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墨艺术研究系列展将在济南岱宗艺术空间举办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l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Contemporary Water Ink Art Researh Series Show Will Be Held at Daizong Art Space
  2015年7月4日 第二展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展参展艺术家/赵建军 方辉 胡明强 陈静
  山东出版集团以书为业,“简”——选志于当代水墨探索画家,以其艺术研究为展,以笔墨之“简”立新笔墨境,义不容辞,曰“简”。源于此,山东出版集团所属岱宗艺术空间近期将推出系列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展。学术专著《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亦将编辑出版、全国发行。敬请期待!
  也谈水墨探索之二
  文/郑岗
  水墨探索,说起来似乎有些“先锋”意识,似乎关系着当代与传统文化价值的形下、形上的分野。那么,如果仅把水墨探索理解为是当代人对传统绘画因循规范的思考,或是突破旧式的探微,这都是对艺术本义的误断,只是陷于“形式”间的纠缠。对水墨探索的思考,我想最大的意义还是以最基本的出发,来厘清这种古老形式在当下的文化形态里的走向,以及形式范畴的所涉。“简”系列研究展的意义正在于此。
  赵建军
  1967年生人,祖籍山东。199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2001~2002年深造于中央美院李少文先生工作室。
  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中心专职画家、教授,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画院特聘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多次获奖。出版专著《赵建军研究》、《点点滴滴》。
  赵建军的作品给了我们一些恍若仙境的艺术镜像,他的笔墨散发出的韵味是古老的,也是新意的。既有精致意简的品格,又有繁复笔意所建构的典雅,我深感理解他的作品需要有个通道,或者出口,我将其定义为“意义”。
  “意义”这个词光辉而又浪漫,充满着无限的价值,有着赋予和定义一切事物的可能,其中我在此以“意义”来说赵建军就在于他的绘画在某些方面闪现出了某种本质特征,类似轮回这样的感觉。而这样的感觉又会给我们的思考带来一种与传统绘画经验不同的体验。说它是一种似曾见识过的视觉记忆也好,说它是一种先验的直觉也好,总之,在现代精神范畴里我们会将其理解为是“精神与知识”有价值的增进,还有精神意义的抵达。
  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大多不是描绘生活本身,是将观照中所感悟到的,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并将自然物象重新调理组合,使画面中的形象从“物象”转化成“心象”,而这种“心象”所表达的是画家的内心世界,不能说赵建军的画是不真实的,恰恰相反,他的作品更加符合了艺术的真实——心灵与意识的真实。这种真实恰恰就是赵建军所把握的那部分,也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传统在当代可以继续延展的原因。
  赵建军的绘画一定意义上坚持内心的实在——对笔墨的寄寓与超越。在造型上常常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坚持内心审美,对“新形象”的追求鲜明而独特,对丰富的笔墨艺术,怀有积极的探索精神。他的画有一种色墨相溶的特征,他将墨色当成颜色置于其中,墨不再突出,颜色也不再孤立,做到了色不碍墨,墨不抵色,他采用了降低墨色纯度的手法,使画面产生出某种色调感。他舍弃了那些大水浓墨交织的毛茬,这一点很唯美,淡淡的书面感,就是书卷气。他将笔墨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绘画意义的思考,所以他的绘画才有最为可靠的笔墨美、以及突出的形式美感的新笔墨境意义。
  方辉
  斋署知止堂、云峰山馆等,现居北京。1975年生于山东莱州,200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张望先生。2008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张志民(张大石头)先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级中国山水画(实践类)在读博士生,师从龙瑞先生。曾任《诗书画》杂志编辑,兼任中国国家画院秘书、对外经贸大学艺术研究员等职。
  2000年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大展获铜奖;
  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山水画双年展;
  2013年“心迹”—中国青年画家八人邀请展(北京)、“人与自然”—中国传统山水画展(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馆);
  2015年“早春三月”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级美术学博士生恭王府作品展等。
  胡明强
  清华大学美术学在站博士后, 1977年生于山东平邑。
  1996~2000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2004~2007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1~2014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胡明强的笔墨,更重浙派的浑然与淋漓。纵横交错的意蕴,更贴近水与墨的互溶;在处理个人情趣上,倚重当代流行的某些“先锋”意识的镜像色彩;语言角度把握的是具有倾向色彩的社会情绪——孤独、炫意、融于知识意义的静修……以真实的信念,取皴、擦、描、摹这些不确切的笔墨行运思考。他把形式变成了一种修为与情感的均衡探求。他在努力“颠覆”根深蒂固的那些个依样画瓢的经历意义下的“艺术品味”。
  胡明强嗜书,在他的形式里有文字的魅力与背后的升力。他的个人情调实质上是非社会化的记忆——是艺术与自然这棵巨大树上,花开一二朵的“个人存在”。那种“开满鲜花的树”的自由感,唤醒的是自在的记忆。他读着老聃,思考着庄周,却秉持着当代而为。
  实际上,当代人对于老庄哲学的迷恋,不是回归古老,是“日增”却“减损”的精神的蹈空。理解胡明强,就好像听他解释他面对笔、面对墨、面对水的“凝视”与“倾谈”,因为他的思考很单纯,以至于面对社会、知识、体验之时会有无能为力的失落,所以他不经意地把思考渲染为一种透明的经验。这是当代水墨最重要的一种意识,也是他们读书读到博士的年轻画家的最令人“惊讶”的选择。   有人可能说胡明强在寻找风格,寻找语言的个人化。事实上,他只是在经历必须要经历的历练,即使他们的风格已经别致,但器的至臻还在于形而上的“起于学,行于理,止于道”。完备了当代绘画的这种出发和积累,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
  所以,随意之处人格化的“道可道,非常道”是当代人附在艺术上的个人理解。以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那时的老子的“名”释解当下的已经世俗化的众人的“名”,就要有新的诠释角度和镜像对等,胡明强之笔墨正有这样的意义。
  陈静
  又名陈若禾,出生于山东。
  200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张望、宋丰光先生;201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张望先生;现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中国画意笔人物画创作方向博士学位,师从杜滋龄先生。
  2008年 《打扫卫生的阿姨》获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
  2010年 《姐妹》入选首届泰山文艺奖美术作品(中国画)展;
  2013年 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 书画名家》第475期作个人专访,并刊登多幅作品;
  2015年 参加台湾国际新艺术博览会等。
  陈静作为博士,年轻还是女性,是中国绘画最幸事之一。当代水墨画探索领域最有成就者,曾经是女画家。开当代水墨探索先河者,毫无疑问是周思聪。当年的聂鸥、田黎明,或者说中央美院的中国画教学的现代思考与体系的建立都和这位杰出的女画家有关。她不但为水墨画增益了当代笔墨的审美方式,也给逐渐式微的传统笔墨带来了教益,超出了绘画以外的那些。谈周思聪,我的目的是想在“女性”这种特殊的角色里展开对笔墨探索的思考。我以为女性艺术家的直觉,有着意义非常的先验性。她们少有行于理的宏观关注,更多的是源于感性思维,止于术的微观坚持。
  《藏族姑娘之三》(68cm×68cm)
  陈静的作品节奏上是递进的由内向外的开放,如同花苞,如同诗词倚重隐喻的那样由里到外的美学形态;刻意的心灵诠释,意在“社会层面上”达到境界。她的一些画面让我想到了作家萧红,让我想到了文学的“不在场的在场”——图说被赋予了言说的意义。这种审美在周思聪的“荷”里,聂鸥的人物画里特别鲜明。陈静的鲜明是她的“看”,她不但关注形象性语言的“在场”,也强调与时空不隔的意蕴。在《农闲》、《收获》作品中,她表现的不是农业的生产,是画外叙事。她要叙说的是那些与生活紧密关联的枇杷、高梁——农人身后的必然生活。
  据说方辉在山师时,与老师的关系亦师亦友。他们有过无数次的学术争论,骨子里有浓郁的知识分子的秉性——辨识“真理”的学究之气。方辉本科学人物画,在人物画的理念意义上,曾做过深入的理念梳理。可是,读研究生却遁入“泼墨恣肆,文洒超逸”的山水画家张志民门下,尔后又投考李可染的学生——以黄宾虹为宗,取法严谨的龙瑞案前读博士。这样的经历对于本身善于思考的方辉尤其有了善取的自由,当然更会有跋前疐后的两难,一张一弛非“相似率”所带来的“失衡”……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从业者的精神之源,直接左右着精神使命的期许,也决定着将走向何方,这关联着实践方式,表达方法。在绘画上就会有重法脉的传承,重笔墨源流的取师问题。看方辉的作品他是刻意“熔黄宾虹、李可染于一炉,北派笔墨贯南方气韵”,这与他心仪近代几位大家精微古法要旨,开当代心象天趣的诗性关照有关。方辉的人物画有着当代水墨明显的印痕,而山水依托浙派衣钵,之后融进李可染的体系,认归黄宾虹宗法,这就使得他一下子跨进了近当代的几家门槛。
  “观夫世界艺术,能为精华而传承千百年者,皆有高度程式性之流传”,方辉以“之乎者也”的语调抒发,可见求古意的戚戚之心有多重。他的笔墨赖以滋长的营养土壤,就是古法,抑或在齐白石、黄宾虹那里转换了的古法语言。在中国山水画的修身意义上儒家强调的就是道统的精神之源。虽然山水画的审美更有老庄哲学思想的意蕴,但是因为绘画的意义,决定着笔墨形态的兼取,儒、道、释的文化形态,各在其中得到生发,是最自然而然的中国文化形态,所以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方辉在用笔、用墨、铺水的一招一式里细细端详自然,探求笔墨的开阖纵横,期许着笔墨气象。
其他文献
走近孔子和早期儒家,人们不难发现,孔子弟子向孔子请教问题时,师生间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一个概念——“成人”。  何谓“成人”?  一次,孔子弟子子路请教孔子。子路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像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猛,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然后他们按照礼乐的要求去行动,也应该是‘成人’了吧?” 孔子认为,事情不能停留在礼的表面形式上。他说:一个人看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也不忘
期刊
5月29日傍晚,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陶屯村邱家沟,学生们三五成群,遍布村头田埂上,或唱,或舞,或弹奏乐器,沐着晚霞,陶醉在田园晚风里。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二人转扎根在东北这片土地,也扎根在东北人的心里。今年11岁的殷志全,出生在黑龙江青冈县农村,从小受家人影响,崇拜二人转明星。“看二人转光碟我经常入迷,连饭都忘记了吃,把眼睛都看坏了。”后来同是戏迷的父亲将他送到这里——沈阳小
期刊
滨河百里健身长廊是临沂市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依据临沂市总体发展规划,借助滨水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在提升滨河景观的前提下,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按照经济实用、科学美观的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点、线、面相衔接的布局,坚持公益性、经营性、专业性相结合理念,完善滨河景区全民健身设施,增加滨河景区体育健身功能,努力打造集“亲水休闲、体育健身、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内规模最大、设施
期刊
黄宾虹  1865~1955年,名质,字朴存,号宾虹。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卒于杭州。曾在上海、北京、杭州的美术院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等职务。1954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任命为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民族美术研究所是现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前身。黄宾虹擅长山水画,追求“浑厚华滋”的民族风格、“追踪内美”的创作方式,并创立“五笔七墨”之说。  “追踪内美”
期刊
“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好风光,出产稻麦和高粱”  ——选自上世纪50年代小学课本  济南天生丽质,自古多水,百泉争涌,河流纵横,湖阔泊明,即所谓“济南潇洒似江南”(宋人黄庭坚语)。  在唐代以前,发源于河南王屋山并与长江、黄河和淮河统称华夏“四渎”的古济水从济南北部穿行而过,济水之南的这座城市才有了大名。而趵突泉、五龙潭等众泉还是古泺水的源头,相传春秋时“(鲁桓)公会齐侯于泺”即
期刊
5月16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百日倒计时新闻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张荣在讲话中介绍了大会会务筹备情况。他指出,自2015年1月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以来,会务组织工作在组织架构、人员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形成了举全校之力推动落实此次大会会务的工作格局。2015年4月,山东省专门成立了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
期刊
2015年6月正是“伊斯兰国”肆虐中东一周年之际。一年来,尽管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持续对其进行空袭,但该组织似乎并未元气大伤。在经历了年初短暂沉寂后,近期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伊拉克,5月17日攻占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伊安全部队不战而逃,此前“收复摩苏尔”的豪言壮语烟消云散;在叙利亚,该组织攻占历史古城帕尔米拉,使该组织控制叙利亚一半领土和几乎所有油气田。一年来,该组织还像癌细胞一样不断向其他国家扩散
期刊
在泗水县安山林场葱葱郁郁的植被覆盖下,有一条蜿蜒的公路,顺着山势爬行,直达林场腹地,它的尽头,便是安山林场的场部所在地。这个场部的直接负责人,便是场长李文勇。  “场长”是一个并不常见的头衔,在平时也少有人提及。当问起李文勇到底属于一个什么级别时,他笑着说:“就是场长级。”听到的人都笑了,大家都能听出来其中的调侃意味,但紧接着,李文勇的脸色就严肃了下来,“说实话,我虽然没有什么级别,但我这个‘场长
期刊
流连在泗水山水间,常常被一种生命的景象所打动,那就是随处可见葱葱郁郁的绿色。  山东画报社的航拍机飞行在沟壑陡坡之上,飞行于高山原野之间,翠绿葱茏,是航拍机捕捉到最多的画面。  因为航拍机广阔的视域,我们得缘以鸟瞰的姿态俯视泗水这个生态高地的森林“版图”和绿色“篇章”。  这绿色的背后是泗水拥有值得骄傲的林业数据:截至2014年底,泗水有林地面积80.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8%,高于全省平
期刊
在并不遥远的上个世纪,美国作家塞林格曾经在书里深情地写道:“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就站在悬崖边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便是职责与担当,便是一个人对一个时代所承载的责任与道义。如今,在泗水,就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与山为伴,与树为友,山林的一草一木,都牵挂着他们的心。泗水林业发展的轮廓,他们用足迹和汗水丈量出来的距离。  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