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及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来源 :实用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医院胎膜早破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自然临产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中TNF-α、IL-10与β-HCG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通过一般资料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BMI、分娩胎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血清TNF-α、β-H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与IL-10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β-HCG与TNF-α、IL-10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IL-10、β-HCG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预测胎膜早破的发生.
其他文献
随着分娩镇痛的普及,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Epidural-related maternal fever,ERMF)作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ERMF的机制很复杂,目前尚未阐明.本文旨在通过感染、无菌性炎症、阿片类药物、局麻药、体温调节中枢等方面的阐述来介绍有关ERMF机制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联合泼尼松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及肺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吡非尼酮+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及肺间质纤维化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