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会梳理酒店的类型与其建筑的特征,并且分析其内部流线,探讨建筑设计能够如何符合酒店经营与管理的需求,在平面布局与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酒店建筑;建筑形态;平面布局
城市主管部门、建筑设计、投资者、城市主管部门与酒店管理者等许多方面都是酒店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矛盾经常存在于这些要求之中,如果对于这些要求处理不当,酒店运营与建筑形象的双赢难以实现。酒店的建造过程与方案讨论是笔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因此深切了解建筑设计会对酒店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感受有助于推进酒店建筑设计的工作。
1、设计对象深入了解
众多的酒店类型,对其分类的方法也有许多。所以设计者对酒店类型的设计需要对酒店的特点、类型及与其他酒店的区别进行判断。这一判断需要根据客源市场、投资规模与选址条件的不同来划分酒店的类型。只有对设计对象的明确,设计者才能在设计中走直路。酒店类型的不同,导致其会议、餐饮、客房、及娱乐等设施配置相差较大,如果生硬的套用其他类型的配套模式,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还会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困难,设计师对此点需要格外重视。
2、功能流线在酒店中的分析
确保酒店品质的关键是对酒店中各种流线进行合理的安排。流线交叉等问题的产生会造成酒店品质下降的后果。应该铭记:第一,垃圾、物流等流线的转运不应与客人流线并行或者交叉;第二,客人流线不能同服务流线并行;第三,传菜流线与物流垃圾的转运不能并行或者交叉;最后,客人流线最好与消防逃生路线并行。各种流线的线路选择应该慎重,这关系到酒店以后的经营难度,良好的流线路线会使酒店经营变得更加有序,使得客人对酒店的印象更为良好,吸引客人的再次消费。所以对功能流线的设计必须重视,对流线需要合理的安排。
3、酒店建筑的形态设计
3.1楼体曲面设计
对于将外墙设计为曲面形式的一些酒店,虽然有利于建筑造型的不拘一格,但是在平面上分析,客房表现为扇形会导致外墙的曲率半径较小,导致对客房进行布局较为困难。为方便客房的后期维修需设置管道井在客房的入口,管道井紧贴卫生间设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客房入口在宽度方面是极为有限的,甚至有时只能够对衣柜进行排布,导致客房深处排布卫生间,减少了客房的观景位置。所以,合理控制外墙的曲率半径在建筑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
3.2大堂的空间尺度与利用
迎接访客与客人出入及入住手续的办理的重要场所就是酒店的大堂。大堂是酒店建筑的一大特色,通常在此与其他酒店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大堂的设计在中国许多的高档商务酒店通常设计的尺度巨大且气派豪华,但是在欧美国家的同类酒店凭借服务的优质与设施的完善和艺术品位的特殊会更加吸引客人的青睐,即使大堂的设计较为逊色。所以就个人观点,笔者认为大堂的面积不必过大,完善的设施与优质的服务更应该是酒店需要注意的重点,而不是刻意的对大堂进行装饰与美化。假如大堂一定要豪华气派,可以综合大堂、鲜花店、精品店与西餐厅等配套的功能,对经营内容进行了充实,又对大堂的豪华进行了保持。实现共享和充分利用大堂的空间,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由于酒店大堂需要高大空间,其上方往往作挑空处理,在消防分区时需要建筑设置防火卷帘或防火玻璃对挑空区域进行封闭,会增加建筑造价并且给装修带来困难。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酒店大堂邻近主楼独立设置,既可以减少柱子的数量改善空间效果,又降低投资造价,同时也为内部装修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3.客房朝向设计
住宅设计中采光良好的一侧通常需要布置主要的房间,这是考虑长期的居住,但是针对酒店的设计,最好的选择不一定是正北、正南的朝向。多数客人因为白天外出晚上回酒店休息而不在意客房的采光。并且正北、正南的朝向在过渡季节中会导致酒店供暖的困难,在酒店中空调系统的两管制会因为北、南向客房的温差大而难以确定供、停暖的时间。因此建议如果没有室外风景或者临街,更适合酒店经营的布局应该为客房进行均衡采光的布局。
3.4客房层层高设计
走廊是客房层中最为紧张的区域,因为顶棚中安装有空调管道、新风管道、强电线槽、消防主管道、弱电线槽等管道与照明走廊的灯具,某些情况下消防枪支排烟管道也要安装在走廊中。所以在对客房高层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楼板与梁的厚度考虑,还要对装修造型与设备管道的所需高度进行考虑。为了降低造价并增加楼层数,一些酒店项目在限高条件下讲3.3m作为客房层的高度设计。柱距9m的梁厚度一般不会低于0.8m,梁下需要安装所有的纵向管线,横向宽度的限制下,最占高度的空调新房管道一般在0.5m左右,即使灯池不设计在装修走廊顶棚,即使是石膏板加上轻钢龙骨至少占据0.1m,而且装修灯具还必须放弃装修效果,计算后发现,走廊在装修过后净高只有1.90m,高度与宽度的视觉效果是酒店客房考虑的因素,走廊的截面过于扁平,会导致欠佳的视觉效果,还会导致客人产生压抑的感觉。所以建议客房层设计高度时酒店要注意高度要不低于3.9m。
4、平面布局设计
4.1柱间距
长期的实践发现,内容和布置在酒店的客房中设计相对固定,变化一般存在于平面的长度比。墙体中心线通常以柱子的中心线作为客房间的分界线,所以柱距会限制客房平面的宽度,8.4m与9m等为常用的尺寸。平面布置在客房中,通常除去0.3m的卫生间墙体、0.6m的管道井、0.3m的客房隔墙后,1.2m宽的客房内的小走廊、0.8m的坐便器以及1m左右的淋浴间还需设置。所以4.8m为客房平面最小的宽度尺寸,对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后,笔者个人认为利于客房内容分布的柱间距为8.4m或者9m。
4.2同层厨房的需求与意义
饭店与酒楼的通常做法是在餐厅旁设置厨房。但是某些设计师为节省地面上的优质空间而将厨房设计在地下室,菜品通过若干个食梯向上传送。虽然这样做会节省出更多的经营面积,但是酒店的本质是菜品的质量。越高端的酒店,客人通常就越重视酒店菜品的质量。所以不能忽视酒店的本质,建议餐厅的旁边依然设置为厨房。
4.3宴会厅设计
酒店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是宴会厅,最小面积通常为800m,層高通常为8m,整个空间无柱是宴会厅最大的特点,所以只能独立设置或者设置在裙房顶层。面积紧张的情况下,一些酒店为使功能配置要求得到满足,设计宴会为3-5层,大量人流疏散的问题由此产生。宴会厅为800m以上的可容纳人数通常为400人以上。此外,舞台背板与展板在大型活动中必不可少,导致危险与困难产生在垂直运输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宴会前厅的作用在设计中必须得到重视。宴会前厅在大型活动的开场及散场时通常要发挥缓冲人流的作用,在产品展示会或者产品发布会中会需要进行产品的展示。使用走廊代替前厅甚至对前厅的忽视都是不合适的,通常情况下,宴会面积的40%为宴会前厅的最小面积。
关键词:酒店建筑;建筑形态;平面布局
城市主管部门、建筑设计、投资者、城市主管部门与酒店管理者等许多方面都是酒店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矛盾经常存在于这些要求之中,如果对于这些要求处理不当,酒店运营与建筑形象的双赢难以实现。酒店的建造过程与方案讨论是笔者曾经亲身经历过的,因此深切了解建筑设计会对酒店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感受有助于推进酒店建筑设计的工作。
1、设计对象深入了解
众多的酒店类型,对其分类的方法也有许多。所以设计者对酒店类型的设计需要对酒店的特点、类型及与其他酒店的区别进行判断。这一判断需要根据客源市场、投资规模与选址条件的不同来划分酒店的类型。只有对设计对象的明确,设计者才能在设计中走直路。酒店类型的不同,导致其会议、餐饮、客房、及娱乐等设施配置相差较大,如果生硬的套用其他类型的配套模式,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还会在经营的过程中产生各种困难,设计师对此点需要格外重视。
2、功能流线在酒店中的分析
确保酒店品质的关键是对酒店中各种流线进行合理的安排。流线交叉等问题的产生会造成酒店品质下降的后果。应该铭记:第一,垃圾、物流等流线的转运不应与客人流线并行或者交叉;第二,客人流线不能同服务流线并行;第三,传菜流线与物流垃圾的转运不能并行或者交叉;最后,客人流线最好与消防逃生路线并行。各种流线的线路选择应该慎重,这关系到酒店以后的经营难度,良好的流线路线会使酒店经营变得更加有序,使得客人对酒店的印象更为良好,吸引客人的再次消费。所以对功能流线的设计必须重视,对流线需要合理的安排。
3、酒店建筑的形态设计
3.1楼体曲面设计
对于将外墙设计为曲面形式的一些酒店,虽然有利于建筑造型的不拘一格,但是在平面上分析,客房表现为扇形会导致外墙的曲率半径较小,导致对客房进行布局较为困难。为方便客房的后期维修需设置管道井在客房的入口,管道井紧贴卫生间设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客房入口在宽度方面是极为有限的,甚至有时只能够对衣柜进行排布,导致客房深处排布卫生间,减少了客房的观景位置。所以,合理控制外墙的曲率半径在建筑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
3.2大堂的空间尺度与利用
迎接访客与客人出入及入住手续的办理的重要场所就是酒店的大堂。大堂是酒店建筑的一大特色,通常在此与其他酒店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大堂的设计在中国许多的高档商务酒店通常设计的尺度巨大且气派豪华,但是在欧美国家的同类酒店凭借服务的优质与设施的完善和艺术品位的特殊会更加吸引客人的青睐,即使大堂的设计较为逊色。所以就个人观点,笔者认为大堂的面积不必过大,完善的设施与优质的服务更应该是酒店需要注意的重点,而不是刻意的对大堂进行装饰与美化。假如大堂一定要豪华气派,可以综合大堂、鲜花店、精品店与西餐厅等配套的功能,对经营内容进行了充实,又对大堂的豪华进行了保持。实现共享和充分利用大堂的空间,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由于酒店大堂需要高大空间,其上方往往作挑空处理,在消防分区时需要建筑设置防火卷帘或防火玻璃对挑空区域进行封闭,会增加建筑造价并且给装修带来困难。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酒店大堂邻近主楼独立设置,既可以减少柱子的数量改善空间效果,又降低投资造价,同时也为内部装修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3.客房朝向设计
住宅设计中采光良好的一侧通常需要布置主要的房间,这是考虑长期的居住,但是针对酒店的设计,最好的选择不一定是正北、正南的朝向。多数客人因为白天外出晚上回酒店休息而不在意客房的采光。并且正北、正南的朝向在过渡季节中会导致酒店供暖的困难,在酒店中空调系统的两管制会因为北、南向客房的温差大而难以确定供、停暖的时间。因此建议如果没有室外风景或者临街,更适合酒店经营的布局应该为客房进行均衡采光的布局。
3.4客房层层高设计
走廊是客房层中最为紧张的区域,因为顶棚中安装有空调管道、新风管道、强电线槽、消防主管道、弱电线槽等管道与照明走廊的灯具,某些情况下消防枪支排烟管道也要安装在走廊中。所以在对客房高层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楼板与梁的厚度考虑,还要对装修造型与设备管道的所需高度进行考虑。为了降低造价并增加楼层数,一些酒店项目在限高条件下讲3.3m作为客房层的高度设计。柱距9m的梁厚度一般不会低于0.8m,梁下需要安装所有的纵向管线,横向宽度的限制下,最占高度的空调新房管道一般在0.5m左右,即使灯池不设计在装修走廊顶棚,即使是石膏板加上轻钢龙骨至少占据0.1m,而且装修灯具还必须放弃装修效果,计算后发现,走廊在装修过后净高只有1.90m,高度与宽度的视觉效果是酒店客房考虑的因素,走廊的截面过于扁平,会导致欠佳的视觉效果,还会导致客人产生压抑的感觉。所以建议客房层设计高度时酒店要注意高度要不低于3.9m。
4、平面布局设计
4.1柱间距
长期的实践发现,内容和布置在酒店的客房中设计相对固定,变化一般存在于平面的长度比。墙体中心线通常以柱子的中心线作为客房间的分界线,所以柱距会限制客房平面的宽度,8.4m与9m等为常用的尺寸。平面布置在客房中,通常除去0.3m的卫生间墙体、0.6m的管道井、0.3m的客房隔墙后,1.2m宽的客房内的小走廊、0.8m的坐便器以及1m左右的淋浴间还需设置。所以4.8m为客房平面最小的宽度尺寸,对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后,笔者个人认为利于客房内容分布的柱间距为8.4m或者9m。
4.2同层厨房的需求与意义
饭店与酒楼的通常做法是在餐厅旁设置厨房。但是某些设计师为节省地面上的优质空间而将厨房设计在地下室,菜品通过若干个食梯向上传送。虽然这样做会节省出更多的经营面积,但是酒店的本质是菜品的质量。越高端的酒店,客人通常就越重视酒店菜品的质量。所以不能忽视酒店的本质,建议餐厅的旁边依然设置为厨房。
4.3宴会厅设计
酒店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是宴会厅,最小面积通常为800m,層高通常为8m,整个空间无柱是宴会厅最大的特点,所以只能独立设置或者设置在裙房顶层。面积紧张的情况下,一些酒店为使功能配置要求得到满足,设计宴会为3-5层,大量人流疏散的问题由此产生。宴会厅为800m以上的可容纳人数通常为400人以上。此外,舞台背板与展板在大型活动中必不可少,导致危险与困难产生在垂直运输的过程中,相关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肯定。宴会前厅的作用在设计中必须得到重视。宴会前厅在大型活动的开场及散场时通常要发挥缓冲人流的作用,在产品展示会或者产品发布会中会需要进行产品的展示。使用走廊代替前厅甚至对前厅的忽视都是不合适的,通常情况下,宴会面积的40%为宴会前厅的最小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