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胜任角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633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担任多重角色:既是学生的老师,具有权威性,又是学生的朋友和亲人,具有平等互助的关系。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处理好与家长、任课教师、领导及家里人等多方面的关系。所以,班主任经常会出现心理矛盾冲突。班主任经常出现的心理矛盾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普通人与榜样的矛盾。从来没有人像班主任那样置于广大青少年的监督之下。班主任在学生面前随时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榜样,可是他们又都是普通人,由于要加倍严格自律,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文饰性,因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二是工作的创新性和重复性的矛盾。培养未来人才,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具有创新性。班主任工作中有许多繁杂重复的工作,这种繁杂重复会使班主任产生烦躁、郁闷的心理状态。
  三是工作的责任和自我发展的矛盾。班主任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忙碌着,但因为工作成绩的间接性和置后性(学生的成长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很难有成就感。这使班主任心理不平衡,极易产生烦闷、压抑的心理。
  多种的心理矛盾冲突给班主任增加了精神负担,使班主任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班主任常常会感到紧张、烦躁、疲乏。这种不良心态不但对班主任的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会严重地影响教学的质量,甚至干扰家庭生活,致使班主任整体生活质量不高。由此可见,对班主任来说,调整心态,摆脱困扰很重要。
  一、增加保健意识,学习保健知识
  首先,班主任要有心理保健意识,牢记“善待自己”——关心、珍惜自己,使自己永远处于积极奋进的状态。注意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修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是完全必要的,但决不可为取悦他人而过于自责或违心行事,更不能以他人的评价来影响自己的情绪,因为世上最愚蠢的人就是虐待自己的人。班主任要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既不自负,又不自贬,更不苛求他人。在生活中,调适自我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最有效方法。班主任要牢记教师的生活主题,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把规范教师行为当成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必然过程,用平常心来对待荣誉与成就,因为舒服与否完全是自己的一种感觉,不可自寻烦恼,自我摧残。
  班主任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一个生存公式,用以制约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集中精力搞好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不断创新、锻炼、休息(身体不能透支),有长远的工作计划,遇到问题不过于着急,不急功近利,不纠缠是是非非,放眼未来,完善自我,净化心灵。
  其次,班主任要注意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要了解预防心理疾病的必要知识,出现心理冲突,不能过于激动。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当与领导、同事、学生发生矛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加以解决,不迁怒于学生,把学生当成发泄情绪的对象,影响工作。要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把心态调整到最佳。
  二、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是受到多方面影响的,如成就感、归属感、教学成果等,但大部分的情绪波动来自于学生。所以,班主任应认清自己的工作特点,牢记生活的主题,找准自己的位置。
  首先,班主任要随时想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教师是与未成年人打交道的,是成熟的成年人帮助不成熟的青少年。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应正确对待,有一颗平常心。学生是未成年人,要承认他们在身心成熟的水平上差异很大。学生犯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
  其次,班主任要理智地思考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犯错误,甚至不服从教育,不是他们故意与教师作对。教了半天也学不会,不仅是由他们不认真学习造成的,有时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不当行为应当理解并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前进。一些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甚至失足、犯罪是家庭环境影响、教育方法不当、社会污染造成的,学生是不幸者,班主任应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给学生以理解、同情和帮助,而不能排斥他们,嫌弃他们。成熟的班主任懂得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采取正确的施教方法,而不会任意训斥学生,更不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伤害学生。
  再次,班主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识到许多问题是他们在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如自作主张办了错事,交异性朋友等,班主任不要把这些问题看得太严重,对学生横加指责,而应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加以引导。要尊重学生,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来促其成长。用多搞集体活动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来解决所谓的早恋问题等。不要事事都管、要求过严,否则就会出现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影响师生的心态。当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丢了教师的面子,影响了教师的荣誉时,班主任要冷静,力争做到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恰如其分地处理问题,切不可为树立自己的威信而随意滥用惩罚的手段。
  最后,班主任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随时调适自我。要记住,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给自己平添许多麻烦与苦恼。
  总之,班主任在角色上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显现教师的本色;在评价上要自省,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在心态上要自控,不失态,不失言;在情感上要自悦,要乐观。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活得充实、有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生的责任心是指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然环境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本文主要从中学生责任心的心理结构与社会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学生责任心的结构。  关键词: 中学生 责任心 结构    一、责任与责任心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责任”的含义是:(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责与职务;(2)分内应做
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已不只是书本和杂志,还有网络和影视。传媒的大众化和网络化,给中华传统美德的冲击和对高中生的心理品质健康影响巨大,这种存在本无可厚非,但从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匆匆前行的脚步未必合情,怡目却未必怡心,特别是高中生之心。我们姑且称这些为“另类”。  困惑之余,我就《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中相关“另类”的影响进行思考和探索。  1.“
摘 要: 本文认为,针对现存网络时代对青少年的负面效应,教育者应该及时应对并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教育 必然性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人才取决于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学计算机,上互联网的热潮正席卷广大中小学校。目前据统计显示,在网络用户中
一  人格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不同于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稳定的、多维的心理特征,它无好坏之分,无道德评价问题。而人格却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倾向性、实践性,它链接着一个人对待他人、集体与社会的态度,反映一个人人品的好坏、善恶、美丑等。人格的道德性是人格最重要的内涵。因此,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毋庸置疑,当代学生的人格发展主流是好
摘 要: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应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采用师生互动、激活体验、情景探究、参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从身边世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师生互动 激活体验 情景探究 参与实践    教育的本意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应从以“教”为
所谓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以后,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实际的发展。实现有效教学,对于学校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学效益又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以使得学生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启蒙作用。然而,相对于语文、数学这样的传统学科,科学这门课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而机电产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其贸易竞争力指数也折射出我国近年来的制造业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基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行政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同时也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我试从以下方面谈谈新时期如何当好班主任。  一、尊重信任,让学生赢得自我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呢?我们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