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电视:媒介全球化的挑战与跨国华人想象的新机遇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马来西亚华语电视的历史及现有格局,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华语电视具有开设早、数量多、受众多、媒介融合程度高等特征.在互联网巨头主导的媒介全球化模式之下,马来西亚华语电视的境遇,不仅系于政府族群政策与华人文化认同的变迁,同时我国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等节目基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接近性所形成的竞争力,也重构了马来西亚本地华语电视工业的格局.马来西亚华语电视通过地方性媒体的跨境合作与本地化努力,创造了地方性、族群性媒体成功借助全球媒介来发展自身的典型案例,在建构跨国华人想象、巩固华人的文化认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传媒生态,流媒体取得跨越式发展,电视收视缓慢下降,流媒体收视大幅提升。面对新冠疫情,纪录片行动起来,显示了独特的社会价值。大片化与作者化成为纪录片创作核心策略,而破圈与跨界成为纪录片传播核心策略。新冠疫情中断了世界纪录片产业的连续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9.19亿元,同比下降2.3%,年生产总值为64.33亿元,同比下降3.4%。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与方法凭借实时、准确测量心理过程和潜意识反应的独特优势,为探索受众动态情感研究的难点提供可能.通过fMRI、EEG等技术获得的神经数据及对应情感指标,将受众情感研究的应用场景拓展到影视创作和传播的整个过程,提升共情效果.多模态神经数据采集分析技术、超扫描技术、群体实地神经测量技术、计算神经建模方法等新方法的加入,提出了多维神经动态评估范式,能进一步获取复杂情感数据、探索情感互动、测量情绪感染、揭示情感变化规律.
通过对微博热点事件"老人用现金被拒"的情绪传播分析发现,公众愤怒情绪存在明显的模仿和感染现象,舆情反转激化了网友情绪,媒介建构的铺垫效果影响了公众的情绪变化和事件认知,道德情绪与移情效应推动了个体情绪的社会分享行为.但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不意味单一的"公民共同体"形成,情绪社会分享存在圈层化,观点冲突与抱团现象并存.从社会动因来看,利他与合作、风险社会中的技术焦虑与信任异化是推动该舆情事件中个体情绪形成社会化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
李子柒作为曾经的城漂族与还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一代有天然的命运勾连,城漂族在阶层流动受阻的现实面前感受到物质和精神上强烈的双重家园失落感.而李子柒美食视频恰恰通过营造自得其乐的风光田园和超脱世俗的禅意格调迎合了城漂族的家园情结和审美品味,宣泄了阶层流动受阻的年轻人内心的焦虑和迷茫,由此社会动因和个人际遇的交汇造就了"李子柒现象".
时间:2015年8月28日~10月29日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邢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河北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邢窑白瓷作为“北白”的代表,有著“类银似雪”的特质。此次展览特选取183件邢窑各时代精品,以期全面展示邢窑瓷器千年文化内涵。
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赋予用户表达自由,富有娱乐性等“光明面”的同时,诸多消极信息因素构成的“阴暗面”,却制约着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以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为框架,探讨短视频平台内容“阴暗面”对于用户不持续使用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除内容低俗外,广告干扰、模棱两可和谣言泛滥会延缓用户心流体验的产生,并且这四种消极信息因素均会引发短视频用户的社交媒体倦怠,进而产生不持续使用意向行为。同时,心流体验对于消极使用行为意向具有三重缓冲作用:一是缓解社交媒体倦怠对不持续使用意向的作用
在媒介、产业、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跨媒介叙事成为当今世界媒体娱乐文化产业越来越广泛使用的一种生产形式,建构跨媒介故事世界更是彰显了融合时代下的一种叙事形态嬗变.目前,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产业都在尝试跨媒介故事世界的建构,中国的建构呈现出实践先于理论发展、产业内相关概念表述混乱等现象.对理论的廓清有助于文化生产思维方式的进化,继而提出有效的方法论.跨媒介故事世界既可以从文化产业视角,也可以从叙事学中故事世界的视角作出考察.其建构遵循着"主体—中介—客体"的人类精神生产过程,在其中,主体间性、文本间性与媒介间性作为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政府处置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公开机制、传播模式和共享方式的变化对于应对环境挑战和战胜疫情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实践经验值得反思.通过梳理信息公开的主体、渠道和价值角度,构建出制度、传播、技术的三重逻辑链条,搭建了更为完整的信息公开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党和政府在疫情期间的信息治理实践,并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开优化的对策建议: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信息公开的导向,保障公众的生命权、知情权、参与权;将健全和完善管控机制作为信息公开的制度支撑,把信息传播效果管
学界将发生于咸丰十一年的青岩教案和发生于同治元年的开州教案合称为贵州教案.教案发生后,奕訢与法国公使进行了艰苦的交涉.在交涉过程中,奕訢坚持和局不破、 不得处死官员、 持平办理、 以条约相抗衡的四项策略,最终妥善结案.贵州教案的交涉不仅为清政府此后教案的交涉树立了范例,更是观察晚清外交体制转变的一个窗口.
数字金融快速发展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的巨大变革。首先构建了一般理论模型,从模型中推导出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而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影响以及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更显著;数字金融通过支付的便利性、收入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的方式促进城乡居民消费,而流行性约束并非其传导方式。其中通过传导机制发现,支付的便利性、收入的增加以及预防性储蓄降低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异质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