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古今往来,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伟人和学者,往往都是书的爱好者,都有读书的“嗜好”。因为“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读书能使人明智,使人灵秀。它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以上这些名言它深刻地说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则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从小指导学生独立科学地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获取科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对她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学生的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那么怎样才能对小学生阅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爱读书,会读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呢?对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使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需要读的书很多,适合他们读的书也很多。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他们把握自己有限的世界,去循序渐进地摄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在订计划时,要有分一定目标,有一定要求,要划分范围,还要妥善安排时间,分步骤,明方法,确实能推动他们自己有效的阅读。如:讲语文课中的记叙文,就要有计划指导学生多看一些记人记事的文章。如:《黄继光》、《董存瑞》、《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等使他们掌握写作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和结果。讲说明文,要指导他们有关的阅读材料。如:《赵州桥》、《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使他们懂得,按方位顺序用例举、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讲应用文,要指导他们阅读有关的书信、请假条、留言条等使他们懂得写应用文的方法、格式。总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要有计划性,有了计划,还要引导鼓励他们去完成,要树立学生知难而进、百折不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二、要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是朗读和默读,有些学生不会朗读和默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使学生掌握朗读和默读技能,老师平时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默读都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默读的基础,默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要从朗读着手,朗读有助于记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起想象激发感情。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倒字,不能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学生就会永远不忘。在朗读中一定要强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二要用普通话,发音要清楚。三要在读的正确的基础上读的通顺、流畅;四要注意学生朗读中的一些不正确姿态。如: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的学生书本离眼太近,这样长时间会使视力下降;有的摇头晃脑,有的高声呼喊等。如不及时纠正,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会带来不良影响。
在阅读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要培养指导他们的默读能力。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自我读书的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默读的应用非常广泛。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默读时,一般先轻声读,熟练后再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我认为默读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课文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后教师让学生回答,默读提出的问题,这样就提高了默读的效果。如讲《乌鸦喝水》一课,默读前向学生提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让学生默读,默读后,学生就能回答“乌鸦发现周围有许多小石子,它把小石子衔到瓶子里,水涨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默读时,要纠正学生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毛病,还要指导学生在有关环节上默读。如: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时,要求学生复述时,进行分段编写段落大意时,在这些练习之前,都要要求学生自觉地默读,默读后使学生有较正确的会答。
三、让工具书作为学生阅读的随身老师
学生阅读时,一定遇到不少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要随身携带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使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去寻找自己的解答,逐步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还要让学生掌握运用书中的目录、序言、注释、图表等来阅读书籍的方法和习惯,让学生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提高阅读效果。
四、阅读时要养成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时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巩固、记忆、累积资料、补充记忆的不足。去年我任三年级语文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抄书中的一些警句、誓言、优美词语、好的片段。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摘抄运用到自己写文章时的必要处,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快,不到一年功夫全班就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较有水平的作文了。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学生到了高年级,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的高标准的要求。在信息丰富知识倍增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从吸收文学信息的角度看,也就是要求人类快速收集和掌握信息。阅读是收集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学高年级入手,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快速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扫读、跳读、错序读等。在扫读时要培养学生思想要高度集中,对全书一扫而过,一目十行而下。快读时要抓住主要内容,如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就要抓住楊梅的色、香、味等特点;读《鹅》一课,就要抓住鹅长长的脖子、雪白的羽毛、通红的脚掌等特点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要或章节的重要结论,把全节、全章、全书中的主题和中心联贯起来,对所有内容进行“浓缩”,领会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三打白骨精》就要使学生抓住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使学生领会故事的梗概。在错序读时要培养学生不按正常的书页顺序进行阅读,可采用“楔人式”的读法。如:拿到一本书,前后随意翻一翻,看到有价值或有兴趣的地方就读进去,这样粗略了解故事内容。以上几种阅读方法使学生要根据所读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工作需要去运用,使他们配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我们必须牢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名言,用这句名言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古今往来,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伟人和学者,往往都是书的爱好者,都有读书的“嗜好”。因为“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读书能使人明智,使人灵秀。它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以上这些名言它深刻地说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则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从小指导学生独立科学地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获取科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对她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学生的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那么怎样才能对小学生阅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使他们爱读书,会读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呢?对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使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需要读的书很多,适合他们读的书也很多。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他们把握自己有限的世界,去循序渐进地摄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在订计划时,要有分一定目标,有一定要求,要划分范围,还要妥善安排时间,分步骤,明方法,确实能推动他们自己有效的阅读。如:讲语文课中的记叙文,就要有计划指导学生多看一些记人记事的文章。如:《黄继光》、《董存瑞》、《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等使他们掌握写作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和结果。讲说明文,要指导他们有关的阅读材料。如:《赵州桥》、《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使他们懂得,按方位顺序用例举、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讲应用文,要指导他们阅读有关的书信、请假条、留言条等使他们懂得写应用文的方法、格式。总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要有计划性,有了计划,还要引导鼓励他们去完成,要树立学生知难而进、百折不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二、要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的是朗读和默读,有些学生不会朗读和默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使学生掌握朗读和默读技能,老师平时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默读都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默读的基础,默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要从朗读着手,朗读有助于记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起想象激发感情。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加字、不倒字,不能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学生就会永远不忘。在朗读中一定要强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二要用普通话,发音要清楚。三要在读的正确的基础上读的通顺、流畅;四要注意学生朗读中的一些不正确姿态。如: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的学生书本离眼太近,这样长时间会使视力下降;有的摇头晃脑,有的高声呼喊等。如不及时纠正,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会带来不良影响。
在阅读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要培养指导他们的默读能力。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自我读书的方法,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默读的应用非常广泛。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默读时,一般先轻声读,熟练后再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我认为默读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课文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后教师让学生回答,默读提出的问题,这样就提高了默读的效果。如讲《乌鸦喝水》一课,默读前向学生提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让学生默读,默读后,学生就能回答“乌鸦发现周围有许多小石子,它把小石子衔到瓶子里,水涨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默读时,要纠正学生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毛病,还要指导学生在有关环节上默读。如: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时,要求学生复述时,进行分段编写段落大意时,在这些练习之前,都要要求学生自觉地默读,默读后使学生有较正确的会答。
三、让工具书作为学生阅读的随身老师
学生阅读时,一定遇到不少困难,这就要求学生要随身携带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使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去寻找自己的解答,逐步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还要让学生掌握运用书中的目录、序言、注释、图表等来阅读书籍的方法和习惯,让学生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提高阅读效果。
四、阅读时要养成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书时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巩固、记忆、累积资料、补充记忆的不足。去年我任三年级语文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摘抄书中的一些警句、誓言、优美词语、好的片段。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摘抄运用到自己写文章时的必要处,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快,不到一年功夫全班就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较有水平的作文了。
五、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学生到了高年级,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是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的高标准的要求。在信息丰富知识倍增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缩短”信息流动的时间,从吸收文学信息的角度看,也就是要求人类快速收集和掌握信息。阅读是收集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学高年级入手,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技巧。快速阅读有以下几种方法:扫读、跳读、错序读等。在扫读时要培养学生思想要高度集中,对全书一扫而过,一目十行而下。快读时要抓住主要内容,如读《我爱故乡的杨梅》就要抓住楊梅的色、香、味等特点;读《鹅》一课,就要抓住鹅长长的脖子、雪白的羽毛、通红的脚掌等特点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要或章节的重要结论,把全节、全章、全书中的主题和中心联贯起来,对所有内容进行“浓缩”,领会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三打白骨精》就要使学生抓住白骨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使学生领会故事的梗概。在错序读时要培养学生不按正常的书页顺序进行阅读,可采用“楔人式”的读法。如:拿到一本书,前后随意翻一翻,看到有价值或有兴趣的地方就读进去,这样粗略了解故事内容。以上几种阅读方法使学生要根据所读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工作需要去运用,使他们配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及阅读效果。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我们必须牢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名言,用这句名言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