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电影的多元叙事主题的意蕴探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xwork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国进入后工业时代,让人们对于机械文明再次反思,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电影创作者更多的空间,科幻电影由此兴盛。赛博朋克电影作为科幻电影门类的分支,以科幻文学为蓝本,立足于当今科技发展,以近未来的科技机械世界为背景,后现代主义为创作理念,受到了大多数创作者与观众的青睐。赛博朋克的多主题叙事,包含科技反思、生态困境、人的自我认同等,使得此类电影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电影《攻壳机动队》(1995年版本)与《银翼杀手》(1982年版本)比较典型的反映了此类电影的特质,让观众反思其科幻表层下的多层次的主题意蕴,这同时是该类型电影受到现代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赛博朋克   赛博格   多元叙事主题   《攻壳机动队》   《银翼杀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160-02
   赛博朋克(Cyberpunk),又为数字朋克,词源来自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Punk),是一种科幻故事分支,常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作主题,情节通常围绕人类与人工智能(AI)或赛博格(Cyborg)的矛盾展开。赛博朋克电影的高度文学化,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反思和哲学高度。《银翼杀手》由菲利普·狄克所著作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而《攻壳机动队》则是根据漫画家士郎正宗于1989年连载的日本漫画制作。其故事背景,与早期科幻作品的外太空遨游不同,是以未来作为故事讲述空间。故事主人公通常以人类的外在形象,以赛博格的社会身份出现,以此探讨人类近未来面临的选择。而赛博格(Cyborg)原先的理念用于人类如何与控制装置连接,以进行无负担的太空探索。现代的词义演变为以人的意识作为主导的机械有机体,这样的赛博格形象在电影中的体现为《攻壳机动队》中草薙素子代表的“义体人(cyborg)”和《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replicent)”,两者都以人机结合的形式出现,不同的是草薙素子在内的义体人保留了人类的大脑和其他部位其余都是机械,而复制人是和人类有一样机能的“人造人”。
   在人类与机械为永恒矛盾的赛博朋克电影中,通过不同的观察视角可以分析其深层主题,科技的恐惧与反思、人类的生存困境以及主体包括人和赛博格在内的身份认同,这三种主题并不是独立叙述,而是互相交叉和互相影响的。
  一、科技的恐惧与反思
  (一)对于未来科技的恐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化程度加深,更多的电影厂商开始瞄准科幻这一题材,与此同时,对于科技风险的担忧与恐惧也从原先的核辐射、环境污染逐渐上升到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重点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其伦理问题。                         《银翼杀手》开头的故事背景,讲述在off-word殖民地作为人类奴工的复制人们发动了血腥叛变,政府开始下令捕杀复制人。而这正体现了人们对于“复制人”的复杂的心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风险的诉求,使得人类沉浸在自己的欲望之中,“整个善恶观念显然与欲望有某种联系”。在这里,无视传统的伦理关系,制造复制人并将其杀光殆尽的人类是“邪恶”的,这样的暴力正是源于对复制人想法的未知与无法对复制人控制的恐惧心理。但作品中,人类了解到复制人会加速衰老以致提早死亡,而作为反派的复制人罗伊在最后救起主角,这些都是从侧面释放了观众的紧张心理,以致终场后观众不会对自己的前景有过多担忧。
   在《攻壳机动队》中则是对于未知的技术怪物的预言,“傀儡师”这一人物正是如此。其本身是产生了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在觉醒之后便不断思考自我的定位,在这过程中,他侵入了网络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其实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来源于信息网络,人们在享受到娱乐和生活便利之外,个体的意识也逐渐被其控制。电影中的傀儡师认为找到草薙素子就可以进化为完美的形态,他在寻找的途中不择手段,对于傀儡师而言,自己的“目标”远比人类性命重要。而在结尾,人们并没有成功阻止傀儡师的行动,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作者潜意识中关于技术不稳定和易失控的焦虑与恐惧。
  (二)对于未来科技的反思
  在科技災难过后,人们也在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更好的发展。《攻壳机动队》的作者对于未来的科技与人类结合的速写是:人类可以用机械替换自己的身体部位,以起到修复或增强的作用,成为“义体人”,而更进一步的是只保留大脑和记忆,全身都由机械构成的“全身义体人”。电影中出现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机械部位作为工作辅助,例如草薙素子的搭档巴特就是有着双义眼的全身义体化的壮汉,而片中最具有前瞻性的是一个数据分析师将自己的双手义体化,成为键盘操作专属的电子手。人们是否会为了加强自身,用机械代替身体部位,这值得观众去思考。赛博朋克电影用极多的细节去描绘未来景观,与普通的科幻电影不同的是,这类电影在阐释现代科技的背后,也流露出一种技术批判,将科技的灾难放入剧情的转折点,赛博朋克电影在未来科技上的警醒与批判也由此显现。
  二、人类的生存困境
   科幻作品有其艺术性,但在描绘人类的生存困境上,它是深刻而精准的。赛博朋克电影中的生存困境虽不是叙事的主要推动力,但却成为了赛博朋克世界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银翼杀手》刚上映时票房惨败,其原因不仅是沉郁的影调、恐怖的妆容,而是作品中展现的社会速写过于前瞻。现在来看,《银翼杀手》在生存困境上的表现方面堪称科幻电影的标杆。影片取自原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地球文化高度融合的背景,而影片想体现的是被消解的主流文化和杂糅的亚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影片开篇不久,主人公Deckard去寿司摊点菜,因不懂日语和老板有些争执,而男主正坐下准备吃饭时,又被说匈牙利语的长官Gaff遇上。短小的片段将未来全球化的文化特征表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对美国多元文化和移民体系的映射,当看到说出各自不同语言的行人、片假名招牌充斥的街头时,观众也发觉自己不得不和Decard一样忍耐亚文化浸入彼此的生活。
  三、主体的身份危机
  (一)后人类主义之下的人类反思
   对后人类主体构建的同时,也是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而这也并不是代表对人的存在立场的否定,“作为后人类并不意味着对人类态度冷漠,或者去人性化”。反而在现代的赛博朋克电影中,人类对于自我中心反省的同时,也有对于具有“人性”的人工智能或赛博格的理解和包容。
   《银翼杀手》导演剪辑版的结尾出现的折纸独角兽暗示了主角Decard也是复制人。这样的翻转打破了作品之前全知叙事的逻辑,阐明了被隐藏的情节:本就得知主人公被植入梦境是独角兽(只有复制人才会被植入梦境)的Gaff警官,没有杀死Decard和他的恋人Rachael,并留下了折纸暗示自己已来过Decard的家中。片中他对Decard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可惜她活不成了,可是,誰能呢?”在这部电影中,Gaff是掌管复制人生杀大权的关键人物,他看到了原先穷凶极恶的连锁六号复制人Roy在寿命将尽前救起了男主角Deckard,gaff也明白复制人的命运也许应该交给他们自己去掌握,所以Gaff作为人类代表,他的仁慈与善良正是人类对于自我反思的折射。
   (二)赛博格的身份认同
   赛博格作为人造的机械生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备人的实体属性,但是缺少的是社会身份的认同,也就是能否作为“人”存在。对主体的身份认同,康德认为主体是“自我”,也就是“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并诉诸行动的人”。 《攻壳机动队》中的傀儡师对于自我的身份很明晰,他认为自己是诞生于网络,和人一样的“生命”。同为赛博格的草薙素子对于自我的身份则不甚理解,大概所有的全身化的义体人都会有同样的困惑,也许自己很早以前就死了,现在的“我”只是由义体和电子脑虚构的虚拟人格,也许真实的“我”根本就不曾存在过。而正是这样的思考让素子接受了傀儡师是与自己没有本质区别的存在。
   赛博朋克电影拥有着双层叙事,其表层是构建未来世界观,但深层则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折射。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出现,而其内容也将逐一变成现实。优秀的赛博朋克的作品,有着多元的叙事主题,作为观众不应当只注重其展现的前瞻科技或者视听刺激,不论是从科技、社会环境还是人类的身份认同,用不同角度去观看,才能体会到其作品是极具人文关怀和现实价值的,而这才作为科幻电影的分支之一的赛博朋克电影能一直延续下去,让观众津津乐道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英]罗素.宗教与科学[M].徐奕春,林国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美]丹尼·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高铦,王周宏,魏章玲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的艺术史研究受到了西方学术话语的深刻影响,在解构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人文思想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随着近年来人类社会因科技进步给艺术创作领域带来的冲击,西方传统的艺术史研究理论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层出不穷的崭新创作形式和文化思潮,中西方艺术史研究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考验。本文对比西方艺术史,分析中西方艺术观念的差异,探讨在当前的文化
期刊
摘要:作为中央电视台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再次寻觅中华文明的扛鼎之作,《航拍中国》一片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选材、精湛的制作、前沿的理念为国产纪录片的“影像书写”提供了新的“表达式”。本文便从“视角选择”与“文化内涵”两个角度对《航拍中国》的主题意蕴展开论述。  关键词:纪录片 《航拍中国》 主题意蕴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
期刊
摘要:舞蹈语汇是进行舞蹈创作和舞蹈研究的内核,在舞蹈作品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文以袁媛的作品为例分析编导如何力求舞蹈语汇的独特新颖,分别对人物形象、舞蹈语言、舞蹈构图以及编导的审美风格的独特新颖做了解读,试探析,舞蹈编导如何力求编创中舞蹈语汇的独特新颖,以提升舞蹈艺术的魅力和美感意蕴,并能够为舞蹈语汇的捕捉和探索提供新的借鉴,并丰富了舞蹈语汇系统的认知,对编导创作作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舞蹈
期刊
摘要:了解连线符号在记谱法里的用法及作用,解决钢琴家对贝多芬晚期奏鸣曲里对延音线的疑问,从而深入分析贝多芬在写延音线时的初衷。正确的理解连线是教学和演奏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因此,钢琴乐谱中的连线标记需要我们重视和研究,以便以后对乐谱进行合理正确的判断和演奏及准确表达作品的音乐含义。  关键词:连线标记 连音线特殊奏法 分析贝多芬延音线的含义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湘西苗族丧葬民俗音乐集巫、道、佛于一体,极具当地少数民族区域特色,它不仅反映了湘西苗族人民对待生老病死的态度,也体现了对于生命的思考。其演唱部分将湘西苗族民歌的特色唱腔与道、佛宗教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浓郁的苗族风韵的丧葬民俗音乐。  关键词:湘西苗族丧葬民俗音乐 演唱 唱腔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
期刊
摘要:尤家庄小唱是河北省平山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2013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将尤家庄小唱的艺术精髓纳入当地高校音乐教育的范畴不仅是对该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发扬,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当地民间音乐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本文论述了尤家庄小唱与高校音乐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其次就如何有效的融入高校音乐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该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尽微薄之力。   关
期刊
摘要:在舞蹈没进入第一课堂时,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舞蹈课程进入到大部分学校并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感受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益处”,能提高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又能培养交流合作、运用能力的课程目标。本文将从开课情况、课例导入以及对教学成果与思考三个方面对康外、田林三中素质教育舞蹈课实验课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跨学科交融的新型舞蹈课程的经验。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 课例分析 康外 田林三中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了高度的信息化与数据化,进入了大数据教育时代。但基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的数据化研究应该以教育大数据研究为基础,打造具有音乐特点的数据化平台,实现音乐学科的数据化教学。本文论述了音乐学科数据化建设的构思,并以二胡教学数据化的建设为例,从基础资源的建设、数据跟踪、数据分析、预测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 教学 二胡 数据化  中图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语言与西方风景油画语言不同之处在于,材质不同,受自然科学影响不同,哲学观和审美观不同。通过“造势”而“造境”,是山水画的艺术本质。“势”是画面的意象,包括构图,经营位置,和以笔墨为技法的表现,造成一种所描摹物像的“势”,这种“势”作用于人们的观感,引导欣赏者在画面的“势”中体悟出一种“境”。“境”是通过“势”给人的一种艺术体悟,使心灵升华到一个精神领域,“势”是画面的意象。“境”是
期刊
摘要:用纪录片的方式挖掘人性,首先要使影片具有真实性,并且在故事大胆、极端的前提下,强调事性偏离,体现超现实的美好。在用舞蹈影像呈现方式中,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感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艺术追求。在人性挖掘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可能性、主观视角、个体挑战等方式的运用,都是影像的法宝利器。  关键词:镜头 舞蹈 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