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法连载之十一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病源候论·腰痛候》养生方导引法记载::“两手抱[一]两乳[二],急努[三],前后[四]振摇[五],极势[六],二七[七]。手不动摇[八],两肘头[九]上下[十]来去[十一],三七[十二]。去[十三]两肘内劳损[十四],散[十五]心[十六]向下。众[十七]血脉[十八]遍身流布[十九],无有壅滞[二十]。”
  校注:
  [一]抱:动词,用两手抱住,抱紧。
  [二]两乳:指两乳房,人体器官之一,位于人体胸部。
  [三]急努:急速,努力运动。
  [四]前后:方位术语,以人体为参照,身体前方成为前,反之为后。
  [五]振摇:此处指运动方法,指乳房部位的前后震动和摇摆。
  [六]极势:极限的姿势,指乳房前后要运动到极限。
  [七]二七:二个七,指十四次。
  [八]手不动摇:保持手抱两乳的姿势不动(继续后面运动)。
  [九]肘头:中医学形体术语,指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与西医解剖学的“肘关节”存在差异。《黄帝内经》有:“心肺有邪,其气聚于两肘”的记载。
  [十]上下:方位术语,指肘部的上下位置。
  [十一]来去:描述肘部运动的特征,指一上一下的往返式运动。
  [十二]三七:三个七,指二十一次。
  [十三]去:除去,消除。
  [十四]劳损:因超负荷引起的肌肉、韧带的慢性,机械性损伤,如常见的劳损性关节炎。
  [十五]散:疏散。
  [十六]心:指代胸部位置,如常用词语“心胸”。
  [十七]众:多数,此处大多数的血脉。
  [十八]血脉:人体器官,为心所主。
  [十九]流布:指血液循环。
  [二十]壅滞:指血行不畅现象。
  描述:
  “振乳”动作未注明具体的操作姿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端坐或站立姿势下都可以进行,为便于操作,本文以端坐姿势操作为标准。通过两手抱住两乳房,来固定住乳房部位的肌肉、韧带、血脉等组织,在此基础上,通过胸部前后急速努动到极限,来实现活跃胸部气血的目的。在胸部气血活跃之后,进一步通过肘部的上下运动来平衡肘部的气血平衡,逐渐消除肘部的各类劳损。“振乳”导引法在固定住两乳的基础上,通过乳房的前后急速振动,来调动内在的气血运动,从而实现气血的自然平衡。因此,该运动对于改善微循环,调节气血平衡,消除肘部劳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两手抱两乳”的技术要领,对胸部、乳房等进行充分的固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前后乳房的运动,来调动胸部的内在气血运动。“两手抱两乳”要抱紧,不要松懈,甚至达到按摩的效果都可以。“急努”指运动的速度要快,运动的力量要大。“极势”指出了挪动的幅度要大,要达到前后的运动极限。“手不动摇”指在乳房运动之后,两手保持不动,继续后面运动。“两肘头上下来去”指肘部的运动,指在乳房运动之后,继续两肘的上下振摇运动。上下的振摇要富于节奏和韵律,与乳房的前后振摇存在差异。
  “抱两乳”之后“前后振摇”到“极势”的情况下会充分调动起胸部的气血运动,改善胸部的微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胸部气血的自然平衡,对于气滞血瘀症状有康复价值。在此基础上,两肘关节的上下来去运动可以进而调整肘部的气血平衡,对于改善肘部的气血平衡和消除各类肘部劳损具有积极意义。
  原理阐释:
  在通过“抱两乳”对胸部进行充分的挤压的基础上,乳房的前后极势性振动可以调动该部位内在气血的活跃性,实现气血平衡,因此对胸部的肺心、乳房等器官有养生价值;肘部的上下来去调理可以活跃该部位气血,逐渐的磨损肘部的各类疾患。
  养生效果:
  ※按摩胸部, 活跃胸部气血,调和胸部气血平衡。
  ※宽和胸部,提高肺的肃降功能。
  ※使胸部气血向下流通,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
  ※调节肘部的血液循环。
  ※防治两肘关节内的劳损,逐渐消除屈伸不利,手臂麻木等肩肘部不适。
  导引姿势:
  端坐:解开头发,两膝头并拢,脚大趾相对,足跟外扒,屈膝着地,两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头部端正,下颌微内收,松肩坠肘,腋下微悬开,手指展开,放松手腕,两手掌放于大腿中部,胸略回收,小腹微紧,身体端正,目视前方。
  运动步骤:
  1.两手抱住两乳房,左手抱左侧,右手抱右侧。(图)
  2.胸部向前急速振动到极限。
  3.胸部再向后摇回。一前一后为一次,重复14次。
  4.保持手不动摇,两肘头先向上振起,再向下摇回。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21次。
  5.两手收回到大腿上。
  6.结束导引运动。
  注意事项:
  ※抱两乳时,两掌根贴紧两乳外缘,不要离开,四指弯曲,略微用力。
  ※胸部振摇时要达到极限。
  ※振摇向前时,身体略上起,胸部略向上,向下摇动时,胸要由前向下内收,尽量展现出胸部的弧形运动。
  ※肘关节振摇时也要达到极限,但要要轻柔匀和,不要过分用气力。
  ※肘关节振摇时,要保持手不离开胸部。
其他文献
摘要:晚近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深度嵌入我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中,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地位已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从唯物史观去认识市场经济,不从“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去把握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才是导致对市场经济“剑走偏锋”的认识论根源;用抽象的“公平”“正义”和“道义”来把握分配关系,这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分配观,不如说是庸俗经济学的分配观。不能撇开“劳资双方的矛盾”来剖析“社会排斥”和“数字穷人”,只
期刊
脊柱是支撑人体的关键部位,也是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站立坐卧,以及其他较大运动量的活动,日积月累让人的脊柱、颈椎、腰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或病变。练习健身气功·大舞中的抻腰势对于加强脊柱的锻炼,增强血液循环,增强脊柱的灵活性,椎间带的柔韧性,减慢脊柱老化进程有较显著的功效。  抻腰势是在伸展中放松的运动。  抻腰势其运动过程是这样的:重心左移,右脚内扣,左脚外展,身体左转;提
期刊
健身气功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的相互影响,交替变化进而达到健康效果。在这个循序渐进过程中,基本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是健康大厦的基石。多年来在习练健身气功的过程中我对此深有体会。部分功友不重视基本功训练,认为动动胳膊、动动腿、活动活动就可以了,何必自找苦吃,因此在习练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基本功就有什么样的健康状态,是我多年来习练健身气功的
期刊
笔者长期在基层习练、教学健身气功,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习练健身气功需要克服的三种弊端,撰写成文,供读者参考。  一、克服匆忙起势收势的弊端  在练习健身气功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练者见面谈笑风生。大家正在谈话之际,这边音乐响起开始就做第一个动作。我认为,这样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健身气功功法编排都有预备势。预备势要求,全身放松,身体中正,呼吸自然,目光内含,心平气和。在功理和作用上起到“宁静心神,调顺呼吸,排
期刊
武汉的夏天,总是酷热无比,但一批可爱的年轻人的到来,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一阵清爽。2015年7月10日,国家汉办2015年度赴印尼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齐聚武汉大学,并接受为期6周的志愿者培训。他们来自全国各个高校,学历从本科到博士不等,大多数人的年龄在23到30岁之间,正是人生中的黄金岁月。能接到为这些年轻志愿者培训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任务,我感到非常荣幸。  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们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展现
期刊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是全市最小的一个区,面积只有263平方公里,人口29万,却建有95个健身气功活动站,全区有2.8万人习练健身气功。自2007年至2014年连续8年举办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大型展示活动,其中有6次是全国、全省、全市在周村举办的。国家体育总局领导5次来周村指导健身气功工作,省、市领导8次来周村参加大型健身气功展示活动。周村区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2
期刊
我从2006年开始习练健身气功。几年来,通过参加省、市以及全国举办的各种健身气功学习班的培训、进修学习,很快掌握了四套气功功法,从不懂到懂到运用娴熟。几年来的实践,使我更懂得健身气功功法的真正涵义,如易筋经中“伸筋拔骨”“旋转屈伸”的运动;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的模仿,“舒展肢体”“活络筋骨”;六字诀中吐气发声方法调理脏腑气机平衡;以及八段锦的练中有养,养中有练的功法等等,都是在松静自然、形神合一中完
期刊
在众多练功场所,人们都观察到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在练功的人群中,女士多、男士少。一些专家对此做过研究,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男士投入到练功场上来。  其实,男士们并不是不想练功,只是由于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在男士们的面前横起了几道坎,许多人迈不过这几道坎,只好对练功场望而却步。  那么,在男士们的面前,主要有些什么坎呢?  第一是架子  中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不少人们的思想
期刊
2015年5月23日晨,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代表团踏上了赴香港宣传推广健身气功的旅程。  本次赴香港宣传推广健身气功是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与建造业议会的邀请,参加他们举办的“建造业安全周2015”(以下称“安全周”)活动,此行亦得到了中国驻香港联络办的批准。本次赴港主要有三大内容:为“安全周”开幕式健身气功·八段锦比赛做评判;培训提高八段锦功法;拍摄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示范片,用于指导建造业工人
期刊
什么叫“五劳七伤”?“五劳七伤往后瞧”中为什么要强调往后瞧?《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为什么上病可以下取,下病可以上取,头病可以取足,腰病可以取?认识、了解这些问题对学好健身气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拟从中医学角度对经络知识和“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功法动作进行深入研究,阐述其作用原理和功法要领,为健身气功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