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哲学思考解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优化,人才培养逐渐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中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教育目标的设定,构建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地方高校人才的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文章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定位进行了哲学思考的问题分析及内容解析,旨在满足地方院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 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定位 哲学思考
  在教育事业逐渐优化及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所以,在这一环境下,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了专业性的英语人才培养机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优化及发展,全国已经有500多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事业运行中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现阶段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英语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导致英语的教育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教育事业的优化,地方院校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通过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并逐渐提高地方高校英语人才的专业性,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为地方高校教育事业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现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是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应该通过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的优化,通过对人才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地方高校中的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地方经济的基本需求,并逐渐实现特色化的运营理念。在现阶段高校英语教育模式构建中,存在着英语 专业”、“专业 英语”、“英语 专业知识”、等模式,通过这些教育机制的构建,可以充分满足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发展,并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2.地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随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专业性、区域性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地方经济的运行提供有效依据。在地方高等院校教育事业优化的同时,其教育模式的构建,应该实现因地制宜、自主性的教育体系,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与此同时,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构建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的运行奠定良好基础。由于“英语 专业方向”是现阶段英语专业构建中较为重要的运行机制。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的过程中,其运行模式应该充分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但是,由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培养起步相对较晚,其专业性的英语教育缺乏有效依据。所以,在现阶段教育事业优化及运行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地方运行机制的分析,制定课程化的教育理念,并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二、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哲学思考解析
  1.地方高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英语专业中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高校教育中较受争议的教育模式,我国高校在上世纪80年代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是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线,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为有效的实践经验,而且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开设了新的专业,如文化交流、英语新闻以及国际商务等专业,探索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并在整个过程中取得了丰富性的经验。对于一些综合的地方高校而言,英语专业的构建逐渐克服了单一性的教育模式,例如,一些理工院校在英语专业构建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的优势作为基础,构建了特色化英语教学,如专门用途英语以及科技英语等课程内容的构建。
  在我国北京外语学院、上海外语学院等专业性的英语院校,在80年代中期开设了英语系内的国际经贸专业以及英语新闻专业等,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性的英语教育经营与这些教育内容分离,所以,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逐渐面临着一定的瓶颈,其主要内容表现在英语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应该逐渐完善跨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课程的构建,将英语语言与这些专业课程进行结合,但是由于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课程设计中跨专业性的教学课程相对有限,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为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地方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忽略学生的整体性,进行个体化的培养,而是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人才的培养与综合培养目标的设计,进行教育机制的构建,从而充分满足地方院校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2.特色化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专业教育的出路。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运行及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逐渐进入国际化的大众教育阶段,在这一大众化的教育规模下,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地方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这一环境下,就要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构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差异化的战略目标是企业管理中的相关内容,在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持久性的差异优势。地方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因素,通过院校差异性的分析,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机制,实现自身的优势,并在差异化定位目标构建的基础上,实现长期发展项目规划,从而使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过程中,形成特色化的办学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外语院校、教育部综合大学等具有英语专业的院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承担着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来人才培养及定位的基本目标,如果地方院校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不能认清这些内容,会使自身的人才培养处于劣势阶段。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高校中人才培养及投资的主体,会需要地方高校为地方的经济建设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在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怎样通过对教育机制定位,构建差异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地方高校教育以及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地方院校应该认识到差异性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将实事求是作为基础,通过对社会需求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教育目标的构建,使地方院校逐渐走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局限位置,寻求差异性的发展目标,从而实现地方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为教育事业的优化提供有效依据。   3.实现多样化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地方本科院校人才招收的过程中,接收的对象大部分是各地高考中第二批次的学生,其中的第二批次主要分为高中阶段成绩十分突出的学生、高考正常发挥的学生以及高中阶段学习一般的学生。第一类学生主要是自学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相对较高,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进入到地方院校;第二类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属于第二层次;第三类学生就是通过超水平发挥,进入到二批本科高校的学生。因此,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规划、职业的取向以及学生专业性的分析,构建差异性的人才定位标准,实施多样性的英语专业人才定位标准,使学生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充分性的满足,并做到以下几点內容:
  首先,对于第一类学生而言,他们进入地方高校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获得本科毕业证,而是希望在院校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造,对于这类学生,地方高校应该在英语专业构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通过对传统专业性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使学生在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以及翻译课程学习的同时,接受专业性的英语培训,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依据。
  其次,在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为地方学校培养专业性的教育人员,其中师范教育及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与此同时,在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是地方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核心目的,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逐渐提高学生英语及汉语的专业性,从而为地方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翻译人才。
  最后,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虽然他们的专业性相对较差,但是,社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在很多活动构建的过程中,会充分体现出其管理职能以及领导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应该为这类学生营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将其培养成金融、法律以及旅游等专业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因此,在现阶段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对地方人才的定位及分析,根据地方经济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很多专业选择的基础,注重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在全方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地方院校应该通过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管理等内容的分析,为学生营造不同的教育背景,通过多样性定位服务机制的构建,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为教育事业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虽然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人才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理解能力也存在着不同,但是,地方高校也应该通过对人才培养教育《大纲》内容的分析,进行英语专业办学教育模式的构建。随着人才教育机制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地方经济的基本需求,构建因地适宜的特色化人才培养目标,引进专业性的教师队伍,强化教育事业的优化,从而为地方性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依据,实现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定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昕,崔东.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哲学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10,03:41-44.
  [2]吴青峰.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陈钧.贵州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05:118-120.
  [4]朱永红,罗凌.关于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培养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102-104.
  [5]李强,邓为难.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318-319.
  作者简介:马仕碧(1965-),女,四川通江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读者意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读者的特点、阅读期望的理解和为使读者能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角色在写作过程中调整语言的能力的综合体现。作者的读者意识对其文章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文章的质量、文章信息、组织结构和语言使用。  【关键词】英语写作 读者意识 写作影响  【Abstract】Audience awareness is the ability in the writing process of
读者朋友好!小e又来了。一看这标题,问题也来了。我这样问甘老师:物联网如今是炒得火热,媒体在宣传、学者在钻研、工厂在生产、商户在推销,难道它到底是什么还没有搞清楚?甘老师答道:新的事物,发展太快。旧的未去,新的已来。你追我赶,八仙过海。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时有创新,不必奇怪。边干边改,这是常态。
期刊
【摘要】目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着很强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四级成绩也成了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工作,从一线英语教师角度,来论述如何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四级通过率,以便适应新世纪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 四级考试 考试技巧 通过率  进入2l世纪以来,世界越来越全球化,信息交流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
This article attempted to reveal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with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L) in a Confucianist-base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摘要】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就是教师基本功。英语教师既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 ,也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流利的口语和美观的书写,善于专研和精通教材的能力,能灵活运用教学法。本文从教师的专业知识、钻研探究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谈谈对英语教师基本功的认识。  【关键词】基本功 专业知识 组织教学  基本功就是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基本功,教
【摘要】本文在对吉林省外事外语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几点培养途径,希望能为吉林省外语外事人才的有效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外事外语人才 培养现状 培养途径  “十三五”时期是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中共吉林省委发表了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给我省从事外经、外贸、外事、三资企业等方面管理及服务工作的涉外人才
【摘要】在教育手段多样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与探索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推进课程模式改革与优化,外语教学模式也逐步趋于多样化,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行英语学习时,原版英文电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中的文字及影像资料能够渗透非常重要的信息,从而营造出不一样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习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调动,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本文阐述了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又是平淡无奇的一天,一轮红日正如往常般升起,时钟显示现在是06:37:58.我缓缓睁开双眼,却……rn我的瞳孔因恐惧而急剧放大——我的枕头此刻在我眼前显得格外庞大,几乎变成了
期刊
【摘要】近五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英语学习倦怠现状的调查、对倦怠成因和对策的探析以及对倦怠和其它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但也存在着研究设计过于简单,缺乏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的探讨,缺乏干预策略效果的评估性研究等问题,英语学习倦怠今后的研究应体现出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多样化的趋势,同时应加强对干预策略效果的评估性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