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陶一次烧釉上手绘装饰研究

来源 :佛山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陶瓷色料用于白云陶一次烧釉上手绘装饰的问题,同时考察了各种色料的发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一些常见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釉烧温度在1050℃的白云陶产品,使用一次烧釉上手绘装饰工艺是可行的。
  关键词:手绘;色料;一次烧成;发色
  
  1前 言
  
  白云陶(或称白云瓷)坯体的主要原料是白云石,并因此而得名。白云陶产品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生产并大量出口国外,其主要装饰手法是釉下彩手绘。由于白云陶产品的烧成温度比炻器、瓷器低,所以其颜色也相对鲜艳丰富。并且由于坯体未瓷化,废弃的白云陶可经自然风化而慢慢在自然界中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绿色环保陶瓷。
  白云陶产品的生产一般采用釉下彩绘工艺,较少使用一次烧釉上手绘装饰,也未见相关报道和文献资料。本文试对白云陶一次烧釉上手绘装饰工艺进行探讨,供业内同行参考。不妥或错漏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2白云陶釉上彩手绘与釉下彩手绘工艺的区别
  
  白云陶釉下彩手绘装饰是先在坯体上画图案,颜色碳化后再施釉烧成;而釉上彩手绘装饰是在坯体表面先施釉,然后在生釉面装饰图案,其工艺流程见图1。
  由于釉层松软,釉上手绘对操作工人的要求比较高。另外,由于图案是手绘在釉层表面,所以产品在转移、挪动、装窑过程中容易碰损或污染图案,需特别注意。
  相对于釉下手绘,釉上手绘装饰工艺具有明显的优点,如釉下彩手绘装饰通常只能施透明釉,而釉上彩手绘装饰则可施透明釉、乳浊釉、无光釉、颜色釉等多种釉料;釉上彩比釉下彩装饰的烧成缺陷相对要少一些,而且修补烧成缺陷更容易;且釉上彩由于图案装饰在表面,因此在生产上能很方便地区分不同产品。
  
  3实 验
  
  3.1 实验仪器和设备
  电子天平(精度0.001g)、快速球磨机、标准筛、量筒、毛笔、烘箱、实验用高温电炉、色差仪。
  3.2 实验用原料
  实验用坯体为山东某厂生产的白色陶质素烧坯,坯体为12cm×7cm的长方形平板,以方便测量颜色。
  实验用釉料和熔剂为淄博某厂生产的低温透明无铅熔块,该釉为碱硼熔块,不含锌、镁、锂、铍。此釉为成釉,已加工磨细,可直接加水混合使用。该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是1000~1070℃,烧后光泽度、平整度及亮度均很好,釉面缺陷较少,在国内被广泛使用。
  实验用色料为淄博福禄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釉用色料,该系列色料的细度为325目筛余小于0.5%。
  实验用CMC溶液,是把5g羧甲基纤维素钠(粘度型号为C1000)溶于1000mL水中制得。在本实验中用此来代替手绘油。
  3.3 实验过程
  将白云陶素烧坯清洁干净后喷上透明熔块釉,釉层要稍厚一些,然后烘干备用。
  实验采用的颜色配比为色料:熔剂=40:60。将仔细称量后的各原料倒入玛瑙罐中,向玛瑙罐中加入等量的CMC溶液,再加入5%~15%的水,然后快速球磨20~40min。将球磨后的浆料倒出过200目筛,备用。
  把宽头毛笔用水冲洗干净,挤干水后蘸取色浆,然后在釉层上匀速画一长条色块,手绘时尽量保证颜色均匀,以方便烧后测量。将烘干后的坯体放入实验用硅碳棒电炉中烧成,升温时间设置为120min,烧成温度设置为1050℃,保温时间设置为20min,烧成结束后关闭电炉,使其自然降温。
  样品烧成后,使用进口色差仪测量各颜色的色度值,测试条件:C/2°,测量结果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4结果与讨论
  
  4.1 实验结果
  烧后各色料完全熔入釉中,色调鲜艳、亮度高、表面无明显缺陷,获得类似釉中彩的效果。各颜色的外观及测量结果见表1。
  4.2 白云陶釉上手绘装饰中影响色料发色的因素
  4.2.1 色料和熔剂配比对发色的影响
  色料和熔剂的配比,对烧后色料的颜色深浅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色料所占比例高,烧后颜色就深;色料所占比例少,烧后颜色浅。实验表明,色料所占比例在25%~65%范围内,都可以得到正常的颜色。在用多个色料调和的复合色中,色料总量以35%~55%比较适宜。
  实验证实:色料中完全不加熔剂,烧后色料不能熔入釉中,用手即可蹭掉;即使色料的手绘厚度很薄,也不能完全熔入釉中,颜色表面没有光泽。当色料:熔剂=80:20且手绘较薄时,只有钒蓝、宝蓝、镨黄、锆铁红、黑色、铬锡红、包裹色料(橘黄、红色)、紫色等色料熔入釉中,亮度好,无明显缺陷,获得釉中彩效果;其余色料则颜色表面无光泽。在该配比中,铬锡红色料烧后颜色表面有不规则裂纹,这可能和色料中钙含量较高有关;宝蓝色料熔入釉中,釉面光亮,但颜色表面发蒙,这应与宝蓝色料中氧化钴含量较高有关。部分色料烧后无光泽的原因是:这些色料的熔融温度相对较高或易析晶,当熔剂含量低时色料难以完全熔入釉中。
  当色料与熔剂的质量比例为20:80且手绘较薄时,所有色料均熔入釉中,具有良好的光泽效果。海蓝色料烧后釉面有很多小白点,具体原因不明;包裹色料(橘黄、大红、深红)烧后颜色表面有大量小气泡,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熔剂含量高时,熔剂侵蚀、破坏包裹色料的发色结构,导致色料分解释放出气体;二是该熔剂和包裹色料的匹配性不是很好。
  实验发现,按照色料:熔剂=40:60的比例,宝蓝色料烧后虽然釉面亮度很好,但色调不正,非纯正宝蓝色,且釉面有发污现象。调整宝蓝色料和熔剂的比例为25:75,烧后得到纯正的宝蓝色,釉面亮度也很好,但表面有很多小白点,且釉面有大量细毛孔;将5%的熔剂用粘土或石英替换后,烧后发色及亮度良好,未出现针孔及白点,其中用石英的效果更好一些。当宝蓝:熔剂=20:80时,发色良好,未发现缺陷,但此时宝蓝色调稍淡,需重复手绘才可得到较深的颜色。
  只有将钴蓝色料的比例降到30%以下时,才能得到光泽良好的蓝色,否则为无光效果。包裹色料含量降到35%以下时,可得到亮度较好的颜色。
  4.2.2 熔剂对发色的影响
  熔剂不同,其化学组成各不相同,甚至差别较大,烧成后会导致色料的发色和表面光泽有所不同。对于由单一色料调出来的颜色,更换不同透明熔剂对色调的影响可能会较小;而对于用多种色料调配出的复合色,更换不同透明熔剂会引起色调变化,甚至差别很大。所以,更换熔剂后,需做实验验证并对原来的颜色配比做适当调整,以保持色调稳定。
  对于包裹色料和含钴的蓝色料,不同熔剂对于其烧后的亮度有不同影响。按照色料:熔剂=40:60的比例,使用不同熔剂试验,烧后包裹色料亮度差且有起泡现象,钴蓝色料则出现无光现象。对于包裹色料,将熔剂更换为另一低温熔剂后,烧后釉面亮度及颜色良好,未出现起泡及针孔。而钴蓝色料更换熔剂后,烧后釉面为哑光。将海蓝色料的熔剂更换后,仍保持40:60比例不变,结果烧后亮度良好、颜色纯正,但表面有很多裂纹。
  4.2.3 色浆浓度和手绘厚薄对发色的影响
  色浆浓度由两个方面决定:粉料(色料+熔剂+粘土等其他原料)和水的比例高低、有机添加剂(比如手绘油)的加入量。一般来说,粉料的加水量越大,色浆就越稀,手绘时颜色层也就越薄,烧后颜色越淡。有机添加剂的作用是:在手绘时使色浆保持水分,不会被釉层过快吸干而影响手绘效果。在加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机添加剂越多,色浆就越稠越浓,手绘后颜色也越厚。但有机添加剂的加入量不可过多,一方面是材料成本高、消耗量大;另一方面,加入量过多也会引起针孔等缺陷,通常加入量在粉料的10wt%以下为宜。
  对于色浆较浓的颜色,手绘遍数不能太多,否则易出针孔、起泡、无光等釉面缺陷,尽量保证一次手绘成功,减少重复手绘的次数。确需补色的,也要等第一遍色干透后再手绘。当色料所占比例较高或色浆较浓时,对于包裹色料和含钴的蓝色料要特别注意,尽量做到手绘一次达到要求,注意控制重复手绘的次数,以免烧后出现无光和起泡等缺陷。
  4.2.4 色料粒度对发色的影响
  在釉上手绘装饰中,通常色料越细越方便手绘操作,因为细色料悬浮性好,方便手绘操作,绘画的颜色也较均匀。普通的釉用色料由于其粒度相对略粗,故还需要进一步球磨加工。不过,如果色料粒度太细,相应的发色深度也会明显减弱,比如锆系色料(钒蓝、镨黄、锆铁红、钒黄)、铬锡红色料(桃红、玛瑙红、紫色)、包裹色料(橘黄、大红)就会明显变浅。而对于绿色、含钴的蓝色、钴黑色和棕色,由于这些色料的发色能力相对较强,所以粒度变细对其无明显不利影响。
  4.2.5 釉料类型对颜色的影响
  在釉上手绘装饰中,色料是手绘于未烧的釉料上,在烧成时会与釉料发生作用。通常大多数产品是手绘于透明光泽釉上的,当更换为其他釉料时,由于底釉类型的性质发生变化,也会对色料的发色产生影响。比如,透明釉和乳浊釉的不同、光泽釉和无光釉的不同、无色透明釉和颜色釉的不同等,都会对色料发色产生影响。所以,更换底釉后,相应的颜色配比也需要重新试验、调整。
  4.3 关于复合色的调配
  在手绘装饰中,使用单一色料的情况相对比较少,因为色料的基本色很少,在生产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复合色,但实际数量一般不超过30种。本文经大量调色实验证实,在白云陶釉上手绘装饰中,色料之间可以互相调配以得到大量的中间色,未发现明显缺陷。这样,使用有限的色料,通过相互混合就可得到丰富多样的色彩,以满足生产需要。
  
  5 白云陶釉上手绘装饰常见缺陷分析
  
  5.1 无光
  指产品烧后颜色表面没有光泽。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颜色配比中熔剂含量太低;色料所占比例偏高;熔剂与色料不匹配。对于该缺陷,一般可通过调整色料和熔剂的比例、更换透明熔剂及不同厂家的色料来解决。
  5.2 颜色扩散
  颜色扩散是指色料烧后边缘不清晰,向四周扩散,一般是高钴含量的色料易出现此问题,如宝蓝等。解决方法是:降低色料含量;更换高粘度的熔剂;加入适当比例的氧化铝、硅酸锆、石英粉等。
  5.3 表面有颗粒
  指色料烧后表面有突起的麻点,一般铬绿、钒黄易出现此问题。解决方法是:确保色浆已混合均匀并磨细,加大颜色配比中熔剂的含量,降低色浆的浓度、减少重复操作的次数、确保颜色分散均匀无堆积。
  5.4 裂纹
  指颜色烧后表面出现不规则裂纹,露出坯体的白色。出现此问题多是颜色配比中色料所占比例太高、熔剂含量太低所致;另外手绘太厚也会出现此缺陷。通常棕色色料、铬锡红色料易出现此问题。
  5.5 起泡
  指颜色烧后表面出现突出的气泡,通常是包裹色料易出现此缺陷。一般通过更换熔剂、调整色料和熔剂的比例、控制手绘不要太厚等方法可解决此问题。
  
  6小 结
  
  实验表明,陶瓷色料用于白云陶一次烧釉上手绘装饰是可行的。
  (1) 色料和熔剂的比例对颜料发色及缺陷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2) 色料之间可互相调配以得到大量复合色;
  (3) 色浆浓度、手绘厚度和操作手法等问题需在大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其他文献
作为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珠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游景玉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风风火火、目光如炬的一副女强人的模样.出生于福建的游景玉,谈话举止中透露出南方女性特有的温婉
本文提出了日用陶瓷创意产品评定规则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并针对要求和评价程序提出看法,为规则制定的立项和起草提供参考。
近日,哥伦比亚贸工部外贸司通告我驻哥使馆,称该部已通过2011年6月16日颁布的第342号决议,结束了对中国产陶瓷餐具(税号为6911.10.00.00和6912.00.00.00)的5年期反倾销复审,并决定维持原
随着陶艺不断出现在公共空间之中,新的环境观、审美观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艺术,放置于环境之中,其作用主要是美化环境,所以它的和谐性显得尤为重要,
摘 要:采用热喷涂技术制备纳米结构涂层是构筑纳米结构材料最具前途的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热喷涂陶瓷涂层材料的性能、制备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热喷涂纳米陶瓷涂层面临的问题及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陶瓷涂层;热喷涂;应用    1热喷涂方法概述    纳米材料和技术是纳米科技领域最富有活力、研究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分支。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传统材料不具备的奇异特性,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