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阳:我与网球没有“七年之痒”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晓阳,深圳业余网坛美女,7年球龄,却没有任何“七年之痒”的征兆,反而越来越追求技艺的精湛,越来越注重网球生活的品质。个体经营外贸生意,盈余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网球上。她一周能打8天球,你说,她疯狂不?
  
  刘晓阳吃过很多网球“亏”:因为迷上了网球,自己的生意单子在缩减不说,她的眼睛、嘴巴和脸都分别中过“枪”——被对方的来球砸中,半个月才消肿。如此美丽的脸庞遭此“重创”,却也没能阻止她追逐网球的步伐。“一路的进步,我感觉还是蛮欣慰的。”刘晓阳对记者袒露,原来这“吃一堑”还真是“长一智”了。
  
  “疯”女:一周8天球
  
  仔细算来,刘晓阳与网球结缘已有7个年头了,可她对网球非但没有“七年之痒”的疲倦感,反而对自己的要求更全面。她甚至曾经正儿八经地报名参加教练员培训班,为的并不是去考取教练员证件,而是希望自己对网球的理解更为透彻,不仅从球员的角度体会网球,还能体验教练教授技艺的过程。
  以往,对于网球的了解,刘晓阳仅是从电视转播中得知,尽管她记不清对阵双方的长相,更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她只是被职业选手帅气的动作和精心的服装打扮震住了,盯着电视连连惊叹:“如此雅致的运动!”2004年,在一次无意间路过深圳锦绣中学,却无形中成就了刘晓阳与网球的缘分。她看到很多人在网球场练球,而且都玩得很开心,便萌生了冲动:“我要加入其中!”可惜的是,当时有人明确地告诉刘晓阳,她不能直接入队,起码得跟教练学过几期,有了基础以后方可。刘晓阳马上行动起来,她给自己置了一整套网球行头,开始拜师学艺。
  很快,这绿色小球就像一块大魔方一样牢牢地占据了她的内心,刘晓阳甚至宁可把自己外贸生意上的业务缩减,也要保证每周四次甚至每天打球的时间。“人家都说一周7天,可我一周打8天球。”足见她的执着与疯狂。
  
  “抢手”女:一箭双雕
  
  学球后不久,刘晓阳就很想体验对抗的感觉,于是打听到一家叫运动网的网站,开始寻找她的球友。与众多的网球初学者一样,刘晓阳也是在逢打必输的阶段中成长起来的。水平比她高的,双方没有对抗,水平比她低的,她自己也没有掌控比赛的定力,打着打着就走进了对方的节奏。然而,这些挫折都只是过眼云烟,刘晓阳从来不言放弃,甚至越挫越勇。
  有一次,刘晓阳与人搭档打混双的比赛,对方很快发现网前是她最薄弱的环节,一直把球打给她,刘晓阳根本无招架之力。当时观看比賽的球友很多,刘晓阳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步。“那一次,我被打得都快哭出来了。”刘晓阳委屈地说道。那次比赛过后,正当大家以为她要退缩的时候,刘晓阳却像突然问开窍了一般,找到了网前的感觉。“打球就是要意识领先,球技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我的网前真的是被‘打’出来的。”
  在网球的多项技术中,正手、反手、高压、网前,刘晓阳都逐渐找到了突破的“金钥匙”,特别是对于众多女球友来说,高压和网前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而她不仅控球能力强,球友们还一致反映她“成功率高,还会打落点”。
  球技渐长,有了更丰富的比赛经验后,刘晓阳就更加享受网球的生活了。深圳有一个民间球会——“群英会”,此球会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女性球友进入网球的世界中。球会还有一套入会审核机制,其中一条就是得“试拍”,即与球会中水平最高的选手过招。该球会为了吸纳刘晓阳入会,直接给她“通行证”。另一个相对应的民间球会——海特球会,以男性球友为主,其水平在深圳业余网球圈里也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刘晓阳也被招至旗下。
  这么一来,刘晓阳每周都会在两个球会之间穿梭,球会的固定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我这叫‘一箭双雕’。”刘晓阳诙谐地说。
  
  本刊特邀球迷
  
  2011年初,刘晓阳作为本杂志的球迷会员被邀请前往香港观看每年一度的香港精英赛,在欣赏到世界高水平选手网球秀的同时,刘晓阳还在香港过了一把网球瘾。
  本杂志组织了一支内地的球迷队伍,与香港的TCC木球会联谊。除了香港南华球会,TCC木球会在香港来说水平是蛮高的了。TCC分A队和B队,A队是年纪比较轻的球友,B队是年纪较大的50岁以上的球友。由于刘晓阳事先并不知道还有打球这一环节,她并没有带上装备。“为了打比赛,我临时买鞋、买衣服,借了把拍子就上场了。”对于网球,刘晓阳的字典里没有“拒绝”之说。
  此次联谊也给刘晓阳很大的触动:“香港人做事就是比较正规、严谨,尽管是普通的友谊赛,除了递交邀请函,把细节明确以外,比赛结束后他们还给我们发了一面锦旗。”礼虽轻,可情谊却很重。
其他文献
“我打网球是在品味网球,研究网球文化是要读懂网球,组织比赛、培育网球市场是为了运作网球。”一位已退休的原成都市委副书记,本该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了,但已70岁的他仍活跃在推广网球运动的第一线而欲罢不能。    从爱好到事业    张锋把自己的网球人生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到1998年,时任成都市委副书记一职时,他主要是自己打网球,为的是在繁忙的工作后消除疲劳;1998年,当他被推选为成都市网球协
期刊
大多数业余网球选手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普遍对正手都很有信心,但遇到反手球时就会有恐惧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会用挡或削将球对付过去。  实际上,反手位的球并不难处理,很多人觉得双手反手很难做好脚步的调整,如果觉得这个很难,我们也可以先从反手削球开始。反手削球并不只是防守技术,运用得当也是一种有效的进攻手段。  一个具有进攻性的削球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带有很强的下旋、飞行弧度较平、落地弹跳低、前冲快
期刊
“孩子们练网球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赢球而赢球,而是在快乐的团队氛围下充分享受挑战的乐趣,并把在训练场上所学的技能付诸实践。”——国际网协发展部负责人戴夫·米勒。    国际网球协会(ITF)最近对青少年网球规则进行了修改,主要针对的是十周岁以下的少年网球比赛。这一“十岁以下网球计划(Tennis 10s)”是在国际网协年会上提出的。ITF希望通过这一改革,使青少年网球更加简明易懂,更加富有乐趣,从而
期刊
上期我们一起探讨了双打中的基本站位,旨在让大家对双打产生一定的场上站位观念和补位意识,同时也认识到网前在双打中的重要性。这一期我们会针对双打中的回球角度和技巧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对各位业余双打爱好者有所裨益。    热身Warming-up:  首先,我們要意识到双打对击球的落点要求,比单打还要精准,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寻找对方的空档。其次双打选手最重要的技术要掌握好截击,截击在双打中是最
期刊
妈妈叫他Alex,希望他健康的快快长大;  爸爸叫他李小龙,希望他的性格勇敢并且自强不息;  同学们叫他“鸡蛋”,因为他的中文比英文说的溜,他像是一枚鸡蛋,有着白色的皮肤、黄色的内里。  李小龙和很多小学生一样,忙着上课、下课、值日、交作业、背课文、做早操、期待暑假的到来,业余时间在PSP上玩实况足球,模仿表演能力超强的德约科维奇搞笑耍宝。但又和很多小学生不一样,他在伤心失落的时候从不哭鼻子、耍性
期刊
在上海这片网球氛围浓厚的土地,宝山区网球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却非常神速,无论是在网球运动的普及,还是上海市各级别网球业余比赛的成绩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与宝山区大力发展青少年网球的方针不无关系。    在上海这片网球氛围浓厚的土地,宝山区网球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却非常神速,无论是在网球运动的普及,还是上海市各级别网球业余比赛的成绩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与宝山
期刊
你或许还没有吃过瑞士莲,但你一定知道瑞士出了个费德勒。    过去的2010赛季对费德勒来说足够糟糕。连续挺进23次大满贯四强记录在法网被终结,自家后花园的温网也只止步于八强。但当瑞士人痛定思痛,请来桑神御用教头安纳孔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美国倔老头的调教下,费德勒重装上路,收获了辛辛那提,斯德哥尔摩,巴塞尔,伦敦总决赛,四个分量十足的冠军。费德勒用自己的凤凰涅,为瑞士赢来了头角峥嵘的荣耀。 
期刊
不算高大的身材,稍显腼腆的个性,王上海总给人一种低调沉稳的印象,可一旦到了网球场上,他便会展现出另一番“拼命三郎”般的气质。在他迄今的人生中,网球总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软网练出来的“球精”    王上海——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会产生“这是一个地道上海人”的印象。事实上,这个名字和上海并无太多的关系,只是因为在家族里是“上字辈”,再加上五行缺水,因此得名王上海。机缘巧合,出身台湾的他
期刊
约画家李国栋做采访,那时候他刚从峨眉山写生归来,住寺庙、住衣家,一呆就是一月甚至数月之久。对此,儿子李昂早已习以为常:“从小就感觉我们一直在搬家的状态中。”这不,远至美利坚、新加坡等国,近到从上海搬往北京,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速一家三口就得做好迁居的准备。  中国画,这是李国栋倾注一生的心血。他的好友、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讲师方勇曾如是评价他的人品和作画:“他阅历丰富,却不带‘江湖气’,为人宽和,与人相
期刊
“我粗算了一下,一整年下来起码有几百万人在这里锻炼过。”每天上下班,庞鸿剑都会经过一大片健身基地,从早到晚,这里人满为患,他颇有感慨。庞鸿剑所指的就是五台山网球馆外围255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以及390米、面积1755平方米的塑胶跑道,这里也是全江苏省最大的全民健身苑,星罗棋布的各类健身器械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走过一个下坡路,就是庞鸿剑的管辖范围: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网球馆,他在这里任馆长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