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护士职业危害与工作压力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qh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位于救死扶伤的最前沿,具有紧急抢救性、同步协助性、舆论敏感性等特点,集院前院内急救、留观、门诊输液、注射等于一体,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工作程序往往不规律,因而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1],长期处在高应激工作环境下,使得急诊护士不仅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所承受的职业危害相较其他科室护士可能性也更大,严重影响了急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主观疲劳度明显上升,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出现焦虑、暴躁、易怒、言行举止异常,易导致心身疾病。现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工作压力因素综述如下:
  1急诊职业危害因素多
  1.1  物理和化学因素
  1.1.1  噪音  急诊科属于24小时开放,很少有从容不迫的就诊者,病痛与焦虑往往使患者及家属不由自主地大呼小叫,而由于紧张的就诊环境,快节奏的工作与压力,使医护人员的声音比平时也高出许多。频繁流动人员的嘈杂声、电话铃声、救护车的报警声、仪器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等。使得急诊科平均噪音值为(43—52.9)dB。长时间在此环境工作可使护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痛,使人感到烦躁不安[2]。
  1.1.2  射线  对于需要做CT、X线检查的危重患者,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急诊护士需要陪护在患者身边。因此,经常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辐射,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由于积累作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1.1.3  抢救设备  在进行电击除颤或使用电动吸引器、萨博、电插线板、固定插座时,可能出现漏电、短路现象,有潜在的触电及电灼伤的可能。
  1.1.4  消毒制剂  化学消毒剂能引起皮炎、过敏、鼻炎、结膜炎,重者有致癌,致基因突变等影响。急诊科常用化学物质有康威达以及其他含氯消毒剂、碘酊或碘伏、戊二醛、乙醇等,它们被广泛的应用于病房地面;操作台面的消毒,以及医疗用具的浸泡消毒。空气消毒还可造成呼吸道及肺的灼伤。紫外线消毒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方法,而紫外线照射后释放的臭氧导致眼炎,皮肤红斑,还可出现呼吸加快胸闷等症状,甚至出现肺水肿或死亡[3]。
  1.2  工作环境
  1.2.1  急诊科患者病情都较重,开放性伤口多,护士作为最早,最频繁,最亲密接触此类患者的人群,为了尽快实施抢救,会忽略一些防护措施的落实,感染的几率势必增大。急诊护士获得疾病感染的危险明显高于同行。
  1.2.2  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在病人明确诊断之前就进行护理操作及抢救[4] ;为了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急诊护士需在飞驰的救护车中进行抢救操作;遇到自杀倾向的患者或烦躁病人不配合治疗时还需强迫进行,故在建立静脉通道、抽取血液标本、进行各种药物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针刺伤。
  1.3  交叉感染
  急诊科病人多、病种复杂,人员流动和打扫卫生方法不当,使得悬浮空气中的细菌播撒加速,导致护士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加。
  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第一线,是接触各种细菌、病毒的高危人群。护士在抢救工作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往往来不及做好个人防护就徒手进行操作,极易发生感染。特别是在护士手上又伤口或皮肤皮损时,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而又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职业暴露[5]。
  1.4  急诊工作对身体的损伤
  急诊护士的工作姿势多处于弯腰、半蹲状态,日积月累易引起护士腰椎损伤及腰背扭伤;急诊护士长期处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现场急救中急救用物的携带及患者的搬运都是重体力劳动由于不合理的搬运姿势,造成脊柱损伤或肌肉伤;急诊护士外出执行抢救任务在到达现场之前往往需要经过长途的跋涉与奔波;我院门急诊输液室高峰期输,相对人力资源的不足,护士只能长时间地穿梭于诊室、病房,加液、配药。
  1.5  人身伤害的风险
   急诊科是抢救重危病人的第一线,也是最易产生医患矛盾乃至医疗纠纷的科室急诊护士经常面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都是事先无法知晓的,且病情多数具有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的特点,抢救难度大,医护人员不但要精力高度集中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还生怕每一个环节出错[6]。病人多的时候,一时无法满足病人的要求,经常受到病和家属的指责与刁难,尽管医护人员尽力抢救但仍不能挽回生命或致残时,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常无法接受已定事实,因而迁怒于医护人员,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意见,甚至发生打骂医护人员的现象使其身心受伤。还有社会上的一些吸毒人员、斗殴事件人员、醉酒病人常在夜班时间就诊,往往不讲理,甚至会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护士。在类似情况下,护士成为弱势群体,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7]。
  1.6  社会因素
  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特殊疾病加大了职业的风险性。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保险的缺乏等,加剧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性。研究表明, 职业暴露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相关,其职业暴露风险愈小其工作压力愈低。特殊急诊病流行期,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急剧增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易使护士产生疲惫感,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2  急诊工作主要压力源
   因急救护理在救治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健康,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给急诊科护士带来很大的压力。
  2.1  护理工作发展的要求高   随着医疗急救水平的提高,使得急诊护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急诊专业的迅速发展,护理模式和观念的转变,护士不单是医嘱的执行者,还要负担起患者身心两方面的护理,这就要求急诊护士不仅具有娴熟的专业技术,而且还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不断学习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及国内外护理新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以适应急诊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的特点,长期在这种高强度、高标准的环境中工作,使急诊护士感到所学的知识及现有的工作不平不能满足急诊工作不断变化的需要,极易造成护士疲劳和心理负荷过重。同时急诊护士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机会也很少,这种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限制使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具有了一定的压力。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急诊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时刻预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事故。
  2.2  护患沟通难度大
  急诊工作具有护患关系建立时间很短,矛盾较多患者就诊具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特殊性,往往急救的患者及家属求救的心理非常迫切,急诊护士在抢救工作中经常受到辱骂及指责,指手划脚,护士们常在这种极其紧张气氛下工作,抢救起来更加的小心翼翼,谨慎有加,十分担心在急救处置中出现差错事故,这种情况下护士的心理精神处于极其高度紧张状态,无形中加重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持久处于应急状态,易导致疲劳综合症,久而久之易发生心理疾病。
  2.3  超负荷工作压力
  2.3.1  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致使急救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急诊护理工作繁琐多样,节奏紧张,除了完成全天正常的治疗工作量外,还要随时的应付急危病人的抢救工作,抢救急危重病人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刚刚抢救完一个危重患者,马上又面临下一个急危病人,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夜班护士,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现意外,造成思想高度紧张和身体疲惫。
  2.3.2  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与护士承受巨大专业压力及与轮班造成的生物节律破坏有关。正常生活规律被破坏,造成不同程度的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从而产生精神状态差、易疲劳等不良心理状态使工作效率低,准确性下降,有时会发生反常反应导致意外的发生。
  2.3.2  待遇低
  护士们的工作往往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急诊护理工作,风险系数高,充满压力和挑战,应激性强,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护理水平。但实际工作中,急诊护理的投入与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较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长期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造成了工作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急诊护士的流失。
  急诊科的聘用制护士与本科室的军人护士相比,承受着同等的任务和压力,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待遇差,个人发展受限;与其他科室的合同制护士相比,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不安全隐患多,工资及各方面待遇均不高。同工不同酬,同酬又不同工造成急诊科合同制护士心理失衡,人员流失[8]。
  2.4  缺乏社会支持
  目前社会对医院的关注密切,对医院的要求逐渐提高,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在公众中形成巨大负面影响,导致患者对医院失去极大信任,对急诊工作有很大质疑,尤其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在抢救工作过程中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加大了抢救工作的难度,从而直接的影响了急诊护理工作。
  2.5  心理因素
  2.5.1  急诊护士由于急救工作中患者病情多变,工作强度大以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精神高度紧张,易使致心情焦躁。护士角色与家庭角色发生冲突时,缺乏家庭应有的理解和支持,易产生家庭矛盾
  2.5.2  一旦发生针刺伤,特别是受HIV污染的针刺伤者,多数会产生重度或中度的悲观情绪,甚至还有人因此而停止了工作。
  3小结
   目前,护理承受的高度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各种的职业暴露带给护士的工作压力也不容忽视,这个问题, 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医务界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提高急诊护士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加强对各种应激源的适应能力,提高对压力的防范措施,提高对职业危害的重视,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充分的肯定工作中的辛勤付出,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情绪、精力、智慧、才能、潜能等提高到较高水平。使其能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作中去,保证急救护理的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容,杜益平,王伟智. 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I):675~677.
  [2] 王兰平,彭立志,王敬茹等. 噪音对手术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5(11):651
  [3] 刘华,张雅静. 支被架在病房紫外线空气消毒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杂志,2005,2:151
  [4] 高秀红,董笑菊,张桂兰,于文双等.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J].  职业与健康[J]2007, 23(2l)
  [5] 李彩英.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J]2008,5(8):98
  [6] 刘均.朱玉兰. 急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对策. 当代医学[J]2010,16(9),135
  [7] 张旺珍,赖玲绮.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 家庭护士2008,6(9):2323
  [8] 王姣婷,栾淑荣,王庆华,邓玉琴.董建丽等.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2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心理和非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妇科腹腔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VAS评分、SDS评分、VAS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效果。结果: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于我院护理人员60例,开展护士分层管理,组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实施分层级的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待遇与工作年限,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及病情掌握程度。结果:经研究得出实施后基础护理(98.66±6.38)分、健康教育(96.26±5.65)分、病室管理(95.58±6.62)分
期刊
摘要: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两类疾病之间的联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本文从发病机制、医学营养及中医治疗进展等方面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进行阐述。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医学营养治疗  1.引言  肥胖症(obesity)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出体重指
期刊
摘要: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发生于靠近静脉窦的硬脑膜的一种异常动静脉沟通的血管性疾病,其分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主要从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分型、临床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几方面探讨其介入诊治的新进展。  关键字:硬脑膜动静脉瘘,动脉入路,静脉入路,onyx胶。  1. 分型和临床表现   鉴于DAVFs瘘口位置和引流血管构筑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1]。这些临床表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方面差别不大,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起到管理、口腔护理、病原菌传入护理及体位管理等其他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例数及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例,其中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5d以上发生6例;对照组发生呼吸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3例(实际完成61例)和对照组63例(实际完成6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微泵静注尤瑞克林治疗7 7-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梗死灶体积;随访90d,观察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梗死灶体积。结果:治疗后14d 两组患者N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中药方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改良后的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临床疗效、灌肠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泄情况以及询问患者插管时的感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64.71%),灌肠液保留时间(6.24±1.35h)长
期刊
摘要: 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除了与患者病情和现有的医疗条件等因素有关外,尚有赖于患者自身,而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专科护士 非内分泌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多器官损害。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在非糖尿病专科住院治疗非常普遍。专科护士作为糖
期刊
摘要:报告了43例结石性胆囊炎合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血糖监测,术前宣教及训练指导;术后加强切口、引流管的护理,血糖的监测,饮食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出院健康指导。43例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痊愈出院。  关键词:结石性胆囊炎 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以持续性或间断性右上腹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为症状。随着人民生
期刊
摘要:目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中医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理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