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与艺术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an8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假的一天,我跟着阿姨去上海参加一个会展。
  到了绍兴北站候车厅,春运的大潮已经退去,人们没有显得那么匆忙。
  走上月台。冬日的风微冷。月台的空气就像清晨起床面向朝阳的空气,总给人一种新鲜的向往。蔓延的铁轨,暗示着远方。没有来的,以及将要去的。启程的时候总是不会想到归程,即使故事的结尾早已写在开头。
  走出地铁口去酒店,到了以后略感失望——网上拍出来的显得气势恢宏的城堡,居然成了老房子和天桥包围下的一个小庄园。似乎是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欧式的建筑上都挂起了红灯笼,窗子上贴了窗花,看似中西合璧,实则生搬硬套毫无美感,做个类比就是,不是把西装改成了中山装,而是在西装上缝了些福字。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想走出去,却懒于动脑,只是用着那几个元素符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但也止步于此。传统文化想要真正体现出内涵,不能只满足于表层的引用。进了大厅,空调是真的热,办好入住进了房间,内景不过是一般酒店的标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我对沉重的窗帘外的世界一无所知。房间里是恒久昏黄的灯光,拉开窗帘以后才发现外面是雨天,阴沉沉的。去吃早餐,菜式一般,主要就是環境好。整体以红木为基调,显得温暖大方,欧式的落地窗,蓝色玻璃以黑色的窗框分隔,添一点冷色。既有巴洛克式建筑的华丽和复古感,墙上的青花瓷盘和老上海的一些物件又融合了近代上海的气息。人在这种环境下动作都小心翼翼,说话都放低音量。
  吃完早饭后我们去看LV的展览,这种展览的内景设计得很好,大家都是抱着拍照的心态去的。展览是按品牌设计师的生平,按时间顺序纵深安排的。开头先看到几个很大的老旧的旅行箱,跟以前家里装衣服棉被的那种箱子差不多,不过它们是用上好木材打造成的,还有黄铜,所以很有厚重和沉淀感。本来心思都放在臭美摆拍上,可后来随便看看就入迷了,反而不想拍照了。简介上有包的材料说明及设计者。看着实物,再把材料和实物进行对照,别有趣味。摩洛哥山羊皮,这个名词没听过,看看包,包上皮革的纹路泛着白光。还有什么涂层帆布,或是牛皮。不同的材质似乎对应了不同风格和年龄,各有生命。每一个产品都是设计者精雕细琢的作品,所以你盯着它看,就会感受到蕴藏于其中的设计感,无论是外形的完美无缺还是不同材质散发出来的不同意味。而更为一个产品增色的是它背后的故事,一个产品的价格为什么会被炒得很高,有时就是因为它背后的故事,有了故事就有了情怀。于是,它对人的吸引就不只是视觉审美上的了。有了一种情怀,这产品好像就散发出一种光芒,因为它有了一种文化上的积淀。这就体现了文化的力量。现在很多品牌之所以价格很高,人们还趋之若鹜,是因为这些品牌一开始的营销方法,就是用文化攻克人的精神防线。品牌营销用得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讲故事。香奈儿把创始人可可·香奈儿的人生经历拍成短片,并告诉你,这才是优雅的女人。这是优雅的女人用的香水,穿的衣服。于是女人们纷纷解囊。
  看完展以后去了一个叫“萤七人间”的网红餐厅。到了地图上的地点,下车后前后找了找,什么标志都没看到。问了人后,我们拐进了一条两旁是竹林的小路,结果走到底只不过是一幢小小的玻璃房,里面什么也没有,我开玩笑地说是不是进去就能把我们传送到哪个地方?于是我们退了出来,看到旁边有向上的楼梯,走到顶,像武侠片里那种机关门,有九个散着黄光的孔,阿姨按网上的密码按了第8个和第6个,旁边的墙就慢慢移了开来,活久见,就像秘密基地一样。我们愣了一会儿,进了里面,真是别有洞天。左边是一列摆满酒的吧台,右侧就是大厅,大厅两层的大落地窗外是竹林。我们上了二楼,建筑整体用的黑色水泥,配上白色的桌布,以及玻璃,还有绿色的竹林,呈现出简约的设计感。值得一提的是厕所,我走到厕所所在地,幽暗弯曲的通道里有一扇扇铁门,我推了好几扇门没推进,想这门是不是也有密码,但我就是没看到在哪里输密码,于是我去叫阿姨,她对着一扇拉开门以后的整面玻璃手足无措:“怎么跟鬼屋一样?”最后随手一推另一扇门,开了,原来其他间有人。那扇玻璃和那个林径尽头的玻璃房一样,是设计者开的玩笑。在建筑艺术中也能发现俏皮和玩笑,就像作家写着写着冒出一句俏皮话一样,这就是建筑语言的一种。这个建筑设计师是艺术家,他不为盈利设计,他只为艺术设计。现在那么多平地而起的商品房,不免要自惭形秽了。一个好的建筑,你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以及它自带的气质,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气沉沉。艺术真是神奇,它们总是在本质上有着共通之处。像能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看到作家人格一样,我似乎也在建筑背后看到了设计师的人格——那一定是个不拘泥于世俗的老顽童。
  (指导教师:李春娜)
其他文献
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无论是主题的高度提炼、结构的精心安排,还是情节的巧妙设置、场面的合理布局,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塑造.只有把人物塑造好了,主题才能突出,剧情才能
我厂使用的6НП砂泵的密封很不合理,多年来漏水跑煤现象严重(有时每小时跑煤一吨以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工人们打破洋框框,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将原设计采用的离合器密封
编者按  校园的钟声叮当叮当,交织过多少美梦  寒窗的日子早已远扬,回忆总是神伤  园里的林木郁郁苍苍,树下的梦知多少  梦中的伴侣虽已远离,梦却依然芬芳  ……  秋意渐浓的九月,是学校里新旧交替的时节。相逢与离别,伴着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毕业生们已经告别快乐而又不乏沉重的中学时代,跃入了另一个全新的领域;新生们带着稚嫩与青涩跨入高中校门,在新环境里接受挑战,意气风发;老生们则升入更高的年级,距
期刊
“你好,位置是随便坐的么?”略沙哑的男生嗓音,普普通通。  “大概是吧。”我抬眸看去应了声。他便坐在了旁边一组。我又垂下头背《师说》。  新班级是八班。新同学一个也不认识。我看到他们一个个走进来,相识的像找到了家人一样欢聚在一起,不认识的大多也是跟我一样随意找了个位置。  身高让我坐了九年的第一排。现在头一次坐在第五排。组位也偏中,差不多算是个中心位置,扫一眼大致就能看到大半个班级,我超级满意这个
期刊
像风吹过夏天,像糖甜了童年。翻开了风雨古老的记忆,聆听着花朵成长的秘密。我们,年少如初。  踏着淡淡清凉的春风,步履在鹅卵石铺成的阡陌之上色彩斑斓,恰似青春韶华的我们心中怀有的昂扬激情。有时俯身,想轻嗅花朵混合着泥土的清香;有时驻足,想凝视小草应和着微风的纤柔舞姿。喜欢独自坐在校园长廊,伸手,触摸略有时光印记的白壁;侧耳,倾听富有生命律动的鸟啼;仰头,眺望带有无限遐思的天空。那蔚蓝色的光晕,像是我
期刊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尽管金属与金属碰撞,发出如风铃般优美的声响,但是仍止不住我内心的怒火。“我的天,这什么破门啊,完全是一堆破铜烂铁。”我气愤地用脚踹了踹这扇令人扎心的破门,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应。“OK,fine。”我呆呆地望着这扇高冷的门,不管我怎么使劲扭转,它都不肯松口。“我告诉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脑子一热,指着这扇门狂骂。  “你想想我已经被你害了多少次了!”我愤愤地骂,想到这个学
期刊
怀念秋千。  不觉便到了四月。我揉揉眼,拉开帘子,聚拢在阳台上的春光涌进来,房内一下子亮堂起来。前几日的天气都差不多,今日却格外明朗。我不愿出门,也许是因为青春年纪的人不该有的“情怀”。我不常出门,并不是惧怕世界的变化万千,而是觉得窗外并没有什么可看的景致,倘若有,也寻不见合适的人一同来赏。  2001年3月31日,我在春意醉人的时序里出生。第二日,便是四月的初端。四月,是最能呈现江南婉约柔情的时
期刊
晨光熹微,峰峦雾润。青岩山在一剪鱼肚白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山的轮廓阴影起伏跌宕,颇有斑驳的水墨中写意的潇洒与自然随性之感。须臾,蝉翼般的薄雾面纱缓缓褪下,如玉的颜容渐渐显露。耀眼的绿遍地铺陈开来,盎然的生气苍翠欲滴。轻风拂来,绿树摇曳起袅娜身姿,舞起灵动的水袖,风致更见,悦目赏心。密密匝匝的叶子窸窣作响,初听杂乱无章,细闻则嘈嘈切切,错综有致,犹如浸透生命高贵气息的大道梵音一般,云水禪心,淡泊宁静
期刊
游子在外,什么时候最容易想到故乡?也许是枯藤老树昏鸦的黄昏,但我总认为应当是在吃饭的时候。上海人好甜,四川人好辣,这是公认的事实。可是甜究竟是怎样的甜,辣究竟是怎样的辣呢?同样是辣,你怎么知道哪家的川味火锅更正宗呢?浙江人的舌头自然无法分辨四川的辣,可是对家乡的味道总是那样敏感。  前阵子去南京玩,到那久负盛名的美食街,什么凉粉、蟹黄包,还有烧饼和盐水鸭。看到一家排着超长队伍的店,我妈双眼一亮说:
期刊
《煤矿安全》曾先后于1975年第3期发表“矿井均压防灭火原理”(简称“原理”)及1976年第2—3、5、6期发表“风压调节技术在矿井消防火中的应用”(简称“应用”)两篇文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