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模式的选择

来源 :中国应用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ing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调整范围存在局限性.在《企业破产法》修订语境下,个人破产制度入法呼声日益高涨.个人破产制度入法,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模式,是与《企业破产法》合并立法还是单独立法;如果合并立法,具体立法模式又当如何.从制度分析,个人破产制度与企业破产制度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之处,总体而言共性大于个性.从域外分析,破产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多数采取的是合并立法模式.从现实分析,个人破产制度立法具有现实必要性、迫切性,必须抓住《企业破产法》修订契机,赋予个人破产能力.具体立法模式上,宜将个人破产专属规则融入破产法各章节之中,不必单独设置个人破产专章.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融汇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所进行的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全会精神对于在新时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案-件比”是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的核心.关注“案-件比”指标在基层检察机关办案实践中的数据变化和运用情况,分析影响该项指标的构成因素及其深层次原因,提出以派驻检察室为平台,强化案件诉前主导作用;强化案件管理,加大对检察官办案活动的监管及健全检察官业绩考核体系等路径,进一步优化“案-件比”,提高办案质效.
检察建议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措施,对助推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但实践中管理不规范,质效不高,影响了其社会治理效能的充分释放.应及时转变理念,健全完善线索评估、调查核实、专家论证、备案审核制度,落实跟踪问效、监督衔接、效果评估措施,规范管理,提升质效,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历史虚无主义实质是唯心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历史经验表明,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方法论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些都有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与批判.因此,深入学习党的百年意识形态建设基本经验对于巩固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十分重视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体现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列宁认为,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行新型民主制度、注重培养具有高度觉悟的新人、实现真正的平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集中体现.列宁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想,对当下我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捕诉一体”改革后,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仍存在着监督动力不足、监督能力不强、监督线索来源渠道不畅、监督案件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源于侦查监督理念存在偏差、业务指导考评机制不完善以及刑事侦查活动日趋规范化等主客观原因.新形势下加强侦查监督工作,检察机关需要在侦查监督人员培养、机制完善和案件办理方面综合施策,重点采取引导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提升侦查监督工作能力、发挥通报考评引领作用、主动挖掘监督线索、建立检警信息共享机制、着力提升侦查监督质量和效果等措施加以实现.
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嵌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始终.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党内民主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党内民主的原因及党内民主的建设路径等方面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深层次、多维度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需要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党内民主研究的相关历程、成果和不足,同时注重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加强对其研究内容、研究视野和研究持续性的探索.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民法典颁布实施,需要人民法院加快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
期刊
中国梦视域下的习近平幸福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厚重的家国情怀,牢牢把握“人民幸福”这条主线,将现实的人的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即个人幸福、家庭幸福、生态幸福以及人类幸福.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崭新的幸福思想体系,展现出多维度的新时代的幸福观.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借助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全集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资源,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空间问题进行理论建构,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分别为劳资关系视角下的空间生产、空间分隔、空间主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空间全球化.对于空间生产的评价分为两派,有的学者承认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合理性.有的学者过度拔高空间生产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空间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空间分隔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加重了空间压迫和剥削.在资本主义城市意识形态作用下,无产阶级的整体意识和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