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的幽默如何化悲痛为力量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日来,台风“利奇马”自南向北,席卷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在灾难中,人们如何恰当地表达,如何避免人为的“次生灾害”,成了公共舆论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位知名男性艺人的做法,引发了激烈的网络争议。8月10日,他在微博中晒出了一段自己爬在电线杆上躲避洪水的视频,表情夸张,动作搞笑。有人认为,他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公众注意出行安全,但也有人发现,当时地面积水不多,艺人没有避灾的需要,况且“爬电线杆”显然不是正确的避灾方式。随后,该艺人删除了视频,但围绕自然灾害中幽默言行的讨论并未就此终止。
  幽默是人类的天性,即便是在惨烈的灾难中,很多人依然习惯作出幽默的表达。面对天灾人祸的打击,保持粲然一笑的能力,有助于人们缓解情绪,从悲伤中走出来,更加积极地投入灾后修复和建设。正因如此,在人类灾难史上,不管是无法预知、抗拒的自然灾害,还是战争、动乱等人为灾难,始终存在一种以幽默对抗悲情、以乐观对抗困苦的生存价值观。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灾难中找到幽默的触发点。身处巨大悲伤之中,莫名的调侃、夸张的搞笑,可能是伤口上的一把盐。对于准确评估灾难影响而言,过度的幽默也可能造成干扰,消解救灾工作的严肃性。灾难中可以幽默,但幽默理应适可而止。在任何情况下,严肃救灾与安抚受灾者才是舆论的主旋律。
  (选自“中青在线”2019年8月13日)
  素材解读
  1.把握分寸。这位知名男性艺人的做法,之所以引发激烈的网络争议,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幽默的分寸。灾难毕竟是令人痛苦的事,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同情心。灾难中的幽默应当以体恤灾情为根本,不能消遣他人的伤痛。灾难中的幽默应适可而止,不能触犯人们认知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幽默要注意分寸,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分寸。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实现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2.道德修养。将爬在电线杆上躲避洪水的搞笑视频发到网络上,有哗众取宠之嫌,令人作呕,心生反感。一颦一笑总关情,面对灾难如何正确表达,又如何理解和反馈他人的表达,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试金石。道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修炼得来的。为人处世,道德修养至关重要。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像温暖的春风一样,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处处受人欢迎,受人尊重。
  适用话题
  把握分寸 道德修养 同情之心 保持理性
其他文献
2019年10月10日18时,江苏省无锡市312国道一高架桥发生桥面侧翻,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造成此悲剧的直接原因是桥上两辆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关于超载现象,从事运输几十年的一位司机坦诚地说:“超载至100吨的货车很常见,迫于赚钱的诱惑,大多数司机会选择铤而走险。”  多维解读  1.责任在身,赢得效益。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为了盈利,一些企业或一些人挖空心思,采取极端手段。无锡高架桥侧翻,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下面的话——  叔叔,我们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们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或者以后你们给我们钱,我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你们带来的书和文具,我们不喜欢,谢谢。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  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中国谚语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前进。  ——萨迪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培根  以上关于“速度”的阐述给了你什么启示?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化艺术的方针。——毛泽东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习近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以梦为马,奋发前行  2019,新的一年,新的征程。领路人说,2018,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底气,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财富、学识、家庭背景、专项技能等都能成为你的底,并产生底气。有了底气,就会不畏山高路遥,就会唱出嘹亮的歌声,就会有生活的方向与动力,就会有希望……但底气需要积淀,也需要正确对待。  请以“底气”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思路导航  从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底气”的基本含义、产生的本源和作用,以
期刊
“国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地质人才。”1952年,殷鸿福报考了刚刚筹建的北京地质学院,选择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冷门”——地质矿产与勘探系。而当时他的成绩已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  “在考虑升学志愿时,要从国家的需要出发。”1953年,殷鸿福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正确选定志愿,使我学习得好》,如此解释他选择地质专业的原因。  如今,84岁的殷鸿福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
期刊
【训练题目】  学习会遇到瓶颈,生活、工作和事业也会遇到瓶颈,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会遇到瓶颈。你对这样的瓶颈有着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技法指导  文贵创新。看到构思新巧的诗文时,我们总会击节赞叹,甚至拍案叫绝。构思新巧是创新,是智慧。谁都想写出构思新巧的文章来,那么,构思如何才能做到新巧呢?  一、论点要新人耳目  如果你不是一只鹦鹉而是一个独立
期刊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出身于军官家庭。他才华横溢,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人道主义是贯穿他作品的主线。“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
期刊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群众性推荐推选和网络投票,再次把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奋斗者的“最美”成为全民的“最爱”,令人为之敬佩、为之振奋。  此次入选的722名先进人物,涵盖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既有新时代的楷模,又有历史上的英模;兼顾工农商学兵各个行业系统,
期刊
一个流浪小伙饿倒在地半小时后,一个环卫工人救起了他。驻足围观的人们纷纷为他点赞。这是近日发生在深圳街头的一幕。人们总习惯于将自己的爱心隐藏在冰冷的屏幕后面,简单地动动鼠标为他人的爱心喝彩,却不肯在现实世界里为需要的人伸出关爱的手臂。这是为什么?  你说,我太穷,没有钱来关爱别人。那请你听听下面的故事。  吴锦泉,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普通的磨刀老人。他生活清苦却安贫乐道、乐善好施。多年来,他把磨刀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