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音义辨正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最初《淮南子·说山训》和《史记·孔子世家》相继引用表达对君子风范的景仰,其后该诗句作为格言更是广为征引。其中,“高山仰止”音、义都非常明确,无可争议;但对于“景行行止”的句义和读音,各家却存在很大分歧。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拟对其音、义作出详细辨析。
  众所周知,现代汉语“行”字有两种读音,分别为xín ɡ和hán ɡ。先来看读xín ɡ的情况。《毛诗传》:“景,大也。”郑笺云:“景,明也。诸大夫以为贤女既进,则王亦庶几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这里,郑玄虽然没有直接注明“行”字的读音,但释之为“明行”,显然取“xín ɡ”音,即“德行、品行”之义。故陆德明《经典释文》云:“景行,下孟反,注‘明行’同。”显然陆氏的结论源自郑说。《辞海》曰“旧读xìn ɡ”当亦本自此。孔颖达《毛诗正义》进一步申论说:“言高山者,以山之高比人德之高,故云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也。且仰是心慕之辞,故为高德。德者,在内未见之言。行者,已见施行之语。德则慕仰,多行则法行,故仰之行之,异其文也。”这里,孔氏明确指出前一“行”字为名词“言行”,后一“行”字为动词“施行”。至此,“景行行止”的音、义似乎已明白无疑,即读为“jǐn ɡ xín ɡ xín ɡ zhǐ”,句意为“光明的德行为后人所效仿”。
  若联系上句“高山仰止”来看,上述释义则有明显的主观臆断之嫌,因为“高山”与“明行”既非同类,也难相对,二句难以圆融相通。因此,自宋代朱熹以来,治经者多不从此说。朱熹《诗集传》云:“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又对“行”字注音云“叶户郎反”,即“hán ɡ”音。宋人黄震《黄氏日抄》亦云:“景者,大也;行者,路也。高山与大路,类也,即‘高山在望则仰之,大路在前则行之’。”据此,前一“行”字应读为“hán ɡ”,取“道路”之义,后一“行”字应读为“xín ɡ”。
  综上所述,“景行行之”,应读为“jǐn ɡ hán ɡ xín ɡ zhǐ”,其义应为“大路宽阔,凭人行走”。这种释义的优胜之处在于,它不局限于就诗句论诗句,陷入望文生义,而是着眼全篇,既符《诗经》一贯触物兴辞之表现手法,也妙合此篇兴喻“思得贤女以配君子”之义。
  
   (赵立伟,山东省聊城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回家》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一个假释犯与其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不仅反映了人世真情,而且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状态。《回家》由于其巧妙的艺术结构、多变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
在当前大学生普遍参加专升本、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新形势下,精读课教师也要顺应形势变化,全面、细致、活泼地备生词,精益求精地备课文,有的放矢地备
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在喀麦隆汉语教学中体验较深的教学实例,主要从语法教学方面对法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又从教师素质及教学方法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出了两条建议: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学生母语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及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将语法规则细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 法语汉语对比 教师素质 教学方法    一、喀麦隆语言国情及汉语培训中心
Epolec是一种改良的环氧树脂,经固化后成为纳米型弹性体。该树脂的软化温度高、破损强度及模量也极高。它能让复合材料基体在较高的载荷下拥有出色的强度和断裂延伸率。EPO-62
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清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不理想。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在重新认识WTO基本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代中国特定背景下的政府入世问题的源起和内涵。文章第二部分分析了入世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主要内容和
梁启超的词学研究以辛亥革命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其词学观点主要承常州派,并与其“改造国民品质”的文学主张结合起来,侧重于词的社会批评,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功利主义
叙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及特点,分析了信息素养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