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鸿沟下数字难民的社会化生存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化服务的浪潮席卷而来,给大多数年轻人开便利之门的同时也给远离网络生活的老年人关上了一扇窗,导致他们成为了数字科技时代的“难民”。而年轻人作为信息社会的“原住民”,首当其冲的考验就是如何面对沉默的“银发”群体。”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数字化撞上老龄化产生巨大的数字鸿沟成为当下噬待解决的时代课题。25年前,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预测:计算机不再只与计算有关,他决定我们的生存。
  【关键词】智能鸿沟;数字难民;社会化生存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7.092
  1. 智能鸿沟下的数字难民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反之就是约有5亿人没有“触网”。此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占总人口的12.6%。有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虽然互联网也在试图向老年人靠拢,但我国60岁及以上的网民仅占近10亿网民的11.2%。对大量高龄、文化水平不足的中老年人而言,受限于认知和行为能力的退化,很大一部分都无法顺利融入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像是年轻人之间的暗号,老年人只能在门外踌躇。这也就恰好解释了为什么老年人的声音在网络上总是寥寥无几,而在现实中却常常目睹老年人的困境。
  1990年,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提到了“数字鸿沟”的概念。“数字鸿沟”可以理解为由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而导致贫富分化和众多不平等现象。而互联网的出现,虽然将整个世界串联了起来,但也导致了更明显的信息鸿沟,这一时期的鸿沟主要体现在技术的接入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迈进了智能化时代,技术的有无已经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真正阻碍我们的鸿沟已经转移到了技术的使用和理解层面了。
  智能化时代下的“数字难民”不仅仅单纯停留在编码-解码造成的意义不对等上,更体现在对于生产生活的维持中,年龄的差距往往会扩大老年人在社会经济地位、健康、收入等因素方面累积的劣势,智能化的社会管理、公共交往与城市生活给他们造成了严重压迫和阻碍。这导致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形成一种新的数字漠视与不公平,并且这种智能时代的数字鸿沟会呈现出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可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数字难民”正在成为相对的劣势物种,如若不能跨越智能鸿沟的障碍,就将成为被社会抛弃的“数字孤儿”。
  彭兰在《“健康码”与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中指出:“健康码”带来的问题,不仅典型地反映了数字时代老年群体的窘困,也是一种隐喻:今天人们的健康与自由,不仅体现为现实空间里的状态,也体现为数字空间里的状态,而能在数字空间里“健康生存”、自由通行的老年人少之又少。
  联合国在去年的国际老年人日强调应注重年龄平等——“只有不同年龄的人口之间实现平等,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加强老年人对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参与,是确保提高社会包容性和减少不平等的一种方式。”
  2. 数字难民的社会化生存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按下了暂停键的同时也加速了数字化产业的发展。网络电商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所需;网络视频会议让企业运营管理常态化;网络教育让学生实现“停课不停学”;“健康码”成为公众绿色通行的“新名片”。“云办公、云展览、云课堂”成为生活的新常态,人们在“云端”扎根、数字化生存。生活的每一项刚需或多或少都必须依赖网络和智能手机完成,此前老年人一直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在智能化时代愈发凸显出来。
  2.1 智能生活的边缘人
  智能化技术普及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但技术使用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弱的老年群体则逐渐被边缘化。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打车软件、外卖平台的普及,在我们眼中日益便捷的社会里,老年人正“四处碰壁”:对手机支付无所适从,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94岁老人办银行卡被抱起做人脸识别;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赶下公交。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服务像一面放大镜,将老年人的弱势无限地放大。当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让年轻人乐享科技盛宴,却让老年人一头雾水。表面看是技术服务考虑不周全,实际上是社会治理精细化问题。
  2.2 网络谣言的倾听者和扩散者
  不难发现,“家族群”之中的健康谣言、骇人听闻的奇幻故事,大多由中老年人转发扩散,然而这种分享行为是建立在他们对谣言内容的深信不疑之上的,这种信任不仅会导致他们自身朝着错误的方向生活,更有可能影响到身边缺乏信息辨识力的同辈群体。从互联网早期“张悟本”的走红,到今天“喝高度白酒能治病”的谣言传播,足可见这一行为的危害性。
  2.3 虚假广告和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一直以来,老年人的弱势都极易被利用和操纵,成为众多不法分子的诈骗对象。随着早期老一套的诈骗手段不断被揭穿,如今大多数老年人已对电话、短信诈骗方式有着高度的警惕性,然而智能技术的出现又让信息真假难辨,且往往利用老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对子女的关心以及个人情感空虚等心理进行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欺骗   3. 数字反哺考验社会“智理”
  社会文明的进步,不仅在于经济的腾飞与高楼的崛起,也在对社会每一个人的关照,让人人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时代和技术进步再快,政策和人文关怀也从来不能缺位,既要尽力推动顺应生产力的发展,也要给非智能弱势者应有的包容和关怀。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因此让智能化技术与老龄化社会相协调相适应最能体现出政策的温度,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2021年2月8日,中國人民大学老年人数字适应力研究团队联合支付宝发布《老年人数字适应力报告》,根据对近万名老年人手机上网行为的调研显示,近七成老年人是自己学会使用手机上网的并希望社会能提供上网培训;超过九成的老年人曾主动请教家人使用手机。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意愿比想象中要强烈,而多数老年人上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看新闻,其次是通过聊天与视频电话维系亲人关系,增加同辈人的社交认同,以此来缓解孤独。因此,身边人要从情感和技术两方面提供关切,帮助老年群体进一步认知并接纳新事物。相信在热播剧《二十不惑》中姜小果教妈妈微信提现的场景让很多年轻人感同身受。玛格丽特·米德在一项有关代沟的研究中提出了“后喻文化”的理论,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在世的前辈的过程。这成为智能时代的“前浪”赶上“后浪”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获取并传播知识成为文化的主导者,开始“反哺”受限于学识、背景等因素而落伍的年长者,文化的传输呈现逆向化的趋势。这种文化反哺的关键,在于年轻人是否有足够的热情,将数字化生活的必备技能倾心耐心传授,不断降低代际交流的成本。时代的发展步伐不会放缓,但年轻人的“反哺”会帮助老年人赶上时代浪潮。这是在帮助我们的上一辈,也是在帮助终将老去的自己。
  当老龄化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相互碰撞,少不了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关键是当智能化服务深入到社会日常时,不能把老年人落在公共服务之外,不能在智能鸿沟下放大老年人的弱势。在进行技术产品研发时,应从产品使用、操作界面、字体大小等设计上,兼顾老年群体的感受,推出更加便捷、智能的适老化产品。同时,也要加强信息安全培训,防止技术的滥用给非智能弱势者带来二次伤害。对他们的关照考验着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展现着社会治理的成色。而探讨他们的现在,就是在关注我们的未来。
  4. 数字围城之下的反思
  智能技术的本质是给大众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而不是建一座“数字围城”将人困住。习惯了数字化生存的我们应该抛开技术崇拜和年龄偏见,为老年人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淘宝网上,销量最高的老年机,其使用者不仅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年轻人使用的理由很简单,为了“禁欲”。强制性的限制使用反映了年轻人对“数字化生活”的反思和想要逃离的主观意愿。但是当行为主体从年轻人转为老年人,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同样乐观?数字没有温度,但数字背后的社会却可以有,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到智能边缘群体的需要,用包容的姿态弥合“数字鸿沟”,真正把数字鸿沟变成数字红利。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统计报告[R].2021年2月3日.
  [2].中国发展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R].2020年6月15日.
  [3].杜骏飞.定义“智能鸿沟”[J].当代传播,2020,No.214,3.
  [4].彭兰.“健康码”与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J].现代视听,2020,3.
  [5].中国人民大学.老年人数字适应力报告[R].2021年2月8日.
  [6].周裕琼.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挑战.数字代沟与反哺之学术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5,No.378,55-5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7..084  “布列松之于法国电影,正如莫扎特之于奥地利音乐,陀斯妥耶夫斯基之于俄国文学。”——让-吕克·戈达尔  1. 背景  要想理解一個导演的电影作品,将他置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语境是十分有必要的。罗伯特·布列松是一位长寿的导演,在他1901-19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新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素质以及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记者只需负责新闻的整理、收集以及编辑等工作,但是在当下,记者还必须掌握对新闻判断、信息筛选以及交流反馈等等能力。本文首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职业缺失问题进行细致分析,随后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的变化以及坚守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记者;变化;坚守  中
郑州市审计局审计促进建设存量资金提质增效近期,郑州市城乡建设局落实审计整改,将建设项目存量资金1.7亿元上缴财政,规范了资金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0年下半年,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这就对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作为“舆论守门人”的电视新闻栏目由于时代的推动,自身面临着必要的改革;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其他新型媒介平台积极涌现,给电视新闻栏目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在内外因素影响下,传统电视新闻栏目有必要进行创新,基于此,文章做出相应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
【摘要】当今互联网进入了新时代,影视观众也从某种表面的说教中转变成了想要去感受理解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中来。影视观众便也从以前一直处于被动地去接受影像的客体而转换成了主动。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被动的接受影视作品了,而是积极地选择、热情地评议,近年来群众观影的途径在逐渐增多,对影片类型的要求也日益宽泛。本文描写的是观众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影片的要求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关键词】观影方式、题材、自住选择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女性群体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关于女性刻板印象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里仍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的发展趋向多元化,也推动着传统的主持人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节目样态的变化导致了主持人风格定位的变化,大众审美也对主持人有一定的影响。主持人发展也带有创新性和风格化的特点,主持人素质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媒体;主持人;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
黄玉玲,1990年7月大学毕业后,带着青春的激情和蓬勃的朝气,开启了投身河南审计事业的人生旅程,先后在河南省审计厅商粮贸审计处、经贸审计处、财政审计一处、经责审计二处工
【摘要】随着数据新闻给新闻业带来新的技能和职业分工,新的新闻叙事形式出现在新闻产品中。但对于专业院校而言,教授快速变化的新闻领域的创新存在着来自组织模式、教学流程以及所需资源上的压力。同时,数据新闻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术语,业界和学界也存在多种定义和解读,这也影响到了教学。有研究表明新闻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因此讲授数学成为数据新闻课堂中一个常见的挑战。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数据新闻教学领域
【摘要】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到以算法为中心的智能社会法律秩序,自动化决策在便利司法实践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与挑战。“COMPAS预测罪犯再犯概率错误”、“GAAP加大数据鸿沟”等问题都凸显了算法决策的不足。技术的进步与法治的发展呈现出不协调性,自动化决策纠错的法律规制研究顺理成章。  【关键词】算法解释权;决策影响评估机制;更正权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