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分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改变了以往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的学习弊端,现在更具开放性。从高年级语文教学来看,重点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高年级语文课文分为了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大类。而日常工作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又特别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相对而言,就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参的教学提示中告诉了我们略读课文的性质:“略读课文是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而精读课文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一般皆为名篇佳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模本,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年级 语文 教学分析 精读 略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58-01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较多,研究最多的一门学科。它作为母语文化,无处不在,虽然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仍不被社会所理解和宽容。2011年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语文改变了以往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的学习弊端,现在更具开放性。
  从高年级语文教学来看,重点就是阅读和写作。阅读,高年级语文课文分为了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两大类。而日常工作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又特别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相对而言,就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
  我对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编排和分布情况作了比照:
  从表1可以看出,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共16篇;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数增加到29篇,比三年级增加了近一倍,同时也占到了四年级课文总量的43%;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数与精读课文数相同了。随着年级的升高,精读课文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略读课文的数量却逐年增加。由此可见,略读与精读同样重要。教师不应该忽视略读课文的教学。
  1 合理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参的教学提示中告诉了我们略读课文的性质:“略读课文是具有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我们打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每单元都是有主题编排,具有整体感,略读课文较好地延伸了单元主题,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我觉得教师要抓住“四个把握”。
  1.1 把握单元重点
  每个单元教学都有它的重点,因此,我们预设教学过程时一定要突出重点。《永生的眼睛》在第八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读中提出: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我在教学《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抓住课文中的几处语言描写,让学生去体会句子的含义,感受琳达一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1.2 把握阅读提示
  用好“阅读提示”也是略读课教学的方略之一。略读课文中的学习提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往往会给学生指出学习的重点、要求和方法,用好“阅读提示”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不同的“阅读提示”,虽然提的角度和要求有所不同,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相同的: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指点迷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所以,用好“阅读提示”也是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
  1.3 把握巩固迁移
  正如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性质定位,略读教学对巩固、迁移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完成独立阅读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单元中,略读课文都紧随精读课文后,人教版教材总以一精一略或两精两略形式编排,正好说明了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
  1.4 把握课外延伸
  略读课文一般情况下都编排在本单元的最后或者精读课文的后面,多角度延续单元主题,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发挥它巩固迁移功能,还应发挥它的拓展延伸功能。略读课文的拓展延伸主要表现为: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比如《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在课堂中,我穿插了许多课外资料,如邓小平爷爷捐献眼睛角膜,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
  2 有效地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一般皆为名篇佳作,是学生学习语文文字的模本,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途径。所以高年级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2.1 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一、理解;二是、感悟;三是、积累。
  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地27课《卖木雕的少年》一课中,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的策略,首先就是教师要结合词语的特点要恰当的使用策略,这节课的词语是非常丰富的,在学习选木雕这一段时,描写木雕的词语有四个,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四个词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在设计时我让学生欣赏非洲木雕的图片,加上拓展练习、句式练习、联系上下文、联想想象这几种方法策略来理解,帮助了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还是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些策略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对这四个词语掌握的还是很扎实的。如果我们教师能抓小、抓实,久而久之,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词汇、夯实了学生得语文基础。
  2.2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独自悟。
  在小学阶段,课堂上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重要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它应该是一种活力、开放性的师生交流活动,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交流。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特别是注意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出示:
  你瞧啊,这只小手又举起来了,因为他想( )。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献血前”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让知识的获得变成了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在此过程中,我抓住三个动词“颤抖、举起、放下”展开教学,出示一段课文的补白,让学生感悟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小男孩的生死抉择,让学生感受角色的内心,加深与文本的对话,为进一步感悟人物品质做了铺垫。
  3 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我们教师要力求做到:整体把握,“略”中求略;重点感悟,“精”中求精。
  参考文献
  [1] 冯秋萍.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2010年.
  [2] 袁木兰.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三读教学法,2008年.
其他文献
老生代散文具有自觉记录历史、保存文献的意识,作家在抒写心中郁积的同时,也要为一个时代作证。他们不安于只记录历史,而且要求真、辨伪,有时明显与主流历史叙述呈现出差异。
花椒是当地四大特色林果产业之一,在全区广大乡村普遍种植.研究花椒园间作密植, 提高年生长量和单株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林果产业经济发展.
摘要 [目的]研究宽幅精量播种对小麦形态特征、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示范方式,以苏麦188为材料,设2个处理,不重复,随机取样。[结果]宽幅精量播种处理播种深度一致、播量均衡;出苗快、整齐、苗数均匀;通风透光好,有利于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提高秸秆坚实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能提高有效穗数实现增产。[结论]宽幅精量播种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与产量,但农机农艺配套技术需
摘要植物空间营造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观赏桃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观赏桃的不同树形与品种,并将观赏桃的空间形态限定要素概括为基面、竖向分隔面及覆盖面,进而从空间体量与尺度、空间形状与比例、空间通透度、空间实体景观的艺术处理4个方面研究观赏桃空间营造手法。详细探讨了观赏桃适宜的空间尺度、观赏距离和植物高度比值,全围合、半围合和焦点型观赏桃植物空间的围合方式,以及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观赏桃空间立
黑龙江省绥棱农场是一个耕地面积只有16.1万亩的中型农场。近两年来,农场针对场情,制定了“两化、两活、一依靠、一提前”(即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放活基层、搞活流通、依靠科技
[目的]探讨摘顶时间对漫水河百合产量的影响,找出最佳摘顶时间,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比较花蕾初现前20 d、花蕾初现前10 d、花蕾初现和不摘顶处理对漫水河百合磷茎重、
纳兰性德的家世、身份、气质、才华决定了他是清代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纳兰曾两次到东北,由其“关东题材”的诗词可以看出纳兰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即对满族贵族身份的压抑和
企划———企业高层次竞争的手段闵长富赵会富李树森企划又称“策划”,含有计谋、筹划的意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