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蝙蝠的小说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震动了世界,改变了许多世人对于世界的印象,当然,也会引起世界各地作家的深入思索。可以想见,在不远的未来,疫情文学将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
   在中国,南翔的《果蝠》应该是最早涉及新疫情现象的文学作品之一,尽管它只是短篇小说,但已显示了作者切入当下现实的极其敏感,敏感到当众多作家还处在回味之中时,他已经进入创作。
   故事涉及蝙蝠,这一在疫情中令人闻之色变的飞行动物。果蝠是热带亚热带蝙蝠中的一种,小说内容即围绕着南方某地如何应对溶洞中的果蝠展开。
   目前,对于蝙蝠是否为携带新冠病毒的宿主,尚无定论,正在进行多方面科学研究,但国家已高度重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近期,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拥护,人们越来越普遍地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防止对野生动物界的破坏导致对人类自身安全的威胁,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果蝠》的出现,正建立在这一社会共识的基础之上,相信会引出许多读者的浓厚兴趣。
   我们在小说里能够读到一些最新的场面,譬如,“上下检查严格了,县乡一些公开或隐藏的野味店铺起码表面上都收敛了”。这些野味店,以及相联系的地下供应链,曾经为了谋利,不顾国家三令五申,想尽办法偷猎野生动物,现在终于受到了严肃的清查。至于那些“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什么都吃;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不吃,什么都吃”的人们,也到了不得不收敛的时候。
   但也许正是这些什么都吃、对野生生命毫无怜惜之意的人们中的一些人,在新情境下,又转向另一个极端。作品里写到,“有一拨人”盯住了该县玉笋山天坑溶洞里的蝙蝠,说是要对蝙蝠斩草除根,才能杜绝病毒卷土重来。这拨人不仅制造起舆论声势,还真要动身下天坑去寻找。我们的许多事,都坏在这种愚昧无知又不乏愤懑之情的人的手里,什么形勢下,都有他们搅浑水的余地。《果蝠》的看点之一,就是动用笔墨勾勒出这类人的存在,文字虽不多,却关乎一种新的文学典型。
   面对疫情威胁,最需要的是科学的态度,作者选择一位动植物分类学专家刘传鑫作为小说主人公之一,正有力突出了这种现代理念。在当地林业局受到舆论压力,准备对果蝠下手时,他及时赶到现场,在县领导召开的会议上作出有理有据的重要发言,特别解释说,果蝠身上肯定能找到不止一种病毒,但这类动物种类很多,不可能把它们全部消灭。去围剿果蝠,不但破坏生态,还只怕将更多的病毒释放出来,使得病毒寻找新的宿主,完成从动物向人的迁移。他的坚持终于使县长下定不去乱动,将所有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保护起来的决心。写这篇小说之前,南翔显然作了不少专业方面的调查研究,才成功塑造一位有人格磁性和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形象,也使小说具有实用的科普价值,拓展开读者的知识视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批评过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些地方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有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小说中那个地区,后来也出现了要求将溶洞里蝙蝠全部扑杀的情势,但有趣的是,数万只果蝠们似乎事先有所预感,一夜间倾巢离去,踪影全无。这个结尾出人意料却很精彩,留下无穷韵味。它造成奇异的想象空间,又含蓄象征出大自然某些深邃奥秘的本原——面对造物,人类的认知还远未穷尽。
   南翔不愧为一位老练的资深作家,他深谙小说的配方,善于在现实与文学间进行调和,避免了题材的生硬处理。文学院教师肖小静的出现,本与主叙事无关,但她与刘传鑫间微妙的情感关系,成为拽动读者神经的一条无可缺失的线索,共同营造起表现知识分子情愫、精神向度的温馨氛围,增加了作品的趣味。好的小说才是这样,它永远大大丰富于骨感的主题,带给我们呈现完整人物和人生的鲜活样态。
   还应该提及,小说的老到,也体现在通篇叙述的润滑和恰如其分的修辞中,其间鲜有言辞梗阻之处,加之细部处人情达练的表达,更使作品显得不易被挑剔。认真的读者可以发现,作品里所有对话段落不用“说”字,一律以“道”述之,大约出自作者的有意追求,也形成了文本的一种不起眼的特色,流露出作者写作的匠心。
  责任编辑 白连春
其他文献
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校长必须走出传统的管理思维误区,扮演好健康文化的建设者、阅读写作的示范者、课程规划的领导者、绿色质量的建设者等角色。  健康文化的建设者。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场所,更是创生知识与文化的地方,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密集区。根据“泡菜理论”,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汤,校园里师生的精气神和精神品位取决于学校里的“泡汤”。对学校而言,“泡汤”就是校园文化,校长的责任就是提升“泡汤”的
如果命运骤然发生巨变,你该怎么办?梵高断耳画向日葵,孙膑受膑刑而为军师,罗斯福病足而为总统,霍金失语而著《时间简史》。虽不能像名人一样惊天动地,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随州二中的姜中启的故事被身边的许多人称作“奇迹”。他因惨烈车祸命悬一线,却凭着超强的意志力战胜死神,身体九级伤残,仍然坚持屹立讲台。他说:“只有站上讲台,我的人生才有价值。”  一个意外  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姜中启竟然是九级伤残。
今年夏天六轮强降雨袭击,导致浠水县78所中小学校严重受灾。省抗灾救灾工作组入驻以来,迅速搭起校园灾后重建项目“绿色通道”,一边筹集资金,一边挂网立项,缩时间、简程序,确保全县所有学校秋季如期开学。  到目前为止,浠水县通过自筹资金安排一部分、上级灾后重建资金安排一部分、2017年“全面改薄”项目安排一部分,共筹措灾后学校重建资金2152万元,安排灾后重建项目33个,受灾学校重建工作基本完成,确保了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这里,我想谈谈高校转学、转专业的话题。  今年年初,湖南大学因违规接收17名研究生转学,一度被新闻媒体推到风口浪尖,不少读者、网友都指责高校和教育部门利用转学、转专业的契机谋取利益、搞腐败,湖南大学和湖南省教育厅有部分领导干部因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为此,社会上不少人认为,现在高校转学转专业都是高校和教育部门暗箱操作,有的甚至把高校转学和转专业等同于高校腐败、教育腐败。  对此,
为深入推进“一管四学五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研形式,近日,丹江口市巡课式教研活动在张家营小学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城区各小学的90余名教师参加了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走进6个班级,开展巡回听课,人手一张《丹江口市巡课教研活动打分表》,对每个班级巡查1-2次,每班3-5分钟。展示环节前全巡查一次,展示环节后再巡查一次。最后开展体验式互动交流,由主持人按照“四学五法”流程进行,分步打分
近年来,竹溪县幼儿园坚持以“优化管理、优化质量、优质环境、优质服务”为办园目标,瞄准“四个一流”谋发展。  打造一流育人环境。六年前,竹溪县幼儿园经历了发展的艰难期:校园地处县城中心区域,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家长都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导致幼儿园生源严重不足。2008年,竹溪县决定对竹溪县幼儿园实施整体搬迁。借此契机,竹溪县幼儿园全面改善办园环境,为户外活动场添置大型塑胶滑梯,并为活
名校长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哪些人有可能成为名校长?怎样才能成为名校长?日前,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  湖北教育:张校长您好,现在各地都有一些创新举措,为培养教育家型的校长搭建成长平台。作为一名全国知名校长,您怎么看待一个名校长的“名”?  张基广: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相信每一位有追求的校长,内心深处都怀有一个“教育家”的梦想。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要脚
国际残疾人日当天,荆门市的一位先天性脑残患者——吴金洁个人书画展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如期举办。  画展现场,荆门市副市长、民进荆门市委会主委柯昌军,荆门市政协副主席张保民,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局、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市残联、市慈善总会、市文联、共青团荆门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的领导为小金洁的个人书画展揭幕。  走进展厅,30米的山水长卷、20米的千字文书法作品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展出的123幅
做作业往往是孩子们头疼的事儿,一提到“作业”,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做不完的习题,抄不完的生字词了。但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推行了一种“体验式作业”,将作业的内容和完成方式进行了一场大的变革和创新。  据介绍,长春街小学的学生都特别喜欢“做作业”,他们的作业包括三大主题内容:“学科体验,学以致用;假期体验,快乐成长;节日体验,文化传承”。通过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孤儿院,走进父母单位来感受理解、尊重、
10月27日,全国第七届阳光教育论坛在竹溪一中举行开幕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陶会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谢新松,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左飞,以及省教科院、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等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及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阳光教育联盟单位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开幕式。  竹溪县县长柯尊勇在致辞中介绍了竹溪的基本县情和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区域整体推进阳光教育的做法。竹溪县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