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文本 探索“语用”训练新途径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ang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拿今年执教的北师大版第十二册语文来说,内容有从遗迹角度反映近代历史的吊古喻今的文章,有享誉中外的名人传记,有老舍、巴金等现代名家名篇,有革命烈士的铿锵有力的临终抒怀。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对联、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科学小品、剧本、古文寓言等等。教材文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一种鲜活、不容忽视的存在,本身就是言语的意图和内容的一种交融呈现方式,因此我们要细致研读文本,精心挖掘恰当的“语用”训练点,使之形成有序的训练体系。
  一、关注文体特征,开展“语用”序列化
  实质上,每种文体都有着独到的特点,如文学性文体中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结构、优美凝练的语言;诗歌则是具备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小说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剧本中蕴涵着各种矛盾、冲突……凡此种种,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语文的“语用”能力训练的起点。比如今年教材中收入的詩歌就有10篇,其中古诗词5篇,现代诗4篇,歌词1篇。针对诗歌语言简练、情感强烈的特点,在“语用”训练上我也遵循着序列化原则,循序渐进,不断变化着。
  在我的“语用”训练设置过程中,我始终遵循“语言感知——内容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应用”这条认知规律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语用”训练,通过诵读、感悟、仿写、创作这样的学生行为来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促使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内化成为表达的需要。
  针对本册教材中的其他文体,也设置了相应的“语用”训练,并不断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古文寓言二则《矛与盾》就改编成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则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剧本《甘罗十二为使臣》不但排练演一演,还要改写成小短文做成“话剧门票”……将教材文本用起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二、关注表达的需要,促进“语用”训练情境化
  在学习相关“语用”方面的文献资料后,我深感我之前讲解、训练的所谓“语用”是狭隘的,单调的,是为了写而写,为了用而用的。尤其是看完王崧舟老师的《语用焦虑与实践突围》《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等文章后,文中提到的“有的语文课,内容理解尚不充分,学生便嚼着“夹生饭”大练语用;有的语文课,通篇是写作知识和技法的分析,乍一听,以为是大学的写作概论课……”都让我警醒和反思:到底是为写而写还是有读之写?在教学《当代神农氏》这篇文章时我最初想发掘的“语用”训练是给袁隆平作一人物小传。而在读完王老师的文章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语用”的训练与情感的表达是密不可分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不能被单独的割裂开,而是应该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于是,我抓住“奇迹”“福音”“创始人”“……之父”等评价,从他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到他对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理解“当代神农氏”的内在含义,在课的最后播放了央视《感动中国》这一电视栏目的片头,请学生们给袁隆平先生写一写颁奖词,并且宜短不宜长。要求一提出来孩子们就纷纷提笔,写出了对袁老的评价,其中有点评,有抒情,并且纷纷表示字数要求太严苛,字数太少了,能不能再写一些……
  言为心声,语言文字的运用正是应和了表达的需要才产生的。“语用”教学要有全局意识,要整体观照,与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和学法指导相融合。因此,在发掘文本中的“语用”训练点时,更多地去关注情感和表达的需求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关注写法的迁移,发掘“语用”创生化
  人类的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在发掘“语用”训练时,我就认真琢磨起北师大版中的这些文辞兼美的文章,不断思索哪些能为我所用,为学生们所用。我始终牢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这些“例子”“例文”中我们将要学习些什么呢?于是从形式到内容,从材料到方法,开启了教材文本的语用“仿写”之路。
  1.仿其形
  教材文本中选录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正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好范本。老舍的《养花》结尾一段的自然、简洁的总结,学生们也乐于用“有……有……,有……有……,既……又……”来小结一下;张抗抗的《城市的标识》中写“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学生们写校园的白玉兰“洁白而美丽,像用白玉雕琢而成,在初春枝叶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绽放在枝头,与迎春花一起成为春天的一道美丽风景。”
  2.仿其意
  选入教材文本的每一篇文章,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達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我特别注重了引领学生体会、揣摩,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运用。比如北师大版教材鼓励学生写阅读提纲和画情节曲线,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清层次。我就鼓励他们也开始为自己的习作写“写作提纲”。学完《一个这样的老师》后,我鼓励他们写同题提纲和同题习作,就写一些身边的这些老师。学生们写得真实而有趣味,写出了充满童真的眼中的我们。
  3.仿其情
  在仿写的“语用”训练发掘中,我除了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还注重表达的需求。如《一个这样的老师》中作者表达刚刚得知真相的愤怒之情时写到“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在理解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尝试提取语言材料用来表现其他的生活情境,比如表达自己很着急,表达自己很高兴,表达自己很伤心……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备教材文本、备学情发展中慢慢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也愿意将此传递给我的学生们。跟任何能力一样,“语用”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不断地“历练”。就如同我努力发掘教材文本中的“语用”训练一样,每一堂课都是新的开始,我愿意依托文本,提升学生们的“语用”能力,努力使每堂课都具有实效!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和主阵地,课堂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本文通过对老师的机械制图课堂《平面立体截切》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的模式、过程、结果中寻找到课程改革的起因、问题、关键,也可以寻找到思路、办法、结果。  一、中职生的基本状况  中职生因初中基础知识太差,不爱学习或不会学习,对距离实践较远的文化课、专业课本不感兴趣,消极地对待课堂教学,对与普高生一样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感到厌烦,缺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不仅是高等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水平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教育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三本院校的辅导员,必须在认识当代大学生共性的基础上,理性客观的认识三本院校大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三本院校 学生 辅导员  三本院校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其招生录取线主要介于普通
期刊
【摘要】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在建设教学资源库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思路、实施流程及实施效果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 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高职院校第一学年开设的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技巧,为学生将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
期刊
【摘要】篮球是学生学生十分喜爱运动项目,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篮球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熟练地掌握各项篮球技能,还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其中在体能训练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这对篮球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更有些学生在不科学的体能训练中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所以对学生学生篮球体能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相关人员
期刊
1.前言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命质量,给社会增加了巨大的医疗负担。有专家称,作为一种营养过剩所造成的代谢类疾病,肥胖将成为 21 世纪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0年中国肥胖人口达3.25亿人,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可能增加一倍。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是肥胖问题日趋严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儿童高校肥胖患者占很大的比例。2006年9月,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
期刊
在当今世界男子职业网坛,顶尖选手们的各项技术都变得越来越趋于完善,完善到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过去像桑普拉斯、罗迪克等大牌球星虽然都有着自己招牌性的得分方式,但是在技术上,还是有一些可以被对手抓住的明显弱点。正手侧身攻,作为底线相持阶段的重要得分武器,在男子网球的比赛中显得尤其的重要,正手侧身攻可以在底线的相持中摆脱对手对自己反手位的束缚,更好的调动对手、改变相持节奏,那么,世界顶尖男子球员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多所民办高校的体育课程开设内容进行调查。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当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得出结论:郑州民办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存在缺乏时代感,教学方法枯燥,评价不注重区别对待等问题。应尽快进行优化与改革。  【关键词】民办高校 体育课程 优化研究  1.前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日趋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部分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如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的需要,谱写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篇章,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知矛盾情境  在静态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能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例如,教学“加减速算法”时,可采用比赛激励的办法。教师先出示两组题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与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标准中把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列为培养学生能力之首,而现在中学生运算能力普遍较差,已不容忽视。  【关键词】运算兴趣 直观教具 体验成功  计算教学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也最重。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有效地抓住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结合相应策
期刊
可以这样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活动中,不论知识、技能、或者能力、情感都将在主体与环境的碰撞和摩擦中经受检验,并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学中笔者以關注学生数学活动为切入点,拓宽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基础性日记  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不是逻辑公理,而往往是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但学生往往又不太留意身边的数学事例。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