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传奇中的生态文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6014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认为人类的社会是自然世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社会结构则反映了自然世界的某些方面的特点,人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人与人和谐了,那么生态也自然会和谐。一方面,统治阶级制定各种封建纲常及礼教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青年男女努力追求爱情,突破其束缚,寻求自己的本性,也体现了追寻人之间的和谐。同时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要热衷观察自然。自然本身就具有视听美感,真正的美好文字都是出于对外在世界的真实感受,花鸟山川,四季的自然变换都能触发作者手中的笔。
  关键词:唐传奇;生态;自然;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之中,《唐传奇》由于生动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题材的广阔,以及反映在文学中的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成为了研究各种文学类型的重要题材。生态文学中所提到的遵循自然规律,神仙妖怪,约束人的严密的礼教体系,优美的自然景色,在唐传奇中都有所提到。尤其是婚姻问题上的“遵从父母之名,媒朔之言”和“门第”等观念造成了士子的负心。神仙妖怪题材中的狐女形象的塑造,把狐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通过分类成说来研究唐传奇中的生态文学观念。
  一、自然之中的动物是人类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传奇中的动物几乎都是幻化成了人形进入人世之中,或与人类高谈阔论,浅谈诗赋,“托情喻己,体物赋怀”的各类动物的精魅《东阳夜怪录》;或理智勇敢,洞察先机,教给人类做生意,助其成家治产的狐女《任氏传》;或报答救命之恩,勇敢追求爱情,以身相许于人类的龙女《柳毅传》。他们都保留了本来自然动物的天性,只是化为人形。书中之所以写到如此多的动物,就是因为在古代社会,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它们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也是与人类接触最多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数都是辅助人类的,在农业生产中启着重大的作用。在人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要保持它们原有的本性,与之和谐相处,不要妄做徒劳之功以害其原始的自然规律。在《任氏传》中,郑某不听狐女任氏的“往西去,不吉利”的劝阻,执意与之一起去上任。导致了任氏惨死在猎狗的口中。郑某违背了一些自然规律,失去了自己的爱人。
  二、保护百姓的生存就会使国家生存和发展,反之,就会政权更替,国家破灭,社会自然也就被毁坏
  百姓是社会发展的实施者,也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统治者如果只安于享乐,寻求各种民间娱乐,不理朝政,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置国家于不顾,那么就会使社会动乱,田间荒芜,社会及其自然都会处于一片瘫痪之中。在《高力士外传》中,讲到了唐玄宗轻信小人,专宠杨氏,导致外戚专权,竞相倾夺。诞于淫乐不知养虎为患,最后“两京失守,万姓流亡”如果连百姓都无法维护其生存,怎么可能去保护生态的发展。《东城老父传》中也写到了相似的情况,通过一个“神鸡童”的回顾,对王室的骄奢及其造成的荒唐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讽刺,君王无所作为,整日寻欢作乐,整个社会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中。改造社会的结局竟使其停滞不前,甚之,使国家和自然都遭到了破坏。
  三、自然规律下的社会结构规律
  自然生态有其自己的规律,人类应该遵从,不能蓄意破坏,如果破坏就是受到自然的惩罚。先人由于害怕自然降临的灾害,往往重祭祀,把不可解的现象都归于神灵的操控。而统治阶级利用这一点,大谈“礼教”和虚无缥缈的“天人感应”。《离魂中》的倩女就是在现实中得遵守礼教,严守“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这些无法缓和的观念压破她的身体,才逼她肉体与精神脱离,魂魄随心爱之人远走他乡。另一方面,礼教压抑人性久了,便会有人大胆出来反抗它,去追求自己本来的原始人性状态。尤其是青年男女,在感情不能制止的情况下,便冲破礼教之大防,追随单纯的爱情。《莺莺传》中,崔莺莺刚开始由于礼教压制头上,娇妗自持,欲拒又纳,但通过传递情信,私通情郎,弹琴诉忠情之后,便从一个识礼数的大家闺秀变成了突破男女之防,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的女子。夫妻爱情的和谐就会促成家庭的和谐,家庭和谐就会使国家和谐,国家和谐了,整个生态也就和谐了。
  四、自然生态中的景色能让人类触发颇多,感物生情
  人类生存在自然之中,能随时随地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书中的景色描写一般都是为了渲染氛围,或者用之衬托人物的美。唐传奇中的景色刻画,有的美的隔绝尘世,犹如世外桃源;有的睹物思人,怀念已逝之人;有的心仪对象如花似玉,用自然之中任何美得东西形容其花容月貌都不为过。如《补江总白猿传》中,描写妖怪大白猿的居住处,如仙境一般,绝非人类能享有:“又旬余,远所舍约二百里,南望一山,葱秀迥出。至其下,有深溪环之,乃编木以渡。绝岩翠竹之间,时见红彩,闻笑语音。扪萝引絙,而涉其上,则嘉树列植,间以名花,其下绿芜,丰软如毯。清迥岑寂,杳然殊境。”[1]鲜花吐露芬芳,清溪翠竹相伴。此景美得令人遐想,神往。在另一方面也说明,原始的生态如果不被人类破坏,努力善待之,与之和谐相处,那么青山绿水会属于每个人。《长恨》中描写唐玄宗思念杨贵妃之深,便采用了季节的变换以指他的爱情永远忠贞不变。“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2]世间的美女如云,但一和天上的仙女比起来,那就黯然失色了。
  参考文献:
  [1]林骅、王淑艳:《唐传奇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2]林骅、王淑艳:《唐传奇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5页.
其他文献
摘 要:《东京梦华录》是记述北宋末年京都(今河南开封)地理风物的一部广泛丰富的文献著作。现存版本皆为十卷本,均载孟元老著,其内容涉及地理、礼仪风俗、商业贸易等诸多方面,也不乏对当时女性群体的关注。本文以《东京梦华录》中出现女子的片段作为材料中心,并结合当时的词作作品,对北宋民间女子的游艺活动做一个初步的概括。  关键词:东京梦华录;北宋女子;游艺  作者简介:牛燕怡(1990.12-),女,山东淄
基金项目: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英语)专业项目;项目编号:Sc-mnu1401。  摘 要:“述而不作”古典诠释学命题的提出为中国古典诠释学之肇始,乃孔子的自谦之词,表明自己只传述与遵循先王之道,而不自创立发明的客观立场。然而,与此宣称吊诡的是孔子又因“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一实践行为兴作而起。从孔子治《诗经》的策略入手,可以见出孔子根据自己厘定的“取可施与礼义”标准把“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的反映周代
摘 要:小说人物的名字对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很重要,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成功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命运多样的女性人物,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巅峰。本文首先分析并且举例说明了小说中人物名字的重要性,接着又在寓言性、自然理据性和神话性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女性人物命名的名物性进行了一定程度上地分析,对解读《红楼梦》和小说人物命名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人物命名;名物性  作者简介:卢玫玎
摘 要:《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文言小说的扛鼎之作,塑造了无数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历来为文士们所重视,并不断加以研究。然而,在这部小说里,一群不知名的小人物的常常被忽略。这些无名小人物充斥在小说的各个角落,在情节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作者情感的间接表达,对小说叙述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聊斋志异;小人物;席广平;蒲松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