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p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仪进行持续性颅内压监测,获取颅内压变化的客观资料,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手术时机;而对照组患者仅根据临床经验及常规腰穿测颅内压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来指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8±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3±2.9)d;并且观察组的死亡率为12.50%,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53.33%,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连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能有效帮助准确判断患者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指导选择降低颅内压措施,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
  脑部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之一,而重型颅脑损伤作为临床最为严重的损伤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能量消耗的增大以及需求量的增大,并且体内的肌蛋白被大量分解,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高尿素氮和负氮平衡的现象。再者,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颅内高压等继发性损害,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据临床数据报道[1]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50%以上。因此,提高救治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是目前神经外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基于我市医院目前尚无颅内压连续监测手段,主要还是靠临床经验判断病情来指导用药,主观性强,有时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延误抢救及手术时机。而准确可靠的连续颅内压监测,可提供颅内压变化的客观资料,尤其是能及时发现即将发生的急性脑压迫,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和发展,指导用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2]。因此,本研究将对连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1.1.1 研究对象: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70例。
  1.1.2 一般资料:观察组患者(n=40)男25例,女15例,年龄介于26-71岁,平均年龄(45.3±5.7)岁,其中致伤原因为车祸伤者29例,为坠落伤者7例,为打击伤者4例;对照组患者(n=30)男19例,女11例,年龄介于28-74岁,平均年龄(46.1±6.3)岁,其中致伤原因为车祸伤者23例,为坠落伤者5例,为打击伤者2例。可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致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1.3 诊断标准[3]:患者经CT检查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GCS评分介于3-8分,排除头痛严重、意识模糊、血压异常等患者。
  1.1.4 疗效评价[4]:本研究对于预后疗效的评估采用国际通用的CCS预后评分标准作为参考,主要可以分为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状态以及死亡等5个等级。预后较好=良好+轻残;预后不良=重残+植物状态+死亡。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于开颅手术的患者,可于脑内残腔、脑室内或硬膜外放置颅内压监护仪监测探头;对于非开颅手术的患者,可行颅骨钻孔后于硬膜外放置监测探头。对上述患者进行连续性颅内压监测,获取颅内压变化的客观资料,同时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抢救、手术时机[5]。
  对照组:通过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无腰穿禁忌,可常规腰穿测颅内压,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患者病情变化来指导治疗。
  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t检验,以均数(X±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0.05则表示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8±1.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3±2.9)d(t=12.271);而观察组的预后不良率为32.50%,其中死亡率为1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67%、23.33%(χ2=10.28、11.37),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详见下: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33%(χ2=12.16),数据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详见下:
  3 讨论
  颅脑外伤主要是指由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按损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患者颅脑受伤后,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一般以格拉斯哥评分(GCS)小于或等于8分为主要指标[6]。由于大脑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导致颅脑外伤的病情极为复杂,并且变化快,容易引起各种的不良后果,对于患者一旦发生重型颅脑外伤,将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代谢变化,其基本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恢复。
  此外,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发生颅内高压症,可直接影响有效脑灌注,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相关临床研究表示[7],若能在颅内压增高的早期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其对病情演变进展的预测与处理方法的选择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颅内压监测是诊断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机、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临床上最常用的颅内压测量方法主要是病人取侧卧位时做腰椎穿刺术时所测得的脑脊液静水压。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但是当出现脑脊液循环障碍时,所测得的压力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如怀疑颅内压极高有形成脑疝的危险时,则被视为禁忌。而且,腰穿只能反应当时的压力,不能进行连续监测。而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包括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和无创脑电阻抗监测等,可以实现连续颅内压监测,但因为它们均是间接地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估算的颅内压,受年龄、脑代谢状况、颅内病变部位、病种和全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准确性差。因此,通过有创的方法直接测得的颅内各部分的压力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诊断颅高压的金标准[8]。经本次临床资料观察得知,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上采用有创连续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和发展,减少继发性脑损害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死亡率,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国军,韩瑞璋,于烽,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7-29
  [2]刘国华,朱剑锋,刘树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09-119
  [3]王玉海.控制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9):819-822
  [4]黄振林,张维,甄云,等.无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63-2064
  [5]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1574
  [6]王志利,侯林生.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4):3009-3010
  [7]王迪,孟伟,张文辉.颅内压监护在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8):46-47
  [8]曾上飞,吴惺,娄晓辉,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0):178-17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共90例,治疗组62例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对照组28例行宫腔纱布填塞法,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术后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宫腔填塞纱布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定期病历抽查对临床合理输血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750例输血患者,其中375例患者进行定期病历抽查,为观察组,另外375例患者未进行定期病历抽查,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输血合理性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定期病历抽查后,患者输血合理性所占比例为93.7%,在定期病历抽查前,患者输血合理性所占比例为75.5%,存在明显差异,具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CSP)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CSP均经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TVS)确诊。病情较轻9例行全身药物治疗及清宫术,病情较重8例行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术。结论 TVS诊断CSP简单可靠;治疗应个体化;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较重症CSP安全有效。  关键词:切口妊娠;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介入栓塞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间苯三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0例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孕妇,根据患者使用药物将所有孕妇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孕妇。对照组采用常规丙泊酚进行术前静脉麻醉,实验组则在注射丙泊酚之前加用间苯三酚,对比两组孕妇的药物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麻醉效果达到优级69例,宫颈软化程度达到优级43例,术后疼痛情况为优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狂犬疫苗“2-1-1”接种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狂犬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本社区内近2年内33例接种狂犬病疫苗患者,按照“2-1-1”接种程序(观察组),第10d和接种程序结束后15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检测,并与既往年份“五针次法”接种程序36例患者(对照组)同步时间段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患者10d血清抗狂犬病毒抗体阳性率
期刊
摘要:临床检验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针对于这一问题,已经有了相关的专家的意见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提出了其目前的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方式必须要和临床相互结合,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给出两者的关系。在生物学变异的设定检验分析质量指标之下,前提是必须要满足其临床的需要和临床的实用性。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设定  目前来说,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医学一直都在探讨的问题。在临床
期刊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CT检查以其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筛查手段,临床应用日益普及。然而辐射剂量对被照射人群存在潜在的危害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1]。有报道出,全球医疗所致的年人均辐射剂量在过去10-15年里大约增加了1倍,尤其在高度发达的国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2,3]。心血管CTA的低剂量扫描备受瞩目,此方面常用的低剂量技术主要包括降低管电压、根据体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01月至2011年0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肝胆湿热型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胆康胶囊治疗,而治疗组的38例患者利用利胆排石汤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其胆结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效率为76.67%,两组结果对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6年2月~2014年4月产科分娩后出现产后出血147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7例产后出血患者,其中初产妇95例(占64.63%);剖宫产产后出血103例(占70.07%);产后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占53.06%,胎盘因素占23.81%,软产道损伤占23.13 %。结论 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应加强孕期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妊娠并发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燥湿汤治疗胆囊术后慢性腹泻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胆囊术后慢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蒙脱石散剂,实验组应用健脾燥湿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6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个月;有肠鸣、腹胀、呕吐、恶心、嗳气、纳差或腹痛症状;脉沉弦或沉弱,舌质淡、少苔或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