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如何恪守新闻的真实性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记者如何恪守新闻的真实性,笔者认为一要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二要坚持求真求实的价值取向;三要提升道德涵养。
  【关键词】新闻 真实性 认知能力 价值取向 道德涵养
  
  新闻的第一要义是真实,它要求新闻记者做人要真、做事要真、作品要真。放弃第一要义,就是放弃根本,自毁长城。这几年虚假新闻不少,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虚假的东西绝不会长久,唯有真,才能脚踏实地,落地生根,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可能。那么作为新闻记者如何才能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呢?
  一、提高自身认知能力
  现代社会,记者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必须对受众负责,保证他们的知情权;而受众是“新闻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往往通过媒介的报道来认识世界,因此,新闻真实与否直接对受众学习、生活、工作等造成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生产者——记者必须始终恪守真实性这一根本原则。要求新闻记者面对客观世界、客观事物时,充分考虑其复杂性,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清事物的本质。现实中一些虚假新闻的出现,与新闻记者自身的素养和认识水平缺乏不无关系。由于认识能力方面的不足,没有能力认识和辨别事情的真伪,最终导致虚假新闻的出笼。因此,新闻记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認识世界的能力,杜绝制造“假新闻”。
  二、坚守求真求实的价值取向
  记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是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与桥梁。记者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又把群众的呼声反映出来,达到为人民服务这一目的。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记者担负的职责决定了他们必须把真实性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客观世界千变万化,为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记者必须刨根问底,追踪溯源,以探求事实真相,要把这种价值取向贯穿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之中。
  中央媒体《时代先锋》栏目推出一个个先进模范人物,感动了无数受众,其报道出神出彩,与记者对他人精神的把握和自身追求的精神境界不无关联。很难想象,如果一个记者的价值取向与面对的典型人物的价值取向不相一致的,甚至于南辕北辙的,在这种状态下,记者能够反映好这个典型。
  三、提升从业道德涵养
  由于记者处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不同人、不同群体在思想、立场、情感、利益等方面差异非常大,使得实际社会生活中很难存在“普遍”的新闻真实。如果人们以个人私利而非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不仅不会坚持新闻真实性,反而会在利益博奕中以各种方式违背新闻真实性,2009年中国十大假新闻便是其具体表现。
  新闻职业道德中包含着新闻真实性的必然要求,坚持真实性既是对记者的职业要求,也是一种社会道德准则。记者只有将求真求实的道德操守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提高自身认知世界能力的同时,才能践行新闻真实性。
  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锁定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为行为范本,才能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作者单位:桐城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传统媒体正向多媒体融合转变,媒体融合时代要求从业人员除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知识,具有较高的多媒体素养。  【关键词】媒体融合 转型 媒介素养    信息时代,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了解新闻事实,还希望能全面、立体、多角度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全貌、趋势和意义。因此,第一时间到达事发现场、第一时间采集有价值的素材、第一时间播发解读新闻,成为媒体记者的追求,也要求记者能“以
本文为断代的专题性问题的学术探讨,作者对元代宗教政策宽容性的成因作了一定的理论分析。
【摘要】随着媒体灾难报道的增多,因灾难报道引发对被采访者,受众,采访者的次生伤害也频频发生。这些次生伤害产生的背后有着媒介技术发展,新闻事件选择把关过程的导向性偏差,传播者脱离现实的受众想象等多方面社会诱因。  【关键词】灾难报道 次生伤害 社会诱因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推进,媒介环境的相应改善,媒体的灾难报道日益增多,而由灾难报道引发的各种次生伤害事件近年来也随之频频发生,一度成为各方热
【摘要】采访技巧就是记者在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的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记者 采访 技巧    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对于新闻写作而言极为重要。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告诉我们,记者采访能力的高低,体现着记者
【摘要】新闻评论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随着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新闻言论成为媒体竞争的新宠,不断创新变化的新闻评论日渐也成为晚报都市类报纸赢得更多读者的一柄利器,越来越受到都市类报纸的“重用”。近年来,都市报的新闻评论版面一直不断地创新,表现在内容上渐趋“新闻化”,指向上渐趋“本地化”,形式上渐趋“平民化”,写手上渐趋“草根化”。但一些弊端也已显现,如评论员中罕见记者,版式趋同呆板等
[摘要]报纸想靠抢先发布消息而在竞争中取胜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深入挖掘事实真相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才能使之成为泛媒体时代受众需要的新闻解读者和意义建构者。本文提出了深度报道采写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些采编技巧。  [关键词]报纸 深度报道 时效性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面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时效、视听方面的优势,报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激烈竞争。报纸想靠抢先发布消息而在竞争中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