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钠对CaO-Al2O3-SiO2三元系铝酸钙形成规律的影响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XRD、SEM-EDS和DSC-TG技术研究了添加Na2O的CaO-Al2O3-SiO2体系中铝酸钙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当Al2O3与SiO2的质量比为3.0、CaO与Al2O3的摩尔比为1.0时,在1350℃烧结后的熟料主要由12CaO·7Al2O3、2CaO·Al2O3·SiO2和2CaO.SiO2组成.熟料中12CaO·7A12O3的含量随着Na2O的增加而增加,2CaO.Al2O3.SiO2的含量随着Na2O的增加而降低.Na2O在12CaO·7Al2O3中形成固溶体,增加了其单位晶胞体积.DSC分析表明,Na2O不仅促进了12CaO.7Al2O3的形成,而且使C12A7的形成温度降低了30℃.烧结熟料中的氧化铝溶出性能随着Na2O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
其他文献
将235U与238U两种材料组成的裂变电离室作为散裂中子源反角方向束流监视系统应用的探测器,采用飞行时间方法可以高精度地测量束流的能谱。本文主要介绍整个系统的时间分辨精
利用ASD地面非成像光谱仪对不同严重度的冬小麦条锈病的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通过对地面实测的46组病情指数与相应的光谱反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了
采用理想磁流体力学模型,利用绝热近似方法,推导出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极向转动体系中带状流的色散方程,分析了极向转动对带状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极向转动体系下,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sma Physical,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SIPP)负责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ITER
描述了基于NaN_3-C_6Cl_6混合物热解一步合成洋葱状碳纳米粒子的方法.应用EMS, XRD, Ramans研究了缓冲气体(Ar或空气)对炭产物的得率、形貌和结构的影响.产物包含洋葱炭、非
以Ag-Cu合金废触点制备CuCl2和AgCl,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水合肼二次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粉、氨-肼还原法制备超细银粉。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加入适量PVP和苯并三氮唑作为分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将其作为添加剂掺杂制备MH/Ni电池正极,研究正极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ZnO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纳米氧化锌在电极内部的反应机
从“结晶游离”的角度研究了Al、Zn元素对镁合金晶粒的细化机理,建立了一类可用于评估“游离晶”对合金组织细化能力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Mg-Al合金中的游离晶对合金组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对AA7055铝合金试件分别进行1到4次动态压缩,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压缩后试件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动态压缩时7055铝合金的宏观力学性能及剪切
利用X光CT技术采集矿岩散体图像,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有限元技术构建了表征介质真实孔隙结构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颗粒间孔隙流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堆浸散体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