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扇坠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d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春华
  明清时期,折扇不仅是文人雅士们纳凉消夏的必备之物,还是彰显文化修养及生活品位儒雅风流的标志,即使秋凉冬寒,出门应事,访亲会友,也必是一扇在手。一柄名家所制折扇,当时竟贵至三、四金。于是,折扇的装饰方式也日趋精巧。在折扇柄的下端以彩色丝带系一精雅的扇坠,也成为一种时尚。
  如文人雅士聚会,从各自手持的折扇及所系的扇坠配饰上,就可大致看出该人的财富地位、交游圈子及情趣品位。扇坠在其中的作用,相当于一张文化名片,是身份地位、个人情趣格调的代言物,为官吏士绅、骚人墨客十分看重的文玩之属。明人朱国祯《幢涌小品》记载:“世庙(嘉靖)初年,勋辅诸臣同游。赐画扇,有木刻海榴矍坠子。可汁许,空其腹,藏象刻物件凡一百件,示天下绝巧也。”从中可见到明代中期,扇坠已作为时尚玩物,进入宫廷,成为御赐之品。
  扇坠的材料通常是竹、木等较普通之物,以和田玉、琥珀、水晶、翡翠、珊瑚、玛瑙、象牙、犀牛角、沉香、果核等为贵。明人文震亨在记载文玩的著名文献《长物志》中将扇坠列入文房清玩,并谈到扇坠的用料:“扇坠宜用伽南、沉香为之,或汉玉小块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缅茄之属,断不可用。”
  扇坠大都使用雕锲工艺,鸟、兽、鱼、虫、蝉、蝶、蛙……各种造型均有。简单的,多以菱、方、圆等几何组图作为修饰,以坠丝线串联,系于扇柄。可多块组合,亦可单独使用,又可以打上缨络。扇坠融合了具象、抽象、意象等传统雕锲艺术,体积小巧,造型精致,充满雅趣,是具有浓重文化韵味的艺术品。
  扇坠拴法颇为讲究,最正统的拴法,为明代拴法,即把扇坠拴于折扇大骨之上。但这种拴法有两个缺点:一是扇套进不去,甚至可能伤到扇面;二是因隔了一条拴扇坠的线,大骨与小骨之间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缝隙,日久扇骨会因此变形。最理想的拴法,是把锁骨钉改成中空的,即穿心骨钉,拴扇坠的线从中穿过,这样既美观,又不影响把玩。当然,也可拴在扇柄锁骨钉和尚头处的小金属环上,此种拴法最为简便。
  扇坠一般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小巧:几乎每一扇坠,长不过寸许(3厘米左右),重不过四钱(15克左右),以便在折扇下悬挂和随身携带;二是精致:由于扇坠小巧,雕刻难度较大,但雕刻得都颇为精细;三是吉祥:扇坠上所雕刻的图案,均为吉祥图案,大多与持扇人的爱好有关。在古代,不同的时节,悬挂的扇坠也是不同的。《长物志·卷七》曰:“夏月用伽楠、沉香为之,汉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缅茄之属断不可用。”古人于夏日里用伽楠香、沉香这些名贵香料作为扇坠,随着折扇轻摇,香风阵阵,不但风雅,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到了秋冬,则用玉、玛瑙、琥珀一类质地温润的扇坠,与华美的服饰相配,显得更为精致不凡。
  在所有的材质当中,以玉扇坠最为多见,这与儒家所倡导的“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是分不开的。被人格化的玉,是道德精髓的化身,象征着高雅的品行。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玉扇坠也倍受历代文人雅士追捧。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载有一事:南宋之初,宋高宗某日宴请群臣,见大将王俊手持的折扇,悬挂的扇坠是用玉雕成的小孩,正是自己昔日前往宁波途中,不慎掉落水中的旧物。宋高宗遂问王俊,扇坠从何得来,答说是在杭州清河坊的铺家买得。宋高宗又派人追问铺家,于是又牵出了一个提篮人,提篮人说是从杭州候潮门外的陈宅厨娘手中所得,最后陈宅的厨娘说,是在剖黄花鱼时,从鱼肚子里得来的。见丢失的玉扇坠复得,过程又是如此曲折离奇,宋高宗认为此乃吉祥之兆,高兴之下,铺家和提篮人都获补校尉,厨娘则获封孺人。《桃花扇》中,“访翠”、“眠香”等章节,都写到扇坠。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了宝玉赠扇坠的事,宝玉见蒋玉菡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从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蒋玉菡,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
  因扇坠的体积小,雕刻的难度较大,若无一定的制作技艺,艺术效果很难保证,所以其中的精品颇多,常常在工艺或是价值上超过它所装饰的扇子,且近现代折扇已经不再流行扇坠,扇坠作为珍藏品已经非常珍贵,因此,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喜爱。而投资收藏扇坠,应当把握以旧为主、以稀为贵的原则。简而言之,不论哪一种材质的扇坠,年代越久远,文化含量越高,升值潜力也越大。其次是从材质入手,同时根据器型、品相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材质越珍贵,器形越精美,工艺越繁复,价值也就相应地越高。若是具体到材质上说,应当首先考虑当前市场上认可度较高,如古玉、沉香这一类的精品扇坠,其次是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珊瑚、玛瑙、琥珀、犀牛角制作的扇坠,未来的升值空间也会很可观。
其他文献
[摘 要]宗教信仰深刻影响着人的心理与活动,人类因为各种原因而崇尚神明。佛山地区对祖庙的北帝崇拜已延续近千年,形成了完整的神明崇拜系统。本文以此为例,探究在北帝信仰下的心理机制及其社会心理功能。  [关键词]北帝 宗教心理 祖庙  一、关于宗教与信仰  宗教最初起源于人类文明的原始时代,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不可理解及无法驾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现象,是人类对于支配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心理反
期刊
[摘 要]封开采茶戏,来源于本地民间小调,大量运用民间俗语、歇后语,通俗易懂、风趣诙谐,是区域性极强的地方剧种。作者通过实地的调研,挖掘、总结和分析封开采茶戏的基本现状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封开采茶戏 调查 保护  为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
期刊
[摘 要]保护单位与代表性传承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与保护主体。由于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交叉与混淆,以及受不同视角和利益的驱动,造成二者关系的失范与错位。因此,笔者从制度设计的理想与现实两个层面上,提出保护单位与代表性传承人之间存在分层、互动与博弈三种关系模式。这些关系模式构成了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主要趋向,只有对其有全面、科学的认识,才能为非物
期刊
[摘 要]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如绘画、雕塑等是视觉艺术。音乐、歌曲是听觉艺术。而戏剧,包括电影则是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戏曲艺术,有其独特的一面和其他戏剧(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一样,都是唱念做打舞、灯光、音响、道具、化妆、服装、舞台布景等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剧。但它的表演形式又有别于其他剧种,特别在音乐配乐方面更有特色。  [关键词]锣鼓 粤剧
期刊
[摘 要]佤族是我国一个较小的民族,佤族民间曲调非常丰富,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劳作息息相关。依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场景,佤族人民创造了不一样的曲调分类。  [关键词]佤族 生活 劳作 分类 民族民间曲调  在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当中,佤族是一个较小的民族,现有人口396610人,社会发展也相对缓慢。由于世代居住在云南省的深山老林,常常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佤族同时又是一个非常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逢年过节
期刊
[摘 要]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如何组织和策划一台好的文艺演出,这已经成为当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说,一台好的舞蹈文艺晚会,关键是要把舞台、灯光、置景设计恰当,其舞蹈表演艺术,就会水到渠成,就会淋漓尽致的发挥,就会声情并茂达到了完美的效果。显然,这是片面的看法。舞台艺术策划固然重要,舞蹈表演艺术价值也不能忽略。实践证明,舞蹈艺术与舞台艺术就如“花红”和“叶绿”,彼此是紧紧相连的,相互搭
期刊
[摘 要]处理情节与结构的关系就是要认知情节就是结构,情节外延转化为逻辑成为结构,以及协调情绪与情节在结构中的比例关系。  [关键词]舞蹈创作 情节 结构 关系  舞蹈结构是编导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对所选素材的整理与分析,找到其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的联系,经过缜密构思在作品中有层次的反映。是构成作品的全部段落和环节。作品成功一定是大多数观众及社会主流思想的认同所致,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主题表
期刊
[摘 要]新时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不仅能够积极提高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质量,更能够实现文化服务人民,文化造福人民的目的,因此,结合群众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好各种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对如何开展群众合唱这一课题进行简单探讨,并以花都合唱团为例进行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群众合唱 问题与对策 花都合唱团  群众合唱是群众文体活动的一种形式
期刊
[摘 要]我国自2007年正式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来,已建立1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一个整体、活态保护新阶段,为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继承与创新开辟了新道路。但因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国内外可供参考经验较少,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几点建议,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期刊
[摘 要]扬琴传入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和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传统击弦乐器。广东地区最早将扬琴运用于民间音乐,使扬琴成为广东音乐生活文化的重要乐器。扬琴在广府文化的影响下不断衍变,并经历一代代音乐家的探索和创新,发展成独具一格的广东扬琴流派。广东扬琴音乐内涵丰富,风格独特,融合了广东音乐的文化属性,通过对广东扬琴音乐的变迁研究,有助于认知其多元化的特征,从广东扬琴的演变及其演奏特征透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