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不寒而栗的某些法制新闻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4日至25日晨,广东省汕头市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当警察赶到现场,谈判了6个小时后,歹徒仍然不肯释放人质,并且企图加害人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警官果断开枪,击毙歹徒。这样的事社会关注度极高,新闻价值也很高,新闻及时加以报道,对传播新闻、澄清事实、安定人心,是很有意义的,其合乎规范的报道过程,也是面向群众的一次普法教育。
  同题报道,实际上也是媒体竞争的一个大赛场,大多数媒体的报道是成功的。但是,我觉得,有一家媒体的报道,漏洞太多,应该就此总结教训,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问题。
  我说的这篇报道,缺点之一是具体描写了到底是哪位警官开的枪,写到了这位警官的职位、特长、成长经历等等。言者或许无意,听者有人留心。据报道,这次的事件是多名歹徒作案,当场死亡一名,其他的尚未捉到,由于目前连死亡歹徒的身份都无法查清,把开枪警官的情况如此公诸于世,暗藏中的歹徒如果要采取报复行动,那可是太容易找对目标了。且不说这种具体情况,就是考虑到各种因素,如被打死者家属的情绪、开枪者以后会产生的精神压力等等,以往大量的类似报道中,从来没有看到公开开枪者身份的。这篇报道这样做,显然是记者、编辑考虑不周。
  缺点之二,在各家的同题报道中,唯独这一篇还有一笔,说是歹徒劫持住了人质(某商店雇用一对夫妻晚上住在商店,当歹徒闯入之后,丈夫借机溜走,妻子被扣押)之后,把被劫持的妇女带上二楼,进行了强奸。这一细节是否有必要公布,公布之后是否会对那位妇女,对那个家庭,造成更大的伤害?当地的居民,好多人是认识这对夫妻的,就是原来不认识的,在事件发生之后也会对上号的。一个家庭遭到这样的不幸之后,记者又将其最不愿为人所知之处公之于众,岂不是雪上加霜?哪一位被强奸伤害的妇女,愿意在自己的脸上贴个牌子“我被强奸过”?依照中国的法律,强奸案是不公开审判的,这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隐私。如今,这位被伤害的女性,其隐私就这样被记者草率地公布了。我想,参加采访的记者,肯定还有好多人都知道这个细节,他们之所以不写,其考虑是很人性化的。我就不明白,写这篇报道的记者,为什么要把这个细节写进去,难道这么一写,就会使文章增色吗?
  所谓新闻工作者,并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应该有一个筛选的过程。社会上发生的大案要案,其细节往往血淋淋,往往匪夷所思,如果详细写出来了,或者是让人感到恐怖,或者是起到了诲淫诲盗的作用,其细节往往在记者或编辑那一关就过滤掉了。对于我说的这篇报道,记者是够辛苦的,采访了很多人,并且还到现场之外进行采访,如了解警官的成长过程、工作业绩等等。但是,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说,记者所了解的东西,并不是都要写出去,还应该好好考虑其社会效果,考虑有可能对别人造成的麻烦和伤害。如果把法制新闻搞成这个样子,只会让当事人不寒而栗,让读者不寒而栗!
其他文献
民政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建立科学、合理、严谨、系统的管理机制,更好地履行政府部门职责,为民政对象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当前亟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顺义
2005年突如其来的报业危机让更多的报人开始真正意识到: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都市报正遭遇尴尬的发展瓶颈。虽然其后的几年,都市报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悲观,但那场危机却真正成为报业的分水岭,宣告后都市报时代的到来。  如今,单纯的发行量或者广告经营已经不是衡量一张都市报的全部,媒体之间的竞争也不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对报纸综合实力以及品牌的考量,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媒体战略眼光和战略布局的宏观较量
一直以来,在残疾军人退役时,部队向地方只移交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笔者通过对历史档案的整理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发现.这种移交手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不利于残疾
摘 要: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在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综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旅游英语专业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真正需求,这就说明了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存在着让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既然我们找到了根源所在,就有待于把这些具体的问题一并列举出来共同解决。文章立足于实践过程,针对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效地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实践技能,使他们毕业后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走入社会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使命。为此,要求高校电工基础教研室的教学必须不断革新,积极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重点结合我院电工基础教研室的现状,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就我校电工基础教研室的教学发展进行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学校;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