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辅助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4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医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中医电针辅助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BP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治疗的80例BP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作业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4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腋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肩关节功能和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障碍评估表(OBPIF)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正中神经、腋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肩关节前屈上举、后伸、外展上举、内收、外旋、内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活动度增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肩关节OBPIF、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电针辅助作业疗法治疗BPI患儿疗效满意,可以有效地改善臂丛神经功能,提高OBPIF、Constant-Murley评分和ROM,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选取2021年9月10日至10月5日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肺科住院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Delta株感染患儿87例,搜集首发症状、刻诊症状、舌象等资料,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儿童病例主要病机为湿热阻滞,热重于湿.以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以“轻可去实”为治疗方法,采用辛凉透络、宣窍透达、开郁宣化、淡渗利湿诸法.表明中医药早期、全程介入治疗,不仅能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截断病情向纵深发展,还有利于患儿后期的康复调养.
目的 观察生长1号方结合小儿推拿对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儿科收治的ISS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有氧运动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生长1号方及小儿推拿,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身高均明显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