设计以外,组织设计是企业一号位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什么组织设计这么重要?因为商业设计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组织
期刊
企业需要站在价值的地板上与周期共舞。但是,有些企业的价值地板会变的,可能只有它原来价值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可能是负数。  过去这些年,复星投资了很多企业。其中有一些在我们投资时正在走下坡路,是不被外界看好的、没人想投的企业。  复星常说,站在价值的地板上与周期共舞。但是有些企业的价值地板是会变的,可能只有它原来价值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可能是负数。但为什么我们依然愿意投?不是碰运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