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中坚守个性的,或许只有某些植物?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宣武区白广路不知因何得名,照它现在的样子是应该更名为“国槐路”的。它不像北京其他街道那么漫长乏味,而是短小精彩,仅容两车并行,又有国槐夹道、浓荫蔽日,仿佛人车蜂涌的华丽长廊。这是它自成一景的特别之处。如果没有这些国槐,你给它换上任何一条街道的名称并无突兀之处。
  白广路不远处的菜市口大街就不同。走到那条大街上的游客,谁能想到那里是一百多年前那次野蛮的全球化中,晚清政府杀了戍戌六君子的地方吗?谁能想到那是帝国政府每年秋季定期“开刀问斩”死囚的国家刑场吗?
  不能。
  除非你熟悉这段历史,又恰好被“菜市口”这地名激灵了一下,你就很难联想起这条街道上的往事。因为走遍中国的城市,你不会觉得如今的“菜市口大街”有什么特别之处。
  中国建设部一位高级官员对模式化的城市建筑表示不满,他批评说:中国就像由一千个相同城市构成的国家。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城市化需求的双重刺激,诱发了非理性的老城改造运动。在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拆迁与改造中,从曾经的大都会,到偏远的边陲小镇,没有一处不是涌动着“推倒重来”的欲望——整个中国变成了全球最壮观的超级工地。
  中国大小城市的命运和形象由此改写,它们总体上的表情千篇一律,如同中国国粹——京剧里的脸谱。这个比喻仅仅在“程式化”的意义上才成立,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对京剧的污辱。京剧脸谱尽管隐没了不同演员的自然个性,却突出强化了每个角色的个性特征。
  中国城市形象绝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它们从根本上摧毁了自己的传统。
  中国城市也绝少对外来建筑艺术的成功融合与发挥,这方面它们只是施行拙劣而简单的抄袭。
  总体上观察,中国城市就像钢筋和水泥疯狂渲泄、残破华夏精神和“异域风情”病态滥交之后的产物。
  这场仍在继续并且愈演愈烈的狂热运动造成的后果远远不止人们已经看到和总结出来的那些弊端。其更深远的破坏效果在于它几乎彻底取消了中国人借以缅怀故乡的“场地”,取消了一个矗立在天地时空中的“路标”。于是现代中国人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几乎只剩下语言和文字,他们的精神在丑陋建筑物堆砌的“旷野”里茫然不知所归,文化自信、独立精神被强势文化冲击得恍恍惚惚、虚弱不堪。
  这一点从中国城市改造运动的推进者之一——中国工商界人士的群体精神状态可以得到证实——城市改造运动初期,众多国有企业甚至政府部门纷纷卷入地产淘金热潮中,尽管目前的状况似乎稍有改观,但把中国工商界人士总体上归结为中国城市改造运动的推进者应无不妥。
  中国工商界人士在利用天时地利的机会优势确立经济强势地位之后,在精神上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能量。有时候他们寄希望于“国学”的影响企图构建个人或者组织权威如同暴发起来的唐吉诃德,有时候则迷失在“西学”泥潭里如同一群搁浅的草鱼。
  所谓“西学”,对于工商界人士来说,特指西方的商业智慧、管理思想和经营策略,其实绝大多数来自美国。这些往往被冠以“大师”、“领袖”、“精英”级别的外来商业文化一部分来源是“海归”们的现身说法,更多的是国内出版机构的狂热引进,另有层出不穷的“培训大师”、“管理专家”们的推波助澜。
  “海归”们如今已经沦为“海龟”,金光散尽,一些人吹捧某种理论不过为了解决就业或者忽悠投资;出版机构的狂热则是因为有市场,除了一部分书货真价实,更多是乱石穿空的忽悠,泥沙俱下的垃圾,有的理论作者在国外查无此人,有的显然已经过时,有的连国外的企业也未必愿意照着去做,也有相当一部分看起来比较科学的,就连国外知名的顾问机构到中国来推行也同样是水土不服、屡遭败迹。
  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导致经济活动和商业文化的“标准化”?
  中国工商界是否可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建立多样性的商业文化生态?
  这是在“国学”与“西学”之间摇摆不定的中国工商界人士必须在商业实践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就以上主题访问相关人士的几天里,北京已经进入著名的桑拿天气,也正是京城槐花纷纷凋谢的季节。我天天经过白广路,每天都会看见地上一层金黄的槐花,当晚被清洁工清扫干净,第二天又是一地金黄。在北方乡村,槐花含苞欲放时,叫作“槐米”,采集起来,可以卖上很好的价钱。在这里,它的前途就是在开败之时,萎弃于地。这是“槐米”、“槐花”在全球化旅行中的不同命运,但是作为“槐米”被采集,作为“槐花”被清扫,它们只是被移动了位置,当时的形态并无改变。
  无论槐花经历了成为商品还是自然归化的命运,也无论它出现在世界其他地方,会制造何种风情,都是那样的一地金黄。它们就像玉米、土豆、棉花这些普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并且被世界著名的文艺家们用文字、色彩和旋律进行持续赞美的植物一样。在“全球化”的反复选择中,这些伟大的植物们坚守了自己的意志——其质朴的颜色和香味,温存着人们的肠胃、皮肤和记忆。
  近年来,彩色棉花在新疆培植成功——彩色棉花在古代是原本就有的,生物学家们的贡献只是激活了它们的记忆而已。
  全球化,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词汇之一。时而如天使发布的福音,时而如魔鬼带来的谣传,它就像某种身份可疑的病毒,赞成者说它有益健康,反对者谓之破坏生态。但是适应性强的植物们在“全球化”漫游中并没有迷失自我。对于人类,全球化,究竟是一种结果,还是正在蔓延的趋势?
  来自植物们的经验和智慧,而非大师们的暄闹,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朴素的启示。
其他文献
中国有一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美国《福布斯》杂志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真正信服前半句话的真实性。  2007年4月7日,《福布斯》杂志对外界宣布:从今年起,《福布斯》将取消已经连续做了三年的中国慈善榜。对于取消的原因,福布斯中文版市场总监张晓华解释道:“中国的慈善事业不如国外成熟,很多富豪捐赠方式隐秘;不少企业家保持低调,不愿公开其在慈善领域的贡献,增加了数据调查难度。”  在中国,大
<正>1859年,美国人爱得温·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从此,人类进入了"石油时代"。然而,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终会有枯竭的一天。"石油峰值论"的出现和印证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以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为目标,以盘活显化土地存量资产为主线,以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为重点,以查处土地隐形交易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市场运
企业家的难处是:既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又不能远离政府。在今天,企业的第一难点是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这一点显然与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所无法理解的。  在中国,做企业不与政府调情,行吗?  答案是:不行。    企业家既要“调情”,还要献身  典型的例子是,房地产商如果搞不好与政府的关系结果会怎样呢?一百个企业家会回答说:“那就别混了”。其他行业也大同小异,政府有多少个部门,就有多少
在燕山石化工作了27年,潘希胜的工作从来没有像这半年来一样奇怪。作为生产管理部能源主管的他,整天琢磨的不再是各项能耗数据,而是普通人就能“制造”的二氧化碳。更加奇怪
行政法律规范之间冲突最直接的危害,是给行政执法过程带来阻滞,如果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答案,则会使需要执法者处理的问题得到迅速解决,若不能提供准确答案,或者提供模棱两可
究竟是为了啥  一个英年早逝的老总,临终前留下这样一番感叹:为了出人头地,自己从小发奋读书,却失去了孩子童年应该有的欢乐。成人后开始创业,卧薪尝胆,谈恋爱都嫌浪费时间。在“家业”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业”。周围人赞扬他为了事业不顾一切的精神,他也不折不扣地认可自己是无比的正确。他从没有陪夫人上过街,从没有带孩子逛过公园,妻儿的抱怨被他骂为“妇人之见识,孩子之幼稚”。  大把大把的钱他有了
随着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的提高,页岩油成为最有可能成为替代石油天然气的能源已是各国的共识。为此,各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页岩油气开发的步伐。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均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