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孩子身上都有家庭“烙印”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健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家庭教育学、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等。兼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培训专家。
  焦健女士是家庭教育专家,对学前教育、亲子关系有深入的研究。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民主不等于溺爱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两年,“虎妈”、“狼爸”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焦健(以下简称焦):“虎妈”、“狼爸”成为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效仿的榜样,是因为他们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判断教育效果和孩子发展是否良好,要从全面着眼,不能只看某一方面。在当下中国,升学竞争比较激烈,在家长们看来,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就是成功,但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身体的发展、情感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等,研究的时候可以把它们分开,具体教育中是分不开的,而衡量教育的效果必须全面来看。大家知道,名牌大学的学生中也有自杀的、杀人的,所以考上名牌大学不等于成功。另外,所谓教育效果,还有短期效果和长远效果之分。有的家长说,打孩子可能不妥,但效果很好,孩子马上就改正了错误。这是短视行为,长远地看,对孩子实施暴力无疑是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自卑、怯懦,因为他习惯了臣服,或者脾气暴躁,因为他跟父母学会了以暴制暴。
  记:很多家长不认同“虎妈”、“狼爸”的做法,他们更愿意做民主型家长,但是又出现了另外的问题:孩子比较任性。请问,民主与溺爱究竟有什么区别?
  焦: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教育方式的决定因素,首先是父母的教育观念。专制型家长认为,我在教育孩子,孩子必须服从我;民主型家长认为,虽然我是成年人,我有经验,有知识,有能力,但在人格上我和孩子是平等的。其次,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决定了教养方式。专制型家长和忽略型家长,多半在情感上对孩子比较淡漠或者不欣赏孩子,而溺爱型家长和民主型家长的共同点是对孩子有充分的接纳、欣赏和肯定,所以有时候很难区分。
  家庭讲民主,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值得倡导,因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但是,讲民主不能失控,失控了就变成了溺爱。民主型家长对孩子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是适合孩子年龄的。比如,要求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自己吃饭是不适合的,要求太高了。同样,给三四岁的孩子喂饭也是不适合的,要求太低了。民主型家长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放手让孩子练习,耐心地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另外,民主型家长讲究规则。比如,事先说好了放学之后先做作业再玩,如果孩子先玩后做作业,那晚饭后就不能看电视,或取消周末出行计划。这不是家长施展权威,而是孩子违反了规则。
  现在来归纳一下,民主型家长有三个特点:第一,接纳、尊重和欣赏孩子;第二,对孩子有适合的要求;第三,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并相互监督,严格执行。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有如下特点:第一,独立性较强,因为他得到了尊重;第二,有积极的情感,性格开朗、外向,因为他在家里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尊重,建立起了安全感;第三,综合能力较强,做事主动、乐观,善于跟人交往,在集体中比较受欢迎,因为他对自己有要求,做事讲究计划和规则,有自律意识。
  记:溺爱型家长有何特点?被溺爱的孩子又会受到什么影响?
  焦:溺爱型家长最大的特点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对孩子没有要求,而且不给孩子制订规则,所以被溺爱的孩子综合能力差,行为没有底线,人缘不好。溺爱,其实不是爱,而是害,因为溺爱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一旦孩子进入集体,马上就出问题。首先,任性的孩子是痛苦的,因为老师和同伴不会像父母那样溺爱他,不遵守集体规则还会受到惩罚,等等;其次,任性的孩子容易成为“窝里横”,在家里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到了外面,他能力上不及别人,受到的挫折特别多。
  记:家长溺爱孩子,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尤其是孩子成年之后,问题会逐渐显现出来。
  焦:是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深刻的家庭“烙印”。这个“烙印”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非常不好的。孩子长大以后,即使意识到身上的家庭“烙印”是不好的,却没办法摆脱,会把从小习得的观念、习惯带给配偶、孩子。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幸福,还事关孙辈、孙孙辈的成长和幸福。
  父母的多元角色
  记: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是孩子的老师,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应该做孩子的朋友,您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焦: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是多元的,具体来说,我认为家长应该扮演好以下4个角色:
  第一,孩子的抚养者。家长必须尽到抚养义务,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家长还是孩子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保护者,这一点非常重要。统计数据显示,14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意外伤害,而且意外伤害多发生在校外。这就是家长的失职。
  第二,孩子的教育者。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全方位的老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长是永不下岗的老师,孩子永远不从家庭“毕业”,而且孩子不能像择校那样选择家庭,更不能选择家长这个特殊的老师,所以,家长必须称职,否则孩子肯定吃亏。家长的教育义务,主要包括孩子的认知发展、习惯和品德培养,还有情绪、情感、社会性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家长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孩子的品德、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他有这个优势。
  第三,孩子的榜样。成语“言传身教”中的“身教”,就是给孩子做榜样的意思,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都愿意表现出好的一面给孩子看,但孩子观察家长是无选择的,他们随时随地向家长学习。我曾经看过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作文中写道:我的妈妈非常勤劳,每天下班回来要做饭,要辅导我的作业,很晚了,还要洗锅、收拾厨房,最后妈妈会打开窗户,把垃圾从窗户扔下去。这个孩子没有意识到从窗口扔垃圾是不好的事情,他认为妈妈做的都是对的。很多家长觉得家庭教育很难,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但是很多时候,你无意识的行为也被孩子看在眼里。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身上,你能够看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家长刻意地教给孩子不好的习惯,但孩子是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家庭“烙印”就好理解了。
其他文献
2010年11月18日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会。  团体项目是班级体操比赛。个人项目包括:一分钟跳绳,30米托球跑,趣味保龄球,投沙包,障碍跑等。一听就很有趣吧?  在班级广播体操比赛时,我们全班同学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团结合作,共创佳绩!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每一位同学都在认真做着整齐的体操动作。  激烈的比赛,是在趣味运动会赛场上。我参加了托球跑和投沙包比赛,并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