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本留白 激活想象写作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留白艺术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哲学观和审美观在书画篆刻、文学作品、园林建筑等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比如,书画家在创作作品时,通过实有的线条和虚留的空白,体现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从而产生空灵的美学效果,它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著一划中表达着无尽的风流,在一种几乎“无”的状态中达到了高境界的“有”——韵味。这是创作者高深的艺术修养的体现。
  在我们的语文课文中,用心研读,就会发现,由于行文的需要,文章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跳跃之处。这种写作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文本中的这些空白,正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是作者专为读者感受人物内心感受、体验人物情感,从而进行合理再创作而营造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特别重视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教材中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教材中的留白进行挖掘,以此展开想象,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新的形象,产生新的认识,并将这种新形象、新认识经过重新组合后诉诸笔端,使原文中的内容成为新的内容。这实际上是一种对原文内容进行凸显、延续和深化的想象作文。
  这种想象作文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作文,主要表现在它是从已有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并由原文巧妙地留白之处产生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习作者能身临其境地感知和理解其内容,使心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从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萌发出一种说的冲动和写的欲望。因此,它比其他形式的作文在构思速度和行文成效上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利用教材中文本的留白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一、扩展情节发展之留白
  就布局谋篇而言,不少语文教材经常会出现情节上的跳脱,留下的大片情节留白往往成为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教师可紧紧抓住情节留白之处,引导学生唤起生活体验,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不仅能给单调的课堂增添多彩的色调,更能让学生享受想象的自由与曼妙。这样,通过填补文本中的情节留白,挖掘课文语言的未定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从而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
  例如《孔乙己》中的一段对话描写,我们可以将其内容进行扩展: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伏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这段文字通过“咸亨酒店”的掌柜和“酒客”的对话描写,讲述了孔乙己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的概况:孔乙己偷—写伏辩—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整段文字只有大致的情节,没有具体的细节,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结合小说对孔乙己形象的刻画和对丁举人的侧面描写,我们引导学生以“孔乙己被打”为题进行想象作文训练,进一步展示孔乙己这一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丁举人之流冷酷凶残的本质。
  这种扩展情节留白的做法实际上是把篇幅较短、内容较为简略的作品扩充为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细致的作品。扩充的内容是原来没有的,或是不够明确的,或是不具体的,增加的内容是原文中应该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
  二、填补人物形象之留白
  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在语文教材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刻画。有的会用大量笔墨直接描写,有的则会通过其他人物或者环境进行间接描写。间接描写的人物形象,在行文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留白,给读者以想象,从而达到作品的艺术效果。教师可以抓住这种人物形象的留白,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想象写作训练。
  例如《石壕吏》中的差役形象: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场只用了“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到“幕后”,对老妇则是用了明写,把她所说的话写成了一篇“抒情独白”。其实,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大量的空白需要我们根据老妇人的“致词”来填充: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而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 。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吏。读到这里,可能每一个学生脑海中都会有一个残暴的统治阶级爪牙的形象,但这个形象在各人的想象中具体的表现会各不相同。如果换一个角度,对差役的形象为改写文章的主体,进行想象写作训练,训练学生运用直接描写的方式对差役进行刻画,进一步理解作者对统治阶级爪牙残暴行径的批判,感受战争的残酷性。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填补人物形象的留白,进行想象写作训练,主要是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人物在情节中的表现进行合理的想象,然后对原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进行丰富和变换,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的过程。
  三、再现作者情感之留白
  它是把作品中包含的具体内容,如所描写的意境、场面、情感再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把握作者情感、再现作者形象,是这一方法的又一运用。
  例如,《石壕吏》中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改写再现:杜甫的诗作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并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并且诗人杜甫往往是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石壕吏》中,诗人以一句“暮投石壕村”交代了自己出场后便不再出现,直到结尾才现身:“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始终没有站出来说话,这对于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杜甫来说是反常的,这种反常正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印证。诗人同情人民,希望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但是面对急需补充兵力又只能从百姓那里征兵的政府,他又能说什么呢?无可奈何,无言以对。诗中虽然只有两句话写自己,但诗人心中却激情澎湃,有千言万语。诗人情感的空白引人深思。
  在将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的时候,可以侧重描写诗人在整个事件中的心理活动。诗人虽然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平叛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通过具体的心理描写再现这种矛盾的心情、复杂的情感。
  这种再现作者情感留白的主要特点是:阅读教材的内容后,将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细致地描述出来,使作者的情感得到再现,是一种从阅读到想象到用语言直接表达内容的过程。
  “用心于无墨处”,努力挖掘教材留白之处,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进行想象写作训练,给课文留白处着上精彩的一笔,让学生写作时兴趣浓厚。重视文本中的“留白”,能突破时空,在有限中求无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巧用课文空白点,引导学生补白想象、读写结合,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而且在学习课文情之所至之时适时练笔,更能说真话、吐真情。
  “补白”是想象写作训练永不枯竭的源泉。巧用课文留白之处,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巧用留白之处,启思、促读、促悟,读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其他文献
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虽然是初中生了,但同是一篇课文,有的学生读一遍就能领会文章的大意,有的学生反复读了几遍也不能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学生读了文章后不但能说出哪些词句用得好、哪些地方写得精彩、具有怎样的表现力,还能指出一些语言上的欠缺,有的学生却看不出文章的语言特色、词句的优劣。学生课堂的发言,有的学生即兴发言,语言流畅,出口成章,有的学生连老师的问题都没听清
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健康需求量表。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4名专家进行函询。3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