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四境界 铸就精神之家园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唐河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境界说”,冯友兰哲学中的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后人评价他的境界说:“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上述的评价是否中肯呢?读一读《人生的境界》便知。笔者认为,把握以下“四个一”是解读本文的一种好方法。
  一、一个名词——意义。冯友兰曾说过;何谓“意义”?意义发生于自觉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们对它能够了解,便有了意义,否则便没有意义;了解越多,越有意义,了解的少,便没有多大意义。可见,这与意义的一般说法有别。这里所说的意义为“了解的程度”。本文作者在谈人生境界时说道:“……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在说明人生四境界时也分别涉及到“意义”一词,在解读以上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语句时,把握“意义”为关键之关键。人生境界是由“各种意义”所构成,即其人做事时对各种事的了解。了解的千差万别,就有了各不相同的人生境界。所以才会有消除差别的不同等级的人生四境界。用“意义”一词宋解读,那么它们的意思分别为:自然境界,就是对自己所做事没有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功利境界,就是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对功利的一般了解;道德境界,就是他所做的事有对道德的较深刻的了解;天地境界,对他所做的事有深刻的了解。即然四境界的基本含义如此,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二、一种关系——人生四境界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关系的。人生四境界同样如此,通过阅读,我们会看到文中的“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最高是天地境界。”它们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种阶梯的关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关系。比如,一个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对教学了解的逐渐深入,也就有了境界的阶梯性:有人请他当老师,他就做起老师来,什么叫教育,他毫不理会,这是最初的自然境界;他之所以当老师,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这是功利境界的层面;他怀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信仰,这是道德境界的人;他执教的目的,是为“教化万民”,这时他就是天地境界中的一分子了。在客观上一个人作为社会的公民,应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走进最高的天地境界。这也是哲学家要为人类解决的问题。
  三、一项任务——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哲学的崇高任务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的圣人。天地境界中的人是“圣人”,是与“宇宙同一”的人,那么,在数以亿计的人群中,走入天地境界的人不就寥寥无几了吗,不就是可望不可及了吗?不是的,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进入天地境界的途径:圣人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圣人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所以才成为天地境界中的“圣人”。哲学的任务实际上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大彻大悟的人。
  四、一个愿望——哲学家的研究方向就是要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找寻一条适当的规律,以便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既然人生有四境界,中国的圣人是既出世又入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出世又入世的。也就是既能在社会中生活,也能超脱社会,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自得其乐”的一群。“中国哲学在未来哲学发展中将对人渴望超越人世的愿望有所贡献。”这是作者的一个主观的愿望,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意思之一。
  解读本文,首先用以上“四个一”来理解文意,然后再研读文章的关键句子,这样才会在质疑思辨的过程中逐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总之,作者用哲学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愿人们都成为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人。这是人生精神的最高追求。可见“觉解人生四境界,铸就精神之家园”走进人生高境界应该是我们学习本文的深彻感悟与重要收获。
其他文献
我童年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至今难以忘怀。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爸爸上前线去了,妈妈独自带着我和妹妹,住在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  当时,我和妹妹还小,记不清爸爸的模样了,只从照片上见过。不过,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爸爸。  于是,我们也经常缠着妈妈要爸爸。妈妈总是哄我们说,爸爸快回来啦,因为眼看着仗就要打完了。然而,战争总是结束不了。后来,妈妈终于对我们说了实话:爸爸还在意大利前线作战。  我们的妈妈
期刊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抨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注]水,流去几时回。  [注)混同江:松花江。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清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
期刊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提)取 (堤)坝 金榜(题)名 (醍)醐灌顶  B.思(量) (靓)丽 (量)人为出 (踉)踉跄跄  C.(秀)丽 (锈)斑 良(莠)不齐 天上星(宿)  D.(矜)持 (筋)骨 弱不(禁)风 无人问(津)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期刊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括号字读音全正确的是  A.含英(咀)(jǔ)华 好恶不(愆)(qiān)  呼天(抢)(qiāng)地 (为)(wèi)虎作伥  B.(浑)(hùn)水摸鱼 (涸)(hé)辙之鲋  韩信(将)(jiāng)兵 (瞠)(chēng)目结舌  C.风驰电掣(chè) 卷(帙)(zhì)浩繁  暴虎(冯)(féng)河 (荷)
期刊
[导读]  古往今来,狗总是被誉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狗也因其忠诚、忘我而被各时代的人们用各种形式的语言和文字赞扬着。本期编者精选了一组关于“狗”的文章,以真实而平淡的故事,记录人与狗之间独特的感情,从全新的角度审视“狗”的存在,洞悉“世态人情”。  在饥饿难挨的第三天的晚上,诺伊想起了那条狗。在这块漂浮的冰岛之上,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生灵了。  冰块裂开时,诺伊失去了他心爱的雪橇
期刊
一、石破天惊的批判力量    日本作家增田涉在《鲁迅的印象》中这样记录鲁迅先生灯下写作的情景:  “有一天夜里两点钟的时候,我走过他所住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出的青色的光,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像感到这时的鲁迅是在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1925年4月29日夜,鲁迅坐在灯
期刊
张晓风(1941-)是海峡彼岸著名散文家,也是较早为大陆读者所熟悉的一位台湾作家,著有《春之怀古》、《玉想》、《地毯的那一端》、《一个女人的爱情观》、《眼神四则》、《高处何所有》等。  《不朽的失眠》是一篇语重心长、词采裴然的散文,本文副题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写给没考好的考生”。作者以一千二百年前落第者张继的“失”与“得”,来劝导学子正视生命中他们的初遇的落败。写古却不泥古的笔法,写满了历史和
期刊
狗大概是世间和人最亲近的一种动物,也是最聪明的人类朋友之一了。黑子更足一条“极其聪明”的军犬,但非常不幸,我看到了关于黑子的一出悲剧,而导演这出悲剧的恰恰是深深爱着它的训导员们。这也就更显其悲了。  原因只在于,人们利用黑子对他们的“一贯的绝对的信赖”一再地打击了黑子的自信心,开了一个绝不该开的玩笑,于是黑子“不再信赖所有的人”“不再目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不再虎视耽耽、威风凛凛……”一条卓而不凡
期刊
刘伶病酒(犯了酒瘾),渴甚,从妇求酒。妇捐(弃)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养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祈祷)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五斗解酲(醉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样子)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御肉,隗然已醉矣。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期刊
《云冈一片云》是当代作家及巨涛先生创作的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却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和以往的游记文章不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向我们描述云冈石窟是如何的宏伟壮观,而是集中笔墨抒发自己的游览感受——“初来时,云冈也就是一道冈。临别时,方知云冈是一片云……”。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去细细品味、感悟一下吧!  云冈石窟佛寺,位于大同城西十六公里处的武周山麓,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石雕佛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