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通宝”背“宁”试铸小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通宝”,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始铸。
  在清代古钱中,“雍正通宝”数量较少,而且铸工精湛,钱文大多数为宋楷体,深受藏家喜爱。据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雍正通宝”珍品较少,除了几品雕母、牙样、折二以外(好像没发现母钱),只有甘肃宁夏局试铸的背“宁”,算得上是比较珍贵的钱品了。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上,批注为三级品,市场参考价为7000元。
  《中国古钱大集》上的背“宁”钱只有一枚,直径28毫米、宽缘。至于其他图录有无其他类型的“宁”字钱,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前不久,笔者偶得一枚“雍正通宝”背“宁”钱,有两点与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所载钱品不同:一是材质不同。普通“雍正通宝”大多数为黄铜,而此品为青铜(泛白)。二是规格不同。钱体直径为25.5毫米,在“雍正通宝”应属小样。但地章不小于书载的28毫米的钱品,钱体小的原因在于不是宽缘。
  此钱锈蚀重叠,包浆古朴,文字洒脱,颇有神韵,应是一枚珍品。(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华夏文明,大美青铜。吉金珍品,举世推崇。  五千年前,石破天惊。黄河流域,肇始制铜。  仰韶刀具,最早器形。禹制九鼎,自古传颂。②  青铜时代,夏晚始兴。商代繁盛,西周顶峰。  春秋末期,壮丽转型。千几百载,青史称雄。     国之重宝,王权象征。势力财富,鼎食钟鸣。  礼乐兵器,制不厌精。饮食杂具,各司其能。  彝壶簋爵,子孙宝用。鬲尊鉴缶,彰显峥嵘。  觚斛觯觥,钺铙镜。盘盨,甗瓿甑瓶。
期刊
前一段时间,有关故宫及其文物鉴定专家的负面报道接二连三,让人们对权威部门和权威专家顿生信任危机,事实上并非尽然。  今年5月20日至23日,著名书画鉴定家单国强先生应南通博古邀请,来南通鉴定字画,笔者有幸陪伴左右,不但从中获益匪浅,而且深切感受到其治学严谨的认真精神。  5月20日上午,一位从淮阴远道而来的藏家,带来一幅刘继卣的巨幅人物画,画作约50平尺,实为少见。单先生先是对全画浏览一遍,然后对
期刊
当冯毅老师以3500万元的高价从日本青铜大家千石唯司手中购回其最好的铜镜—海兽葡萄镜时,就立即引来了国内收藏界一片哗然。因为在此之前,铜镜在国内最高交易价格是由金懋国拍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铜镜专场”创造出的728万元的纪录。当大家都在猜铜镜的交易价格什么时候可以突破千万时,没想到仅几个月的时间,在2011年元月的中国香港,就被冯毅老师给打破了,在其之后没多久,另一面黑漆古海兽铜镜被台湾的曹先生
期刊
山川灵秀的雅安是西蜀早期人类聚居地之一,居住在此的先民们以他们的辛勤和才智创造了灿烂的西蜀文化,留存至今的古代文化遗产,尤以汉代居多,其文化积淀之丰厚,令人惊叹。雅安汉代雕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雕刻之精美,是汉代石刻艺术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雅安东汉石雕棺础座与帷帐座,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棺座础与帷帐座是1956年3月出土于雅安市雨城区河北沙溪
期刊
本篇仅谈收藏类珍贵玉质玉器的鉴赏和评价。  玉雕行业所使用的雕刻材料,实际上不仅仅只有无机盐类矿物集合体(如软玉类、翡翠、绿松石、青金石等)、少数非晶质体(如黑耀岩),以及晶体矿物(如水晶、刚玉、碧玺等),还有有机质宝石材料(如珊瑚、琥珀、砗磲、煤晶等)。因此我们对玉雕材料的认识就不能仅局限于无机盐矿物类的玉材上,珍贵的有机材料类是我国传统玉雕行业用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上一篇我曾讲过玉器的三大价
期刊
赶集    黄胄(1925—1997年),原名梁淦堂,字映斋,少年时改名黄胄,取意于“炎黄之胄”,曾用名梁叶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黄胄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中国画家之一,擅长人物画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动物画除驴外,还常画牛、马、骆驼、狗、鸡、猫
期刊
五月的枝头,拥挤着绿,绿成一束流韵的心声,春已远去,远成一把唐诗里的油纸伞;雨漫不经心地飘着,滴碎了初夏的宁静,滴进我今夜的文字里,在这样的夜晚,我喜欢泡一壶清茶提提神。  其实,喝茶常常不只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生活情趣,同理,收藏也往往不只是为了收集东西,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品位,一种人生格调……   近来民间博物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三月份广州举办的“中国私立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
期刊
早期辽钱,出土及传世均极为稀少,历来为古钱币收藏界所珍视。如“通行泉货”、“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等。其中,“会同通宝”为孤品,成交价55万元。  笔者经十余年苦苦寻求,现已集得其中的四枚,即:“天显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今借《收藏界》宝地予以展示,与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共赏。    一、天显通宝    “天显通宝”
期刊
“白金三品”是一个古老的话題。  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平准书》中已有明确记载,武帝时期曾铸造高额虚值货币——龙、马、龟三品。但是,在它的身上,又围绕着太多太多的谜团。比如它的铭文为什么不用汉字,而用古希腊文?而古希腊文字又错误频出,且拼不出明确的含意,而被人们用臆测作出各种解释。  再如明明是“白金”,其出土实物却多为铅、陶、铜等材质。既然是“三品”,为什么龙币出土早,龟币、马币近些年才出现,且形制
期刊
由中国《收藏界》杂志社等媒体支持,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开发促进会、中共黄山市委宣传部、中共黄山歙县县委、歙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东方之光—2011年中日韩当代艺术交流展”于10月25日至11月2日在中国安徽黄山歙县画家村举办,有中国当代艺术家26位、黄山当地新安画派书画家18位、韩国艺术家27位、日本艺术家5位参加了此次交流展。这是近年来中、日、韩三国交流展中规模较大的展览之一,策展人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