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产业结构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衰落的困境、社会和时代的媒体化表征都对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提出了使用及品质的全新诉求。人们与公共建筑以及公共空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一种必要性关联,而转变为某种基于吸引的选择性链接。文章通过重新理解信息时代公共建筑及公共空间中的公共性,分别阐述了上海杨浦滨江绿之丘改造项目在回应性、容差性、成长性修正路径上所做的尝试,以期为公共建成环境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