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要关注情感表达的需要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素材是写作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如何对大量生活材料进行筛选、剪裁,用什么样的材料表现文章的主题、表达写作者的情感,是同学们写作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老舍先生的《想北平》一文在选材上很有特色,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从中明白怎样选材。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在抗战时期身在重庆心念北平而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用极朴实的语言、极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北平的深沉思念。整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组织的,文中选用了哪些材料来表达情感呢?
  雨后什刹海的蜻蜓;
  梦里玉泉山的塔影;
  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
  温和的香片茶;
  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院子与树;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
  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
  雨后的韭菜叶上往往带着落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的西山的沙果、海棠;
  北山的黑枣、柿子。
  老舍先生在文中选择的都是一些直接、细小、亲切的意(物)象,即使写建筑,所选的也只是小胡同里的房子。他为什么不写北平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如天安门、长城、故宫、颐和园呢?
  《想北平》是一篇情感浓厚的散文,作者在文中多次表露自己对北平的爱,其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因为对母亲如此熟悉、亲切,母亲已经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融入了“我”的血里、性格里、脾气里,以致“我”几乎察觉不到、形容不出。老舍先生说:“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可见,对母亲的爱是如此深沉,只有微笑或者流泪这样细微的情节才能显露出一点内心情感。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时,想到的也只是母亲为自己缝衣服那样的小事。
  同理,爱北平就像爱母亲的作者,也只有通过那些平常、细碎、朴实、亲切的生活材料,才能真切地传达对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深厚感情。
  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是北平的“常客”,不是观光客。正因如此,他平日里休闲、游玩不是去游人如织的陶然亭,而是如他所言:“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实际生活中,他接触最多的也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胡同里的房子、院子与树”,还有“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生活的细节被选作材料进入文章,传递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熟悉的家乡味道,读来亲切、温馨,仿佛道出了整个儿生活化的、真实可感的北京,也很好地传达了作者对北京就像“爱母亲”一样深刻、朴实的情感。
  《想北平》给我们的启示是:记叙文要能准确表达作者所思所感,材料必须服从情感的表达。老舍先生对北京的爱,如亲人之爱,源于平凡的、细碎的、又深入骨髓的生活,而这,也正是他没有选择描写北京城那些更宏伟、更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景物的原因。对那些建筑留下深刻印象的,更多的应该是游客,对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它们仿佛早已演化为一道生活的背景。
其他文献
慢一点,她告诫自己,一定要慢一点,这副身体已经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她缓缓抬起头,十度,二十度,三十度。陀螺仪朝一侧危险地倾斜了过去,她赶紧在翻倒之前停下了动作。待陀螺仪颤悠悠地晃回水平位置,她继续抬头,四十度,五十度,六十度——可眼前仍是一片黑暗。  但她并不气馁,因为要找的东西一定就在那里。稍事休息,齿轮再次启动,七十度,八十度,九十度。她几乎能听见体内的轴承在哀鸣,预示传动杆即将断裂的颤动传
“人机大战”主题征文  “‘乌鸦’‘乌鸦’,我是‘疯狗’,收到请回答。”天色黄昏般暗淡,硝烟渐散的地球战场上,一名身穿动力铠甲的中尉艰难地跋涉在沙丘间,风沙吹打在他的密闭式面罩上,他正紧张地呼叫临近的友军。  对方没有回应,中尉又呼叫:“‘袋鼠’‘袋鼠’,我是‘疯狗’,请问你们还好吗?”航天陆战队的作战小队每次出征前,都会抽签选定各自的代号,中尉运气不好,抽到了“疯狗”这个代号。  “袋鼠”没有回
演绎悲欢离合的戏台上,人设是演员们装扮成剧中人的第一层戏服,而生活中,人们大多也披着人设的外衣,各人在自己的各种角色、人设之间无缝切换。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在社会舞台上依照各自的台本扮演相应的角色,人设是在这舞台上如名片一般自我传播的媒介。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百姓,构造人设都是出于同一种心理预期:包装自己,联结他人。“国民妹妹”“老干部”“反差萌”“美女学霸”的
作者简介:  拉维·泰德哈尔,在以色列的一个集体农场长大,自十五岁起出门远游。曾经生活在后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现定居英国。他不仅获得过世界奇幻奖和不列颠奇幻协会奖,还曾获得坎贝尔奖提名。  1  博比·阮的导师是一位身穿浅色衣服、用法语骂人的摩洛哥大厨。博比掌握不了法语这门语言,他的专业是分子烹饪。如果他想去太空找一份工作,获得这一领域的高等学位是必不可少的。“在地球上,烹饪可以当成艺术来玩玩,
你一定想不到他们竟然会这么蠢。这里可是全国最大的太空站,数百个全息摄像头覆盖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而这三个混蛋竟然以为他们能抢劫货币兑换处,还想侥幸全身而退。  不错,他们的确带着几把陶瓷手枪混过了我们的安检仪器,然后在男士更衣室里把枪支组装完毕,并且另一个人还成功地从餐馆里偷了两把牛排餐刀。但是活见鬼了,难道他们觉得我们会就这么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他们带着赃物闲庭信步似的走出大门?  在太空站服役
导言:  霍金先生仙逝已经一月有余,他那饱受疾病折磨的身躯,已然安眠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与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巨擘共享无上荣光;而他的精神,则作为无价的遗产,留给尘世众生。纵观霍金传奇的一生,不论是科学理论的发现、科学的普及传播还是科学精神的引导,霍金先生都无愧为一代科学伟人。  在这喧哗散去、尘埃落定的时刻,让我们沉下心来,静静品味霍金留下的吉光片羽,以“继承”——这一最符合他生前期望的方式,
李淼    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曾就任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院,  为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创办者并任院长,  同时也是诗人、科普作家。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是高维度生物干涉造成的影响?  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很可能只有两类人:  科学家和科幻作家。  在日前于广州举行的《〈三体〉中的物理学》首发式上,这两类人就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三体〉中的物理学》作者、中国理论物理学
编辑手记 :  记得大三时的一个雪天,冰、水、泥混合物薄薄地黏在地上。我从学校食堂油腻的侧楼梯下来,刚好看到书店窗口展示的《星云III·基因战争》。我捧着它一路读回宿舍,完全无视了滑倒的危险……这就是我“初见”dhew的情景。  从上海来SFW工作前,我有幸在苹果派上听到dhew关于题为《有价格的创作》的讲座。其间他对行业的竞争和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强调“一个负责的科幻作者,应该努力去写卖得好的
1  我还是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我叫马克,从小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谁,十六岁的时候从卡拉科矿区逃到星港城,栖身于旧塔区这个贫民窟里,靠“贼猫”酒吧里的酒保老戈登介绍些零工过活。  星港城坐落在荒凉的西塞罗上,是西塞罗唯一一处人类可以生存的地方。西塞罗围绕着一颗暗淡的红矮星公转,这个小小的星系位于三个星门的交汇处,鬼才知道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穿过星门的世界呢?管他呢,反正我也没去过。  最近我的日子
一  隐形是科幻小说的另一白日梦。著名的作品首推威尔斯的《隐形人》(1897)。小说的主人公格里芬原是学医的,后又对光学着迷。他发现了色素的奥秘。很多东西看起来是不透明的,其实并非如此。比如纸就是由透明的纤维构成的。“不仅是纸,棉花纤维、亚麻纤维、羊毛纤维、木纤维以及骨头……肌肉……头发……指甲和神经……事实上,除血红素和头发的黑色素,整个人体都是由无色透明的组织构成的。你我能相见就亏了这么点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