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距离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隧道精准地质勘察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隧道建设(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5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弥补传统钻探勘察方法存在的不足,更加精确地对隧道围岩信息及岩体应力分布特征进行探测,提出将非开挖管道建设的水平定向钻进技术(HDD,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用于隧道地质勘察的新方法,并给出采用HDD进行隧道地质勘察的详细技术方案,即先沿着隧道设计轴线钻1个水平定向钻勘察孔,并在孔内开展间断取心、水压致裂、综合测井和孔内电视等相关测试,利用测试结果对隧道设计轴线围岩的岩性变化、断裂破碎带分布范围以及隧道涌水情况进行精确判断。最后,将HDD用于天山胜利隧道地质勘察工程
其他文献
川藏铁路具有高海拔、高寒、地质条件复杂、超长隧道众多、隧道埋深大、辅助坑道设置条件差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隧道工程的顺利推进将是川藏铁路成功修建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解决对盾构隧道连续倒塌的力学原理和破坏特征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单个案例分析、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3种方法对盾构隧道在出现连续性倒塌时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国内外5起重大盾构隧道倒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结构破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非比例性和连续性特征,具有连续性倒塌的本质。通过多起典型倒塌事故案例的事故树分析表明:盾构隧道连续性倒塌往往是位于特定地层条件下的衬砌结构发生渗漏水的结果。最后,通过事件树分析法,将盾构隧道连续倒塌的过程分为四级事件,对隧道结构倒塌过程中水土流失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
为解决盾构隧道环缝接头在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易发生破坏的问题,以某斜螺栓连接大直径盾构隧道环缝为例,通过足尺试验方法,揭示该隧道环缝的破坏机制,随后采用计算力学方法,将足尺试验获得的结论推广到构造类似的其他斜螺栓连接大直径盾构隧道环缝。研究结果表明:斜螺栓连接大直径盾构隧道环缝的破坏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环间剪力由静摩擦力平衡,环缝抗剪刚度很大;第2阶段在环缝剪力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错台有所发展,环缝抗剪刚度接近于0,主要是由于斜螺栓与螺栓孔之间的间隙;第3阶段环缝剪力增量由斜螺栓承担,环缝抗剪刚度随斜螺栓
下穿既有建(构)筑物工程施工逐渐由暗挖小断面施工发展为大断面施工.为有效控制下穿既有建(构)筑物的变形从而确保施工安全,有必要对下穿方案、变形情况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
为探究三维工程路线在Revit建模空间中的生成原理,分析不同建模方法所生成路线数据的精度问题,以复杂设计线路中心线为研究对象,采用确定性与随机性精度验证方法,结合Autodesk平台中Civil 3D、Dynamo软件辅助对Revit空间曲线建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Revit在二维多段线升维过程中,系统自动将多段线转换为三次(4阶)、权重为1的NURBS空间曲线,实现相邻单位多段线首尾过渡平顺。2)B-Cad法精度误差变化幅度最大,x方向达到15 mm,B-Cad与C-S法在z方向受设计纵断面圆曲
为查明川藏铁路通麦至鲁朗段工程地质问题,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在分析遥感释译和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物探、钻探、地应力测试和室内岩石试验,针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具有的高地应力、高地温和水文地质问题3大特殊区域地质问题,开展通麦至鲁朗段隧道选线工程地质研究,提出该段工程地质选线原则。综合分析表明:帕隆藏布北岸CK方案在区域稳定性、地应力和地温等多方面均优于两跨缝合带C1K方案。
针对深埋富水隧道排水过程对周边围岩渗流场扰动问题,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明隧道排水条件下围岩渗流场分布规律,提出围岩渗流扰动高度概念;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明确不同因素(水头高度、围岩渗透系数、隧道排水率)条件下围岩渗流扰动高度变化规律;其次,采用数理拟合方法,给出围岩渗流扰动高度分段计算方法;最后,采用室内相似试验,对所提出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隧道排水后会对围岩渗流场产生扰动,但渗流场扰动范围仅在隧道拱顶以上一定高度内存在,即围岩渗流扰动高度。2)围岩渗透系数、水头高度、隧道排水
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工法包含盾构法和顶管法2大类。为分析机械法和既有冻结法工艺的异同点,以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盾构隧道21座联络通道为背景,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构安全性、环境影响、施工工效、能源消耗等。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将不同工法的主隧道结构保持一致,保证了主隧道结构的标准化;2)不同工法施工均能满足功能、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3)机械法相对于冻结法施工引起的主隧道收敛变形更小,更有利于结构安全;4)在同等条件下,机械法施工时间约为冻结法的1/2,同时冻结法每延米联络通道耗电量约为机械法的10倍。
为解决长距离单车道隧道幽暗湿滑环境司机视线受阻、多车辆行车风险大及运输效率低等问题,通过长距离隧道无线通信传输及定位信息计算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车辆自主避让算法,构建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研发车载调度指挥终端,为车辆相向行驶时提供避让提醒、同向行驶时提供车辆跟车距离提醒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了现场隧道车辆相向行驶提前20~35 s的避让预警,同向行驶跟车50~200 m的精确定位及防追尾提醒,降低了长距离大坡度皮带机出碴单车道隧道无轨运输车辆的行驶风险,提高了隧道施工现场车辆调度管理的能力,保证了施工现场物料安
自1968年首个斜井TBM项目--瑞士Emosson项目开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斜井TBM项目。截至目前,国外有76个斜井项目采用TBM施工。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