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黄金甲》主题意识张扬性分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人的主体意识內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是张扬人的主体意识。实现“情”的意义生活,其次,运用人的主体意识基本观点,对该片艺术之美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最后指出,哲学家是在探索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艺术家是在表现生命意义中实现生命意义。
  [关键词]主体意识 生命意义 艺术美
  
  引言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满》所以能将人带入美的境界,不仅是导演运用声、色、音等多种艺术元素和实力派演员阵容,为观众带来感官层面的艺术享受,更是观众在对影片艺术之美的欣赏中,受到心灵层面的震撼,因为影片吟唱的是一首爱情之美的悲歌、亲情之美的赞曲,演奏的是创造之美的交响乐。《满》艺术之美的深层寓意,是影片所追求的人的主体意识,也就是人的生命意义,这是《满》艺术之美的根本属性。
  
  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体意识追求
  
  1.人的主体意识内涵
  主体意识,是指人认识到“我是主体”,并要求他人和社会肯定、确认、尊重“我是主体”地位的意识。主体自我意识,包括人的自立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它表现为人自觉到“我”是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主体,“我”要按照自己意愿实施自己行为,塑造自己人生,实现有意义生活。“正如近代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首先便是人的自我感觉的发现,即在人的自我感觉中形成的‘我是主体’的主体自我意识”。
  人的主体意识,是以人的存在方式为基础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的主体意识,即“我”的主体地位的意识,是在“我”与他人、社会形成的诸多关系中,通过喜悦、悲哀和愤怒等情感体验而形成和强化的,并强烈意识到,“我”作为主体的存在,有按照自己对“意义”生活的理解,做出人生追求和选择的权利。
  2.《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主题追求
  “情”是人的主体意识最集中的体现,是人意识到“我”作为主体存在的最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既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对个体“小我”的爱,还指向对群体、民族、人类“大我”的爱。为“情”而追求,才是有“意义”的生活,才是人主体意识的真正实现,才是可歌可泣的人生。笔者认为,张扬人的主体意识,实现“情”的意义生活,正是《满》的主题和追求。
  
  二、《满城尽带黄金甲》艺术美深层解读
  
  艺术作为生命表现形式,只有在表现生命的欢乐与悲哀,表达生命的渴望与追求,深刻的反映出人的主体意识,才有艺术之美。《满》艺术之美,正是通过表达人主体意识的真情之美,创造之美彰显出来。
  1.《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真情之美
  真情之美是艺术美的基础。真情中最美的是爱情之美,亲情之美。这是人应享有的最基本权利。是人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人的真情只有在尊严和自由前提下,才能实现。《满》讲述的是一位封建皇后和儿子,为争取尊严和自由,为实现真情而抗争的故事。
  一位深居皇宫渴望爱情的皇后,尽管她是皇宮中最美丽,最有地位的女人,但也是没有自由,没有人性尊严的女人。皇帝为争得王权而娶皇后。尽管皇后住在金碧辉煌的王宮,每一件用品,饰品,服装,都是最昂贵、最华丽、最绚烂,却无法填补精神上空虚。尽管她起居饮食都是最尊贵的待遇,仅喝药这一细节,也派生出多程序绚丽系统,可在至尊至贵的背后,却是一位封建弱女子灵魂上痛苦的呻吟。她的尊严被无情践踏,皇帝因缅怀前妻,将皇后冷落深宫20年;她的生命被“深情”的剥夺,皇帝亲自为她精选每一味配药,“温柔”的表达着对皇后的“关切”,当皇后每日喝下那琼浆玉液般的毒药时,观众在视觉美冲击下,心在强烈颤栗。皇后对爱情的奋争,杰王子为母爱而战的选择,不仅是爱情、亲情使然,更是封建重负下生命的呐喊。尊严的呼唤!是人主体意识的张扬。虽然皇后策划的政变在血流成河中失败,虽然杰王子的生命未能拯救母亲,但整个过程却折射出真情的凄美、壮美,是一曲动人心魄的血色悲歌。
  (2)《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创造之美
  创造之美是艺术之美的必要条件,也是创造者人性美、思维美、技术美的和谐互动过程与结果。《满》的创造之美,首先来源于张艺谋先生对人性有着最真挚的爱,对个体“小我”和群体“大我”有着最深切的情,来源于他对自由的推崇和人性的张扬,来源于他“意义”人生的强烈主体意识。这也是他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延续到今天,始终保持旺盛创造力,并始终稳居中国电影领军之位的最深层次内因。张先生以主体意识为底蕴,以“情”为切入点,以唯美的思维方式、绝美的创作倾向,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影像作品,从《红高梁》、《菊豆》、《我的父亲母亲》,到《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不释放出多维创造之美的神韵。
  《满》以菊花为标志,从影片一开始出现的金色菊花发簪,到盛装毒汁的流光溢彩菊花器皿,从作为识别标志的菊花丝巾,覆盖血腥沙场的金菊盛景,到影片最后晶莹菊花破碎,血色毒汁空中优美飞溅而结束的处理,无不体现导演极致美的创作追求。意未尽而曲终,是生命之花的绽放还是凋零?也许是凋零中的绽放,或许是绽放中的凋零!在《满》中,导演以唯美、凄美、壮美、绝美、情美、韵美的意境,创造出多层次艺术之美,它与观众的审美判断与追求,完美融为一体。而艺术家只有体验到生命之深邃,确立了生命之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实现创造之美。
  
  三、结语
  
  哲学家的使命是探索生命意义,艺术家的使命是表现生命意义。哲学家在探索生命意义中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艺术家是在表现生命意义中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张艺谋先生以电影展示人性,以真情关注生命,以生命寄托中国电影的人生追求和主体意识。是奠定张艺谋先生艺术地位的基石,是其创造力经久不衰的真正源泉。我们真诚地期待着张艺谋先生新一部美片、美情、美韵……
其他文献
[摘要]影片《色·戒》中对结尾的处理是汉奸的胜利和革命者的失败,李安用影片阐释了民族主义,这一想象的共同体被解构的过程。  [关键词]《色·戒》民族主义 想象的共同体 解构    李安的电影《色·戒》。轰动一时。电影上映之后,各种评论铺天盖地,在好评如潮的同时,骂声也是此起彼伏。一片硝烟弥漫的景象。很多人对李安的不满来源于影片对于爱国立场的模糊和对汉奸的人性化处理。  这部影片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武侠电影为了迎合观众,占领电影市场,娱乐性倾向十分明显。这种求新求变、在继承和拆解传统武侠电影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做法,确立了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关键词]武侠电影 娱乐性 倾向    一、传统武侠电影的局限与衰落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传统武侠电影。存在着诸多局限:首先,其原型和叙事模式缺少变化。取材不外乎历史传奇和武侠小说,叙事模式也未曾超越寻仇、夺
[摘要]张爱玲的《色·戒》涉及了人心中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不是两极对立,非忠即奸的。王佳芝在情欲与理智、天性冲动与社会规范的交织与冲突中苦苦挣扎,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王佳芝 情欲 挣扎    李安的激情大片《色·戒》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拍摄的。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是写千疮百孔的男女感情,遗老遗少的家庭生活及无爱的残缺不全的婚姻。然而,《色·戒》却显得颇为特别。这篇小说是特工
摘要 中国电影音乐作为世界电影音乐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发展而发展。而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中国电影深深扎根于这片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与现代文化,科技审美相结合,呈现具有中国风的电影音乐,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之特色。  关键词 现代中国电影音乐 特色 中国风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中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元素。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
[摘要]大众传媒中通过将女性塑造为一种非理性的弱势形象,而将力量和理性赋予男性,显现出男性的优势地位。本文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具体分析这种性别意识的建构过程,并认为这种建构促成了性别意识再生产,巩固并再次产生了社会的性别不平等意识。  [关键词]大众传媒 性别意识再生产    一、引言    性别意识是对每个人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可和内化,它以社会的认可为基础。个体依据社会期望的规范和自己的主
[摘要]在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直接面向受众通过有声语言辅以形象进行传播,他们的语言质量必然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娱乐欣赏、知识教育等电视功能的传播效果。本文就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视 播音主持 语言表现力    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受众不设识文断字的“门槛儿”,尤其那纸媒体
摘要 20世纪初,经历着现代文化的人要面对种种的生命精神的困惑与生存的困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极为严肃的写作态度,描写和剖析了性及其性心理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对20世纪初社会现实与人的精神状态、人类生存困境等,作了极为深刻的解析。  关键词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伦理 生存困境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根据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改编的。该小说,最初于1928年在法国出版,之后反流到英
张渝光曾任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44年,他出生于重庆,不久后随父母回迁至上海,他的父亲当时是国内少有的照相制版技术专家。解放后不久,扬州市急于引进照相制版技术,派人到上海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于是11岁那年,他跟随父母迁居扬州。  在扬州,他的父亲在报社搞照相制版,是有技术的红人。中学毕业后,他到了社办厂搞塑料印花,扬州日报社要他父亲去专门搞照相制版,他父亲就把儿子推荐过去了。在父亲教导下学了
摘要 胡戈在网上发布了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恶搞的形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恶搞完全可以用在电影的营销中。通过恶搞,可以吸引广大的观众关注被恶搞的影片,进而促进影片票房的增长。  关键词 恶搞 电影营销 炒作    2006年初,胡戈发布了他的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红遍了整个网络。“恶搞”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一时间很多人都在谈恶搞。其实,《馒头
左图:余道应,安徽省霍邱县人,2009年来嘉善。一家三口创办了学前看护点,为嘉善新居民儿童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李静,浙江省嘉善县某中医养生馆推拿师。父母于2007年来嘉善后一直种植蜜梨。  浙江省嘉兴市嘉菩县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是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域,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大量农民工涌入嘉善。20年过去,跟随父母迁入的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大部分成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也有一些人完全融入了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