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以“五个聚焦”助推定点扶贫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定点扶贫决策部署和省委、团中央有关工作要求,团辽宁省委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突出“五个聚焦”,持之以恒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着力提高扶贫成效。全省各级团组织共选派62名团干部深入13个乡镇、39个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扶贫队员等。截至目前,辽宁各级团组织共帮扶的858户1992人年底能够实现全部脱贫。

聚焦制度建设,保障工作高效推进


  建立健全一套高效的推进机制是强化抓落实的保障。团辽宁省委突出定点扶贫机制建设,切实当好定点扶贫队伍的“指导员”,成立了以团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及各团市委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队员当先锋,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体系,形成“年总结、季调度、月安排”的工作制度,建立了科学管用、系统衔接、运转协调的制度机制,为定点扶贫工作扎实、高效、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聚焦“志智双扶”,提升脱贫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扶贫要注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全省各级团组织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推进精神扶贫,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团省委从资金、人力、物力三方面对镇村志智扶贫工作进行全方位支持。
  资金方面:团省委协调在杨木川镇中心小学及村小学落实“免费午餐”项目,为师生每年节省午餐费48万元;投资39万元为镇中学建立广发银行“快乐亲情屋”。团抚顺市委联合市青联、市青企协开展关爱帮扶活动,为北三家镇肖家堡村38名留守儿童及残疾家庭送去生活物资和助学金。团朝阳市委为南四家村建设“快乐亲情屋”,投资4.5万元,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一个集学习娱乐、图书借阅、网络互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室。
  人力方面:团省委协调呼吸联盟、青柠檬等11个公益组织、170余名志愿者到杨木川镇村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大学生圆梦行动”“科普进校园”“少年权益保护”等项目,组织120余人次到当地开展扶智活动。团铁岭市委依托“辽西北计划”和金融干部到团委挂职工作,带领15名大学生志愿者赴施德村为青年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建言献策。
  物力方面:团省委为杨木川镇村小学捐赠600套自护手册和少儿法律书籍;团鞍山市委积极协调金光集团、黄奕聪慈善基金会、“书香辽宁”,组织活动为鞍山贫困地区学生捐赠了价值64.4万元约94万册的图书、本册;建立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在村部配置电脑、电视、空调、书籍、户外健身器械等设施,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实际效果。团大连市委的结对帮扶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大连金普新区团委组织辣苹果等爱心企业向结对帮扶县区朝阳县捐赠了17万只口罩,为贫困学生顺利复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聚焦产业扶贫,打造长效脱贫新引擎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贫困人口依托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辽宁各级团组织坚持把产业扶贫放在首要位置,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关键,将集体经济发展与长效扶贫相结合,在做优做强扶贫产业上下功夫,筑牢产业支撑,夯实脱贫基础,确保群众稳定增收,长久受益。辽宁各级团组织共建设10个扶贫项目,协调资金约980万元,每年增加经济收入达483万元。团省委协调资金90万元建立了杨木川镇反季蓝莓产业扶贫基地,确立了“党组织+村集体+扶贫工作队+种植专业户+贫困户”的扶贫开发模式,探索出一套“集體议事、多方筹资、大户经营、按股分配”的扶贫机制;整合虎山镇6个村的县级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建成了虎山软枣基地,形成了软枣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循环体系。团辽阳市委积极协调资金300万元,推广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大棚313亩,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年产值可达350万元,带动劳动就业200余人,形成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的良好势头。团营口市委协助贫困村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58万元,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扶持养殖户11户,购买肉牛64头,预计2020年底村集体收益增加12.8万元。团阜新市委成立信源溜达鸡养殖合作社,发展林下养殖溜达鸡项目,全村贫困户全部按照50元/股入股,2019年底为入股的149户、4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分红8万余元。团葫芦岛市委为门家沟村建设长期致富项目,积极协调资金83万元,吸纳51户贫困家庭成立了孤竹营子乡海学养牛合作社;申请专项扶贫款33万元,成立了侯杖子村小杂粮加工厂,做到了建档立卡户100%覆盖,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到了门路。

聚焦基础建设,强化脱贫硬件支撑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贫困地区彻底脱贫的基础条件,也是使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重要保障。辽宁各级团组织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贫困群众的根本途径,从美化、绿化、亮化着手,采取“一村一策”的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级团组织共协调各类基础项目建设资金866.5万元。团省委主动争取资金415万元,维修村路9公里,修建安平河桥一座,安装路灯及监控设施,有效解决了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团沈阳市委为姚堡乡南王岗村安装新式路灯、篮球架、乒乓球台等文体设施,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团铁岭市委积极协调争取市交通局道路维修资金129万元,维修道路3.2公里,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环境,解决了农产品销售运输问题,促进了村经济发展。团丹东市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投入资金30万元,铺设1.5公里村组水泥路;动员爱心企业为帮扶村捐赠了漫步机、跑步机等8套价值1.5万元的健身器材,解决了帮扶村文娱体育活动设施匮乏的实际问题。团营口市委协调资金20万元,为茨沟村安装路灯60盏;为贫困村争取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财政奖补100万元,用于村里亮化、净化、美化、绿化项目,不断优化生活环境。团阜新市委为二门得力村援建党建活动室并为该村捐赠电视、电脑、书籍等价值6万余元的物资,改善了村两委的办公条件,提高了服务水平。团朝阳市委积极协调资金165万元,为南四家村修建路面3.05公里,绿化乡道村路30公里,建设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打机电井2眼,帮助解决贫困村出行和农田灌溉问题,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活动场地。团葫芦岛市委积极动员青年志愿团队和爱心人士为门家沟村打机电井两眼,建设井房两座,并安装电缆和深水泵阀,惠及饮水困难户47户,灌溉农田450余亩;协调业务职能部门为该村铺设水泥路面9公里,架设便民桥两座,实现村内道路全面硬化,为群众出行和山货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堡垒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深刻阐明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辽宁各级团组织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全面提升村两委班子的思想认识、工作热情、办事效率,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助力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
  聚焦统领,助力建设好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抓好党员管理,协助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通过集中学、结对学和网上学,突出抓好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提升议事决策水平。协助镇村有效调节村“两委”年龄大、能力弱、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注重挖掘优秀青年和致富带头人,建立“优秀青年—团员—推优入党”培养工作法,选拔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
  凝聚民心,助力健全好机制。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对照惠民政策,与村两委班子一同查摆问题,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帮助村委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依托团建配套协助村里建设“青少年之家”“图书阅览室”“文艺小剧团”等。
  聚力落实,助力规范好程序。当好村党总支的参谋助手,帮助村两委做到公正透明议事,让村民参与其中,规范办事流程,形成办事一次性告知,限期办结,不推诿扯皮的严格工作作风。
  担当尽责不忘初心,奋斗青春不负韶华。下一步,全省各级团组织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和团中央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团结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伟大的实践中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坚不可摧的青春力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按照团中央工作部署,团吉林省委坚持把12355青少年服务台作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主阵地抓建设,作为了解青少年诉求的主渠道谋发展,作为联系青少年的主桥梁促创新,打通工作痛点,优化区域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了全省统一的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整合多方力量,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维权服务。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委副书记高广滨亲临团省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视察指导。集中统筹抓建设,建立“1+2+N
期刊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哈尔滨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基于学校“112349”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施“理想信念铸魂、专业情志奠基、实践能力提升、思想文化浸润、劳动教育淬炼”育人工程,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007年,学校作为首批全国“青年
期刊
作为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18个综合试点区县之一,哈尔滨市道里区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两次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团的组织体系建设、聚焦党团队造血输血、聚焦团的作用发挥,全面建强基层团组织。  聚焦团的组织体系建设“固本强基”。打破地域、行业、体系壁垒,建立了道里区乡镇联合团工委、区教育团工委、区青年社会组织团工委以及中央大街等5个商圈团工委,组建了覆盖全区23个街道、镇的团建指导员队伍,实现组
期刊
黑龙江大学团委紧密结合当代青年思想特点和现实需求,深入实施“青年思想教育计划、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文化发展计划”,努力建设“更富营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团组织,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构筑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引导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 构筑信仰之基  学校以获批成为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为契机,加强青年工作的理论探索,积极开展重大课题
期刊
团牡丹江市委始终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努力营造支持青年就业创业良好环境,构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实效,更好展现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整合建設实体服务阵地,打造“青创园”  创建“市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为青年求职者提供人才招聘、技能培训、职业规划“一站式”综合性就业服务。不断强化“青创大厦”综合服务功能,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为青年创
期刊
青年技能人才队伍是技工人才中的生力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大支撑与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团齐齐哈尔市委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人才强国战略,解放思想、整合资源、聚焦中心,全方位畅通青年职业技能成长的快车道。以“五小”系列活动为牵引,打造青年职业技能提升
期刊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一度被称作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30多年来,宁德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宁德模式”被誉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  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团宁德市委在中共宁德市委和团福建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不知道当初的那一封信是否还留在那位8年里一直资助我的叔叔那里,那是年少时候我在收到人生第一笔学费资助与新书包的时候,写下的人生中的第一封信,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当时内心感激的流露。叔叔可能不知道的是,您的那封信,还躺在我床头柜里,折痕很深,但字迹依旧清晰,10多个装学费的壳套在我的抽屉里,几次搬家,还是留了下来;因为那是你们帮助我一路成长的见证,我又怎么能够丢掉。”  这是小玲两年前写在日记里的文字
期刊
1988年8月,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载使命,应时而生,走过了32个春秋。作为一家地方性5A级公募性基金会,也是中国第一家省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团中央的领导下,汇聚全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在青少年心中用真心种下希望的种子,在时代大考面前用真情扛起青春使命。勠力同心“疫”战冲锋,一肩扛起时代担当  青基会面对人民所需,总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在1998年启动“98抗洪志愿者劝募行动”、20
期刊
团重庆市綦江区委聚焦脱贫攻坚最大政治任务,瞄准脱贫攻坚“靶心”,大力加强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把团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下好“三步棋”,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下好夯基固本“关键棋”,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牵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按照一年整顿打基础、两年达标见成效、三年规范上台阶的要求,抓基层、打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