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有个诗经村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wangke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间市地处冀中平原腹地,虽然是河北省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但却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里是《毛诗》的发祥地,是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的全国“诗词之乡”。这里有被上海大世界评为收藏《诗经》版本之最的诗经斋,有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河间歌诗。而这些,又都和辖区内一个叫做诗经村的小村分不开。
  诗经村因为汉博士毛苌在这里口授《诗经》而得名。
  
  《诗经》引出的故事
  《诗经》是我国最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据历史记载,今天我们读到的《诗经》,是由孔子删定的。孔子删定《诗经》后传给了子夏,子夏传给了曾申,曾申传李克,李克传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荀卿,荀卿传给了毛亨。可惜的是,毛亨生不逢时,赶上了秦始皇“焚书坑儒”,这部被称为儒家经典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自然难逃厄运,毛亨这位很有来头的儒生也自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大祸临头,于是,他携带家眷仓惶地从鲁地逃离,一路向北,来到当时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的武垣县(今河间市,当初属赵国的北部),隐姓埋名,居住下来。
  民间相传,毛亨出逃时将《诗经》熟记于心,但一直未敢流露。直到西汉惠帝四年,西汉政府宣布废除秦始皇焚书时颁布的《挟书律》,天下太平了,毛亨才敢光明正大地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侄子毛苌。毛亨去世后,毛苌开始在这一带讲解诗经。汉景帝时,河间王刘德“实事求是,修学好古”,对能够讲解诗经的毛苌自然十分尊重,封为博士,在毛苌经常讲经的村子旁边建了“君子馆”,命毛苌在这里传授弟子。这样,毛苌的弟子一代一代将《诗经》传了下来,后世称为“毛诗”。
  
  当时,除毛诗外,传授《诗经》的还有鲁诗、齐诗、韩诗三家。后来,这三家相继失传,独留《毛诗》存世。所以,可以说,是毛亨、毛苌在河间挽救和传承了《诗经》这部旷世经典,毛亨、毛苌因之被称为“诗祖”。
  为了纪念毛亨、毛苌传播诗经的伟大功绩,当地人把毛苌最初讲解《诗经》的村子改名叫“诗经村”;刘德为毛苌讲经建的“君子馆”,在诗经村北3华里,也渐渐形成村落,就叫“君子馆村”;毛亨生活居住过的村子改名叫“崇德里”(传说是“崇敬国王刘德”的意思,后改名为“崇德屯”,清雍正年间因递铺设此,改称“三十里铺村”)。这三个村子相隔不过数里,鸡犬相闻,炊烟相望。这里,便是毛诗也就是现传《诗经》的发祥地,是《诗经》传遍中国走向世界的始发站。诗出河间传天下。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毛氏叔侄,如果没有河间诗经村这个地方,如果没有毛氏叔侄和诗经村的交集,我们现在还能读到《诗经》吗?
  探寻毛亨、毛苌的足迹
  到了河间,要想看《诗经》的相关遗存,想感受现代河间人对诗经文化的那份执着和热爱,不能不看“诗经斋”。
  “诗经斋”在河间城里,是沧州市政协文史委副处级调研员、原河间市文化局局长田国福的书房,以收藏不同版本的《诗经》闻名于世。田国福人称“中国收藏《诗经》第一人”,这里,则被吉尼斯总部评为收藏《诗经》版本世界之最。在田国福的书房里,靠西墙、北墙而立的6个书柜和柜顶放满了古色古香、线装石刻的古书,这些古书都是《诗经》,有明代至民国年间出版的各种不同的版本,包括中、英、法、俄、日、韩等六国文字,有700余种,近8000册,大多数四五册成套,多的册数达24册,全部保存完好。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诗经》典籍,不由人不心生震撼,不由人不感叹河间人对《诗经》、对毛亨、毛苌那种虔诚而又温暖的情愫。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情,从河间出发,去探寻毛亨、毛苌在河间的足迹。
  从“诗经斋”出来,沿106国道向北,走30华里,就是崇德里,也就是现在的三十里铺村,这里就是当初毛亨、毛苌从鲁地一步步远离尘嚣、所要寻找的福地,是毛亨、毛苌当初隐居的地方,这条路线,也应该是当初毛亨、毛苌从鲁地出来到河间之后走过的路线。现在,这里鸡鸣犬吠,人烟稠密,绿树掩映着村庄,庄稼布满田园,一片欣欣向荣的华北平原景象。但是,那个时候却不是这样的。据查,河间的很多村子大都是明朝时候建的,真正从秦汉时期遗留下来的村子并不多。就这一路上来说,沿途经过的十里铺、二十里铺、蒲禾屯等村子在明朝之前还都没有建村,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初毛亨、毛苌来到这里时候的满目苍凉。不过,那时候,河间水多,本身“河间”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处于九河之间而得来的,这一点,也可以从“蒲禾屯”这些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村名看出来,说明即使到了明代,这里依然蒲苇茂盛,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毛亨、毛苌来到这里时候的“相对荒僻但水草丰美”。人地生疏,清幽静寂,环境优美而又安全,想来,这正是毛亨、毛苌当时所要的。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现在,这一带已经不再是“水乡泽国”。不过,进了三十里铺村,还是很容易就让人意识到这个村子的不同寻常。在这里,还可以依稀看到崇德屯古城的遗迹,突起的古城墙、淤平的护城河和野荆、酸枣、古蒿,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村子西北边,有毛公祠和毛公书院遗址。遗址后边,是河间市政府2005年重修的毛公墓碑。毛公墓周边用石头垒砌,3米高的汉白玉碑竖立在墓前,墓碑上,是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亲笔书写的“汉博士毛苌公之墓”几个金色大字。据了解,毛公墓最早是在毛苌去世后修建的,后来在墓前建了毛公祠。元代至正年间,河间路总管王思成奏请皇帝又在毛公祠前建了毛公书院,1928年,毛公书院改称“毛公学堂”。后经几次重修,一直到文革初期,这里依然古柏森森,书声朗朗。可惜的是,毛公学堂和毛公祠、毛公墓在“文革”后期被夷为平地。现在,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除了市政府重修的毛公墓碑外,还剩有两座清顺治十二年和乾隆年间重修毛公祠、毛公书院的石碑,一座同治三年“汉博士毛苌公讲经处”石碑和一方刻有“毛公学堂”的匾额。尽管这样,每年,都有许多研究《诗经》的专家学者和全国各地的诗词爱好者们怀着“朝圣”一样的心情来到这个地方,拜谒毛公墓,缅怀毛亨、毛苌承继传播《诗经》的伟大贡献。   从崇德里出来,往东南方向走不多远,便是君子馆村。因为年代久远,毛公开馆授学的“君子馆”已经没有了踪迹,授学的场景也只能出现在我们想象中了。不过,这里出土的一块有着“君子”字样的汉砖,现在还保存在天津博物馆内,算是当时这段历史的一个见证。
  诗经村在君子馆村南3华里、三十里铺村东南约6华里的地方。遥想2000多年前,毛亨、毛苌叔侄二人抑或毛苌一人一定是把这条道磨平了的,他们一定是日出而来、日落而归,从三十里铺村到诗经村,从三十里铺村到君子馆,漫洼蹅地,踩泥涉水,往往返返,忙着传诗解义,讲经授道,使得《诗经》在这里生根发芽,发扬光大。想到这里,不由人不对这两位先贤生出感恩之心、崇敬之情。
  现在,诗经村分为东诗经村和西诗经村,两个村子紧紧地连在一起,其中西诗经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华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故里。村子东边和东北边,有着占地约300亩的冯国璋“将军第”和国葬墓。以前,对于一些有着广泛影响的知名人士,人们习惯于用其原籍或出生地来做称呼。比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籍贯是河东人,人们称他为“柳河东”;晚清重臣张之洞,原籍直隶南皮县,人们称他为“张南皮”;冯国璋,人们则称之为“冯河间”。千百年来,在河间,能够担得起这个称号的,只有三个人,除了冯国璋,还有清乾隆时期的纪晓岚和金代名医刘完素,分别叫“纪河间”和“刘河间”。而冯国璋,除了“冯河间”这个称谓外,还有一个称谓是“冯诗经”,就是在村名前面加上姓。现在想来,冯国璋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一定是时时眷恋着他的家乡,并时时处处以他的家乡为荣,人前人后没少提他青少年时候生活过的这个小村。
  这个地方确实值得一提,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不仅出了冯国璋,这一带还出过察哈尔省(旧省名)教育厅长、知名诗人、书画家郭贵瑄,爱国将领郭宗汾,抗日名将赵锡章,八路军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以及原江西省文联主席、作家俞林等。这些人,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在毛公书院上过学。毛公以及毛公书院,深深地影响着这里的一代又一代人。
  借得毛公灵秀韵
  诗经村是诗乡,河间是诗城。《诗经》在这片热土上得以再生之后,便在这里播下了诗的火种。从汉魏六朝到明清、民国,这块古老的诗歌乡土诞生了数不清的诗人,不论是低吟“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五言长城”刘长卿,浅唱“风前欲动金波影,云外疑闻玉臼声”的程敏政,还是慨叹“无情谁似金城柳,不惯留郞惯送郞”的左乔林;以及愤怒于日寇“毁我好山与好水、杀人盈野复盈城”的曹明贤,高呼“我已飘零久,国亡人尽囚”的金紫衡,都在河间乃至中国诗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此外,还有诸多在河间工作或者游历过的诗人,创作了许许多多歌咏河间的诗篇。爱诗词复爱家乡的河间人把这些诗收集起来,精选了9885首,编成了《河间遗韵》一书,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河间这座小城“人到瀛州齐道古,天开云汉自为章”;“屈指茫茫两千载,鸿儒毕竟数河间”的泱泱诗风。
  2001年,河间成立了“毛公诗词协会”,成立不久,各乡镇云合响应,迅速发展到了18个分会,覆盖了全市20个乡镇615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和14所中小学校,全市参与诗词创作的农民、工人、教师、学生、公务员等达到了2000多人,出现了“乡乡有诗会,村村有诗人”的局面。现在,这座80万人的小城共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4人,河北省诗词学会会员66人,沧州诗词学会会员68人,河间诗词学会会员560人。会员中,既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孩童,其中2004年加入中华诗词学会、时年14岁的诗童裘帅是当时中华诗词学会最小的会员诗人。“玉叶银珠似水晶,幽幽田野鸟啾鸣。清风徐过撩衣摆,又见东方旭日升”,就是她11岁时的作品。
  作为毛公故里,诗经村人自然不甘落后,河间“毛公诗词协会”刚刚成立,冯振江、李瑞林马上组织诗经村一带的诗词爱好者成立了诗经诗社,并创办了《诗经村》会刊。现在,经常参加诗社活动的诗词爱好者有200多人,其中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就有24人,刊印了31期会刊,刊发了4000多首会员们的作品。会员们的作品除了刊发在自己的会刊上,还多次发表在《中华诗词》《燕赵诗词》《毛公诗苑》上,成为河间诗词创作的亮点和窗口。
  “盛世艺林多烂漫,春风化雨育新枝。人人出口皆佳句,处处欢歌处处诗。”是诗经诗社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最典型的是农民诗人。平时,村子里为数不少的农民“头顶蓝天脚踏埂,手持农具口吟诗。”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或农家小院里,农民们常常三五成群地商讨起、争论起诗来。“耕尘不掩胸中锦,汗臭无伤骨内贤”;“身后仪从羊两个,门前哨卫树三棵”;“粱花入砚庄稼味,落纸出尘沃土香”……这些诗句都出自既是诗社会员,也是这一带的普通农民之手。这一首首用满是老茧的手写出的带有故乡泥土芬芳的诗词,沾着晶莹的露珠,犹如一朵朵初绽的鲜花,在河间大地上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另外,在诗经村一带,诗人雅集也是一景。每年清明时节和每逢国家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期间,都是诗人们聚会的日子,每次聚会都有六七十人,这是大聚会。至于三五个、七八个人的小聚会,则不分时候,全凭兴致。聚会时,人们还保留着古人久远的风习。出外采风时,顺手折根木条,分成长短不一的小木棍,各拣一段,拈韵作诗;酒席宴前,围绕一个主题即兴联席赋诗。“闻君今又南疆去,正是征鸿向远时。一宴排开知己酒,众人联赋动情词。阳关怅望云烟暗,故里难辞步履迟。从此天山明月夜,巍巍钻塔矗乡思。”就是最近诗人们在酒桌上为一位要返塔里木油田上班的诗友联吟的一首送别诗。在一个小酒馆里,人们会时时看到一群谈吐儒雅的人轮流举杯吟诗作词,对此,当地人习以为常。
  
  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在河间考察验收“全国诗词之乡”,专家学者们到了诗经村,看到大场院里出自农民之手的诗词作品挂满墙、铺满地,深受感动,他们说:“走了这么多地方,什么是诗词之乡?这就是诗词之乡!”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欣然提笔写出《颂河间诗词之乡》:“自古河间俊杰多,如今才子若星罗。飞云飘处吟声醉,路上行人尽踏歌。”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李一信先生在《考察河间创建诗词之乡有感》中也发出由衷赞叹:“童叟朗吟风雅颂,干群争创画诗联。西河大鼓翻新曲,诗经村民承古贤。”诗经村以至整个河间浓浓的诗词文化氛围深深地感染了专家学者,2005年11月,河间市顺利成为全国第十四个、河北省第一个“全国诗词之乡”。2006年,河间歌诗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这,我们采访了诗经诗社社长李瑞林先生,他说:“歌诗是在《诗经》传播的同时出现的,它是汉代以来汉族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代口口相传而来。古时候,我们这里的读书人都可以写诗、吟诗、唱诗,使单调的背诵不再枯燥而是充满趣味。在村里,闲暇没事的时候,老人们会凑在一起,用古韵做诗演唱,以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自娱自乐。一直到清朝末年,我们这里还有白守才、白煋涵等老先生会吟咏、吟唱。遗憾的是,随着一个个老先生的故去,现在已经没有会唱的了。不过,离这儿大约50华里的行别营村还有裘孝信、饶敬华等几位老师会唱,我们打算去学学。”说着,他在电脑里放进了一张光盘,说,“这是他们最近录的光盘,你们可以听听,感受一下。”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双目失明但却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李瑞林说:“这就是裘孝信老师。”裘老师唱的是《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听起来声调华美苍凉,悠远古朴,极具乡土味道。裘老师一边唱,一边头和身子随着诗的韵律和意境自得地摇摆,诗、人合一,沉浸其中,颇有古贤之风。看着、听着裘老师动情的吟唱,让人不禁想起当年毛苌在这里设馆讲授《诗经》时,是不是也是这般唱着,感受着《诗经》带来的生命的愉悦。
  连香油都是“诗歌”牌
  受毛公传诗的影响,诗,已经浸入了诗经村人的血脉,诗经村人对诗、《诗经》、毛公有着绕不开的情结。在诗经村人看来,诗经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诗,都可以入诗。不说别的,连他们用传统工艺做的小磨香油,都取名为“诗歌”牌。诗经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诗经村乡也是典型的农业乡,千百年来,诗经村人一直保留着“耕读传家”的治家理念,一手拿锄头,一手拿书本,他们生产的西瓜、芹菜、甘蓝经销河间及周边8个县市,并畅销京津市场。另外,这里还是优质棉和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全乡耕地面积5.5万亩,经济作物达到了4万亩。小磨香油是这一带的传统产品,已经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诗歌”牌香油则是他们的知名品牌。
  诗经村人好诗,好诗的诗经村人有着浓厚的诗风和文风,是远近闻名的诗书礼仪之邦,爱国爱家懂礼仪。说到这,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冯国璋。冯国璋对子女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诗经·小雅》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18年,冯国璋卸任代理大总统之后,乘车回诗经村,在距离诗经村半里的地方,就下车步行,家眷、卫队、随行人员也跟随他步行进村。在村头,他和前来迎候的乡亲们拱手致意,表达他眷恋桑梓的一片深情。回到家乡之后,他在他的府第内,创办了一所学堂,他自任名誉校长,招收诗经村以及周围各个村庄的少年儿童入学,入学不分贫富贵贱,由学校负担学杂费,之后几年,学堂在校生人数每年保持在200人左右。这,成为冯国璋留给家乡人的一个美好回忆。
  爱诗,读诗,写诗,唱诗,诗经村人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过着自己诗意的生活,同时,他们又何尝不是在延续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传承、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和火种呢?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年龄跟新中国差不多的老同志,我目睹了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的巨大变化。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公共厕所的变化。  露天公厕环境差。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所在的河南省巩义市全城只有两三处简易露天厕所,脏乱不堪。出差、进城的人最怕内急,找不到厕所急得脸通红,找到了厕所脏得下不去脚。  旱厕脏乱挨批评。上世纪80年代,巩义在城区主要交通要道附近建了几座旱厕,比露天的强了一点儿,但人流量大、管理欠缺,厕所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段话:到了成都,拜访了杜甫、诸葛亮,不可不拜访薛涛;观罢草堂、武候祠,不能不观望江楼。  武侯诸葛为千古名相,享受后人香火,自是实至名归;草堂杜甫是一代诗圣,故居茅庵变成祠堂,永为世人所瞻仰,也是顺理成章。只是唐代女诗人薛涛,仅以数十首缠绵小诗传世,却享受与名相诗圣同等礼遇,可见古蜀人文传统中的人情礼数厚重朴拙。  园内修篁夹道,曲径通幽,绿荫蔽日,翠氛溶溶,空气中充满了浓浓的绿意
古城新港,繁荣中伏着内忧  和石浦的邂逅纯属偶然。春季,我和友人驱车在浙江宁海游玩,听说从伍山渡口轮渡仅20公里即可到达石浦中心渔港,并知道我国第一部国际获奖的有声电影《渔光曲》的拍摄场地就在那里。于是,我们的行程里便有了这一节外生枝的目的地。  暮色降临时,我们的车缓缓地驶入了一座繁华的城市。昨晚在网上搜索,石浦应该是一座滨海古城,可眼前的景色令人无法确定我们是否走错了路。正当犹豫之时,前方已经
在北京的东城区张自忠路,段祺瑞执政府对面的胡同之中有那么一座小院,不大的门脸、高大的影壁,让经常路过的居民也难得一窥餐厅内部的芳容。前来用餐的食客,转过影壁就别有天地:小桥流水、古树参天、锦鲤畅游、鸟语花香,外面城市中的喧嚣荡然无存,让人犹如置身于苏杭园林之中。而银杏烤鸭、小院宫保、冲浪海参、小院脆皮鸡等一道道由中华名厨孙立新领衔烹饪出来的美食更是令人叫绝。这就是小院味道餐厅,一个品味无穷的魅力小
YiYiMagazineX肖异  2020年伊始,疫情重创了旅游业,出境游至今没有恢复的迹象,这对于以出境游业务为主的穷游网来说是一项颇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调整业务结构的好机会。“当下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怎么把自己在出境游这块建立起来的用户口碑和信任,也在国内游的业务上建立起来。”穷游网创始人兼CEO肖异告诉《第一财经》杂志。  2020年穷游网重新梳理战略,连同最世界、JNE生活美学、LUXE
那叫漏八分    去古北口时脑子里并没有装那里是清朝皇帝去承德避暑山庄的必经之路,是曾经的御道,只是对古北口的语言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里称呼人,是不直接称呼姓的。我们进镇政府,人家客气,握社长的手,叫了一声:占山为。我们全犯愣,没听明白。社长姓王不姓占,更不叫山为。人家也知道我们不明白,笑,解释,占山为,是漏给你八分,剩下的二分,那才是你的姓。占山为,后面是王,占山为王,王不就是你的姓吗7一句成语
我的家乡在江南的一个小城,每到春天家乡满眼春色,一派欣欣向荣。香椿树长出嫩芽,榆树挂榆钱儿,槐树开槐花了,春笋冒尖了,藜蒿伸展开窈窕的身姿,趁着鲜嫩劲采摘叶芽品春鲜成了家乡人最惬意的事情。  我最喜欢吃的春鲜是香椿芽。采摘香椿芽时间性很强,母亲叫做“打香椿”。采摘下来的香椿芽颜色碧绿,鲜嫩清脆。香椿芽是时令菜,错过了初春口味就差得远了。母亲变着法做香椿菜,香椿芽拌豆腐、香椿酥皮、香椿炒鸡蛋,尤其是
长汀是客家人南迁的首要聚居地,被称为“客家首府”。  长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  长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苏区,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长汀也是红军长征的起始点,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位于闽西汀江上游的长汀,是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西晋“永嘉之乱”起,中原汉人几度大规模南迁,在汀江两岸发育成为客家民系。长汀作为客家人繁衍生息、壮大发展的
4月23日下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海域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西宁舰上检阅了海军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人民海军32艘舰艇编为6个群、39架战机编为10个梯队,依次接受检阅。应邀到访的13个国家18艘舰艇也参加了检阅。  透过此次海上阅兵,反映了人民海军的四个主要特征。  立体化特征  中国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
友人说,在成都一定要逛逛锦里古街,去去武侯祠,否则不算了解这座“锦官城”。毕竟锦里与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古文化街还有北京的大栅栏齐名,号称“西蜀第一街”,亦被誉飘着“三国味”和“麻辣味”的“清明上河图”。  穿越的古蜀风情  一进锦里,立刻被它的古文化气息包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夹着“麻辣火锅”的味道一起扑面而来。  走在锦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