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骨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骨微环境发生变化,如免疫因子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及分化异常、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及受体下调、机械敏感性下降,这些均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增强MSCs的趋化成骨活性、补充雌激素和提高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重构骨微环境平衡,从而有效改善骨质。笔者从骨微环境变化、骨微环境失衡影响骨折愈合的途径及重构骨微环境方法等方面,阐述骨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骨科迎来了建科100周年。100年来,中国骨科人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骨科也由最初的6人小组,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万注册专科医师的临床大科。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这个重要节点上,回忆骨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更显意义重大。笔者以时间为轴线,根据骨科发展特点将其分为艰苦创业期(1921—1949年)、初步发展期(1949—1979年)和快速发展期(1
骨感染是一种因骨髓、骨皮质、骨膜或其周围组织感染所致的骨破坏、骨缺损性疾病,发病率高,患者症状重。治疗该疾病困难,常导致病情迁延难愈。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骨感染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感染所致骨缺损、控制感染、重建缺损组织、促进骨愈合,从而恢复骨稳态。为认识骨感染所致骨损伤及骨愈合的机制,笔者从骨感染所致骨稳态失衡入手,对骨感染所致骨形成相关通路受抑制、骨吸收相关通路激活和调节骨稳态的常用药物及相关分子机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在于控制水化热释放的温度而引起的温度裂缝,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重庆某长江大桥P5主塔承台浇筑过程中不同进水温度下承台的最大温升及降温速率,从而确定出最佳进水温度,以解决因冷却管进水温度变化造成水化热温度控制难的问题。在此恒温进水工况下,得出中间布设冷却管层相比中上无冷却管层最大温升值低8~9℃,有冷却管层相比无冷管层最大温升时间延后了10~12 h。从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看来,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越小的位置测点模拟结果更准确。
针对现行规范中既未明确给出悬索桥散索鞍鞍槽纵向曲线的径向压力具体验算方法,亦未给出散索鞍对摇轴的稳定验算具体公式,且国内工程界对散索鞍的设计尚无基本统一的实用性方法的问题,文中以镇胜高速北盘江特大桥为例,详述了一种验算散索鞍鞍槽径向压力和摇轴稳定性的实用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该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其误差在设计接受范围内。加之镇胜高速北盘江大桥已安全服役多年,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文中论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