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脚印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冬的黑夜,像夜猫深不可测的眼,幽寂空旷。寒风夹带些许零碎的雨点,呼啸而来。让人先从背心里就觉得有一种冷,像某种怪异的野兽正袭击过来,进而透过皮肉深入到骨头骨节。
  昏暗的路灯下,一排斑驳的梧桐树杂乱无章地左右摇摆着,像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呻吟、挣扎。昔日热闹非凡的住宿区,也因了矿区的搬迁而冷落得近乎有了一丝阴森的感觉。或许是年久失修,更或许是少了人气的原因,那一幢幢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且抗八级地震的三居室干部楼,也已然到了迟暮之年,在这个季节里静如死水。
  偶有几缕昏黄的灯光透出,那或许是一些恋旧的老人,不舍离去选择了留守。他们中有的两两相伴,有的则失去了另一半,独自一个人凄凉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她,从一个老姐妹家里出来的时候,已快深夜十二点了。一股寒气逼来,不由得打了个冷颤,裹了裹稍稍有点宽大的外衣,双手交叉抱在一起,弓着腰加快脚步,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六楼。
  楼道的灯被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发出微弱的一点点光。她掏出钥匙,很熟练地打开了自家的那道大门。
  客厅的灯,亮着,那是她出门之前故意没有关掉的。推开其中一间卧室的门,随即打亮了灯。一个绾着青纱的相框映入眼帘,相框里的他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正望着她,脸上也还是那份和蔼可亲的微笑。她有些累了,毕竟是要七十岁的人了,一口气爬到六楼。对着黑白照片,她坐在了沙发里,呆呆地看着对面的他。
  房间里的摆设、家具一成不变。用橡皮筋蘸上颜料印出花型的立柜、高低床,那是他当年亲自从伐木场拉回木料请木匠精心打造的,当时不知让多少人羡慕眼红,只是现在有些老土得掉渣。三口大小不一的木箱,从大到小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墙角的一边,是为他们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小的装满了他的宝贝——一本本厚厚的《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跟随他从军、退伍到参加工作,再到成家立业。大的是她嫁给他时唯一的嫁妆,之后就成了他们的百宝箱。他们奖状一样的结婚证,他的军人证、退伍证、第一本驾驶证,她给一家老小做鞋的鞋样,织毛衣的样书,还有孩子们的生辰八字,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笔笔极其宝贵的家产,一直收藏到现在。桌面有些模糊的写字台上放着一盏古老的台灯,茶几上的烟灰缸再也没有了烟灰和烟头。她的眼角湿润了,揉了揉鼻头,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熄掉灯走进了另一间卧室。
  他走了小半年,这是她第一次回家。她太想念他了,他们拗不过,同意她回去看看。
  夜,越来越深,也越发的感觉到冷。简单地洗漱后钻进被窝,暖和倒是暖和了一些,只是之前的困意却莫名地缓减了不少。看来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以为去朋友家聊天会分散心思不会再时时刻刻地去想他,会学着接受生与死的离别,以为晚些回家就会很快地入睡一觉到天亮。可是闭上眼,满脑子全是他的影子,是他们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往事像汹涌的洪水一泄而出无法阻挡。
  “嘭”,一声竹子破裂的声音发出,真真切切。大半夜的,整个房间寂静得连她自己的呼吸声都能听见,这绝对不是幻觉,那是哪来的声响?顿时,她睡意全无,整个人都警觉了起来,这分明就是从房间的某个地方发出来的呀。她好像有点怕了,双手抓紧被子,不敢睁眼。
  紧接着,又是“嘭、嘭”的两声,这就是竹子破裂的声音。她是农村长大的穷孩子,自小就会用竹子编织背篼、簸箕一类的农用品,所以对竹子破裂时发出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只是,这不是农村,而且家里根本就没有竹子之类的东西,怎会有这样的声音,又是从房屋的哪个地方发出来的呢?心提到了嗓子眼,一丝冷汗冒出。本能地打开了灯,这个时候只有光亮能给人一点安全感,会让人少一些恐惧。瞅瞅四周,一切安然无恙没有什么异样的地方。客厅、厨房、卫生间,包括阳台以及另一间空着的卧室,都一一地查看了一遍,一切都是如此的正常。对,他们的那间卧室,现在是独属于他的那间卧室。她有些胆怯地走了进去开开灯,看了看相框里的他,再扫视了一遍房间,依然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房屋里所有的灯都被打开了,是要把这声音的来源查个水落石出,还是要给自己壮壮胆?恐怕此时连她自己也搞不明白,只是从打开第一盏灯的时候起,这声音就没有再响起过。
  在这个家生活了几十年,从没有发生过这样蹊跷的事。现在他走了,居然,莫非……只是下意识地想了想,就觉得头皮一阵发麻,赶紧关掉所有的灯,有些踉跄地走回到之前睡的那间卧室。躺在床上,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望着天花板,精神高度地集中且紧张。时间走得好慢好慢,一分钟,又一分钟,再一分钟,没有任何声响。“我就知道不会是这样”,正当她心里稍稍有一丝安慰的时候,“嘭嘭嘭、嘭”那个声音再度响起,比之前来得更强烈更真切。这个真真实实存在的声音,确实是来自家里某一个地方。猛地从床上弹起来,按开了床头的开关。愣愣地抱着双膝坐在床上,头无力地耷拉在双膝上,憔悴的脸有些不自然地抽搐着,嘴唇泛着一丝紫色微微的颤抖。“是,肯定是他,他知道我回来了,去了那边的人是见不得光亮的,不然怎么关掉灯他才出现。是在怪我这么久了才回家吗?怪我把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里吗?”这一刻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泪水奔涌而出,呜呜的哭泣声飘出窗外合着北风在凄冷的夜空上久久地飘荡。
  “要不要请个人来看看?”她在电话里告诉了我们昨晚所发生的一切。难道真的有这么邪乎?晚上,我回到家和她一起睡在她昨晚睡的那间床上,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离奇古怪的情景再现。
  原来,只是虚惊一场。是那间屋里的塑料灯罩,由于长年累月的烘烤产生了热胀冷缩。所以当把灯熄灭了之后,热度稍稍褪去灯罩一收缩,就发出了破裂的嘭嘭声,灯罩上那几条新鲜裂痕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把灯罩取下后,那种声音就销声匿迹了。
  虽然谜底揭开了,但她还是打心眼里认为那就是他,是知道她回来了高兴?是随着也一道回到了家?或许……
  “不要再回去住了,以后回来了就和我们住在一起。”“不,你们不懂,我回来就是奔着这个家的。”“那你一个人住在那里……”“我已经是这把年纪的人了,回来一次就少一次了,趁我现在还能走动就多走动走动吧,只怕以后想走都走不了了。”这样伤感的话语让我、我们无言以对。
  沉默片刻之后,她抬起头再度望着相框里的黑白相片。“他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奔波劳累,到老了老了该好好在家享福的时候了,却得了这么个绝症,这家医院住了住那家,连最后都没能在自己的家里闭上眼。”“现在去了那边好像都还没有清闲下来,开了一辈子的车,走过许多的路,留在这世上的脚印太多太多,恐怕一时半会儿是收不完的,昨晚他多半是回来收脚印来了。”
  “收脚印?”
  “是的。”
  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人过世之后灵魂要把平生走过的路再走一遍,捡回留在世上的每一个脚印,不然不得超生。
  她跟随他,从老家威远来到石棉新康,再搬迁到绵阳,从郁郁葱葱的青年走到如火如荼的中年,再携手相伴到两鬓斑白的老年。现在,他走了,留下她一个人,留给她在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他们一路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一同分享过的喜怒哀乐和无数美好的回忆。踩着往日点点清晰的脚印,她依然能够感觉还和他在一起,不曾分离。她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他们所到过之处就有他的存在,有他相伴左右。我似乎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回去老家看看,哪怕老屋早已不见了踪影,每年要回新康的家住上十天半个月。回忆是一种生活,生活本身也在回忆。
  她也不想像他一样到了那边都还在为收捡脚印而不辞辛苦,得不到安生。为什么一定要在离开人世间过后才来做这些事情呢?何不在有生之年就开始慢慢捡起自己的一个个脚印,以后就能安安心心地又和他一块儿生活了呢?何况,还能在这一路中与他相遇,可以共同来捡拾留在人世的脚印,像当年一样相扶相持,相互依赖和帮助。今生修得的同船渡共枕眠不止在人间也在天堂。
  一个到了古稀之年的人,能一路路捡拾着自己的脚印,一路路走回到自己的曾经与过往,然后再走回到生命之初,才算得上是幸福完美的一生吧!
  也许,只有把自己留在世间的脚印都收完了,后来人,才能更好地行走吧?
  再也许,才能在来世把人间重新走一遍!
其他文献
@十耘 省电视台回访困难户增收情况,点名要去屎蛋家。县里压乡里,乡里盯村里,村主任连夜教屎蛋怎么说。省电视台的一来,问屎蛋:“年收入多少?”屎蛋盯着村长:“两,两万。”“感谢谁?”“感谢党。”“你的梦想是什么?”村长手心发汗,这个题没准备。屎蛋眼也没眨:“做梦都想吃白馍馍!”@懒懒的FENG 奶奶在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一张六十年前的照片,然后央求我带她去剪头发。理发店里,奶奶指着照片里的自己
3月24日下午,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学生合唱团的32名同学与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成都市少儿艺术学校等学校的同学们一起,举行了以“古韵琴台,欢乐四海”为主题的中美青少年大
据说当年为了突出宣传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只说他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把他当时已拥有了皮夹克和手表的事实隐去了。如果这可以说是我们历来就有“为尊者讳”、“溢美隐恶”的
每年清明节前后,江西九江县新塘乡及周边乡镇的中小学生总会到魏第全烈士墓前祭扫,接受革命精神洗礼。魏第全很小的时候,便跟着胞兄魏第应一起上山放牛和砍柴。因受到当地恶
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这是近年来许多宣传和理论文章对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概括。笔者认为,这种概括虽然突出了劳动和贡献在人的价值中的地位,但却未免有简单化和
赞颂妈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妈妈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以前我很喜欢我的妈妈,因为她朴实、能干、有进取心,可现在的她,却……小学毕业时,我取得
核心提示:大自然拥有自我修复系统,也有自我进化系统,任其自然而然发展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国家公园的概念先后在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被称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种标志。在2016年,继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后,有关部门拟在吉林、黑龙江交界处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力挽珍贵野生动物陷入“绝种危机”。  国家公园是100多年前美国始创的一种保护地模式,能较
我上初二那年,父母离婚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6月24号。放学后,我刚走出教室就看见了风尘仆仆的父亲。我真傻,看见父亲提了许多水果来学校看我,只是一个劲地高兴,竟然没有
“当我呱呱坠地,”“当我看见了你小小的身体,”“当我有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时,”“当我的‘世界’多了一个你,”“我发现,我的身影出现在一片黑色之中。”“从此,我的瞳孔
“三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本世纪40年代产生的三门横断科学,它们具有跨学科的方法论意义。把“三论”的基本思想观点中蕴含的具有哲学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