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企业是指跨区域经营管理、总部有着较强控管能力,税收管理事项复杂,具有一定税收规模标准的企业。加强大企业税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王力曾指出,大企业是税源的重中之重,对税收工作全局具有重要影响。就银川市国税局来说,2014年税收收入 113亿元,大企业税收占74%;2015年上半年税收收入72亿元,大企业税收占76%。这充分说明大企业在银川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3年,银川市国税局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和制定了《银川市国税局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实施办法》《银川市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试点方案》等相关文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规范业务流程,为稳步推行试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夯实基础。一是按照试点企业工作安排,建立了6户试点企业的电子档案。二是建立了银川市大企业纳税服务QQ群。三是对纳入市局管理的6户试点企业筛选出3户企业,尝试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建立4S汽车销售等3个行业的风险特征库,并开展了险管理工作。通过下发风险特征库、企业自查、提取数据、系统分析、完成风险分析评估报告、企业整改等全流程工作,企业通过自查整改共补缴税款和滞纳金200余万元。制定下发了《银川市国家税务局4S汽车销售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夯实了规范该行业的基础管理工作,2014年,全市35户4S汽车销售企业通过风险评估和稽查补缴税款1100多万元。
  二、大企业尝试风险管理面临的瓶颈
  银川市国税局在现有机构体制下,尝试对部分大企业上收部分税收管理职权进行实体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受到机构设置、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现阶段上收部分大企业尝试风险管理主要面临着以下瓶颈:
  (一)在现有机构不变的情况下,试点大企业因部分管理职权上收、实行分级管理后,市局大企业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局在对试点大企业履行日常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中仍存在因机构设置影响带来的衔接不畅和管理质量、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缺乏一支高效的专业化管理团队。高效的专业团队、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是目前制约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主要瓶颈,银川市局大企业科多次和兄弟省局联系,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参考总局对定点联系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做法,并积极尝试了通过税务审计对试点企业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看到了不少困难。因此,提升到市级局这个层面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有效发挥团队整体功能,逐步建立起一支适应时代发展和管理需求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团队是当务之急。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识别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渠道比较单一。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是一种集约化管理模式,是信息化基础上的专业化,而非手工状态下的简单分工。目前银川国税局对大企业的“信息管税”主要靠管理人员收集和反馈的信息,很大部分依靠人员的职业经验来作出判断,特别是在对跨省份的大企业进行税收管理时,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联动分析还不够,个别大企业人为操纵利润,从而产生税务管理风险。
  三、提升大企业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的举措
  加强大企业的管理,就是要以全新的理念提升大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合理设置大企业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税务机构包括总局、省局、地(市)局、县(区)局和乡(镇)分局(所)五级。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以及一般性的涉税事务的实际运作主要由最低层或次低层承担,较高一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业务指导、行政管理、规划设计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集中在高层税务机关, 资源优势明显。在省级局、地(市)局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在信息大集中的基础上,压缩管理层级,上收部分税收管理权,对总局、省局定点联系企业实施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同时考虑到当前的财政体制还要保持税款入库级次不变。通过市局中间管理层的实体化,整合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风险管理,拓展个性化服务措施,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实行扁平化的联动管理。根据试点大企业特点,兼顾企业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市局、属地税务机关建立起立体式的管理构架实行联动管理。
  一是建立试点大企业统筹管理机制。市局机关各部门对于试点大企业的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须会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后实施或共同完成。
  二是建立税收检查性工作与税务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对试点大企业的税务稽查权全部上收到市局,原则上不直接对试点大企业进行税务稽查,要先对企业进行全面税务风险评估,然后将需要进行重点检查的企业和事项移送稽查检查,稽查部门需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大企业管理部门进行备案。除总局、区局专项检查和举报案件外,其他形式的检查需会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再确定是否进行稽查。
  三是建立分户授权管理机制,实现扁平化管理。对试点大企业集团和成员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反避税调查,由市局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对试点大企业进行的个性化服务和涉税诉求的解决、税务风险管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反避税调查、税务遵从评价等工作统一由市局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实施。对试点大企业进行的日常检查工作由属地税务机关实施。
  (三)注重防控涉税风险实现自我遵从。大企业建立、优化自身税务内控体系是非常必要且有益的,一方面,通过完善自身内控制度可降低税务成本;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自身内控体系欠缺,在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内控测试时,测试结果必然会使企业落在高风险区域,导致较高的税务审计风险和税务合规成本的激增。大企业在遵从税法的主观意愿上比较强烈,但现实中依然存在不遵从的现象。因此税务机关通过对企业内控机制、财务核算制度、生产经营全过程涉税事项的风险监控分析,可以化解排除企业涉税风险,提高企业的自我遵从,有效地控制不遵从风险,提升税收管理与服务质量。
  (四)构建和谐税企关系。税务机关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将控制重大税务风险摆在首位,着重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同时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正确引导企业利用自身力量实现自我管理,构建和谐的税企关系。
  (作者单位:银川市国税局)
  责任编辑:徐树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一种对伴有便秘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疗法。方法 :将 180例热程在 3天内伴有便秘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除常规治疗 (休息、营养、对症、
河南鹿邑是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名城。它既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故里,又是当今天下第一大姓李氏的发源地。    理官世家  李姓有着悠久的历史。《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这是李姓的前身。《新唐书·宗室世系》又说:“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