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生存质量评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χ2=4.129,P=0.042);2组患者FVC、FEV1及P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PaO2及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呼吸训练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值得推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早期外环境良性刺激干预对N IC U早产儿生命体征、疼痛、体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入住的9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外环境良性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疼痛、体质量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体重恢复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日进奶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率、血氧饱和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创面瘙痒症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科住院治疗的192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表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烧伤创面瘙痒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 192例烧伤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5.1%,创面瘙痒发生率为73.4%.发生睡眠障碍患者瘙痒评分(VAS)显著高于未发生睡眠障碍(P<0.001);发生烧伤创面瘙痒患者PSQI评分显著高于未发生创面瘙痒患者(P<0.001).结论 烧伤患者
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片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2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牙周炎临床指标[包括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牙龈沟出血指数(SBI)
目的 探讨以处理突发死亡模式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急诊科护士突发死亡事件态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2021年6月将我院急诊科58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名.观察组开展以处理突发死亡模式为基础的死亡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未接受死亡教育.于干预前后采用修订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与中文版死亡焦虑量表(T-DAS)评估其死亡态度及死亡焦虑.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恐惧、逃避态度评分以及死亡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逃离接受、趋近接受及自然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的 探讨阿托西班联合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先兆早产患者80例,根据奇偶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利托君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西班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药物起效时间、妊娠延长时间、保胎成功率、足月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占比,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一氧化氮(NO)、白介素-8(IL-8)、前列腺素E2(PGE2),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