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的发展方向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教与普教的区别就在于“职业”二字!职教应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更要创造特殊的劳动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工助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做到了上述完美结合。
  对于我国职教要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本人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二是实验室实习工场的建设、三是企业的支持与弹性的学习制度。
  1 职教师资队伍的培养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的变化,对教师的观念转变、知识更新、能力结构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目前职教系统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观念,这原本是个很好的观念,但不能流于形式,并非有一本教师资格证、一本行业从业证就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应有着先进教学理念和过硬的行业技能。而传统的在教育内部开展职教师资培训无法解决教师融入产业现场的问题,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教师专业技能老化、弱化,让教师如何做到“双师型”呢?解决这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职教教师也应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安排时间、安排企业让专职教师有时间有机会下企业进行专业岗位实践,使之保持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了解最新的用人资讯,掌握最新的行业技能。广西省对职教队伍的培养模式就很值得借鉴,依托现代化大型企业开展了“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十大专业百位名师培养工程”,推进了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采取了专家专题讲座、学员互动、工学结合等形式对广西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开展技能培训,使学员系统地掌握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教师们在企业里学到了最鲜活、最先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理念,这些教师们回到学校后,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过硬技术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有力地推动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
  2 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
  作为首创“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模式的天津,实践教学环节在全市的职业院校中一般都占到總学时的40%~50%左右,目前已建立校内实训基地680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500多个。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设物流专业。而物流不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凭传统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是完全不能适应物流专业教学的需求,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物流的整个动作过程,以便更形象地了解这项专业,同时也能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的上岗奠定基础。再如,现在很多职校都有会计专业,也有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但仅仅只停留在模拟,虽现高教出版的一套教材较之前的改进甚多,但若能让学生进入一个企业,真正当回会计,做一期真实的账,我想效果一定会与现在的模拟实训截然不同。
  3 企业的支持与弹性的学习制度
  前面提到了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问题,要想成功解决校内校外实践基地问题就得依靠政府的政策倾向与企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弹性的学习制度,做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要想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这项改革就得是双赢的。试想,如果职业学校能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按照企业用人规格改革课程、突出技能特色培养,毕业后到企业内能很快成为技术骨干,为企业创造效益,还有哪个企业不积极主动配合这项改革呢?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能再要求学生像普教里的学生一样一天八小时都在课堂里上课,那将使得改革流于形式。
  青岛市胶南电子学校采取与外资企业联合的方式,在校内建立实习、生产基地,以提升电子专业办学水平。同时安排学生半天顶岗工作,半天学习,到毕业时,实习环节达到一年半的时间,实习课时达到2310课时,学生动手能力大大提高。而且,采用学生自我管理,每届学生中带班班组长80多人,班组长参与企业生产的组织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了管理能力,为企业培养了合格的管理人员。实习工厂虽建在校园,但宽敞的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和车间的管理人员全部是学生。他们同公司员工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产品、获取劳动报酬;他们也与其他职校生一样,需要学习相应的文化、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学业,学得一技之长,获得毕业证书和多门专业技能证书。这种办学模式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该校92级电子工学二班秦国香同学在校时任实习基地班长,她勤于学习,善于管理,所带领的生产线月均产量高于其他生产线30%,产品合格率100%。她毕业后马上被公司聘用为车间主任,现为企业生产总管。像她这样的例子很多,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人工作后走上企业领导岗位。而广西省职教则通过与广东珠江三角洲300多家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待遇较高的企业建立长期“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产品订单高峰期劳动密集型岗位人力不足的大难题,受到了广东、深圳等地用工企业的欢迎,至此多家大型企业争相与职业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主动派出人员、车辆到广西职业学校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从而发展了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工学结合方式不仅能培养出深受广大用人单位喜爱的毕业生,而且还能通过获取劳动报酬解决部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而不愁就业的职校,势必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从而扩大了生源,而生源的扩招必然促进职教的发展!因此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开拓了学校的生源市场,体现了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紧密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基于2003—201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以及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呈“U”型,在跨过拐点之后,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政府干预与环境规制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增长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在适当的范围内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利用环境规制与政府干预的良好互动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体经济高质量增长.
运用熵值法对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4个市(州)分为四类区域,并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以及泰尔指数从市级视角和区域视角分别对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区域差异显著;第一类区域的差异最大,第三、四类区域的差异相对较小,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略高于区域间差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缩小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差异,实现各地区农业保险协调稳定发展。
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企业异质性视角下高管薪酬激励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对社会责任披露呈正向相关性,但企业异质性视角下,尤其在企业生产效率较低、内部控制水平较弱、行业属性为重污染、市场竞争环境处于高竞争等状态,即企业经营情况不理想时,高管薪酬激励与社会责任之间才会呈现1%的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制定高管薪酬激励方案时应结合自身的异质性条件,若企业经营状态不够乐观,须加强高管薪酬激励程度、提高薪酬水平,以有效促使高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是引领学生开启新知之门的魔术棒,是贯通新旧知的枢纽,是触类旁通的桥梁,是抛砖引玉的向导,大凡成功之课,因“文”制宜、有的放矢、恰到好处的教学模式总能令人一振,学习兴致倍增,使学生产生“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语文知识,包罗万象,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技巧作以下几点归纳。  一、音乐赏析  声情并茂的音乐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培养他们感受美、
期刊
选取2004—2018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的864篇国际人才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以及节点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人才流失、移民或智力回流、海归创业、技术创新等问题比较关注.基于国内外研究热点进行文献述评,发现国内外学者在国际人才的流动动因、效应(人才外流、人才回流、人才环流)、创业等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在人才环流、非制度因素、管理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我国基础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亟需从投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通关键堵点,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基础研究潜力,促进基础研究加速发展。本文以基础研究人员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近年来一系列与科研人员和基础研究相关的调查数据,从科研人员角度就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国家科技计划是政府实现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因国家介入科技活动而生,并随着人类科技活动的深化发展不断演进变化。回顾历史,人类科技活动是从少数科学精英的“自由探索”不断得到社会和政府认同,逐步实现组织化、制度化、职业化。国家科技计划作为连接“政府”“社会”和“科技”的桥梁,在有力塑造人类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动态性、技术的复杂性、科学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断演化发展。
颠覆性技术一般是指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全新技术,也可能是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融合与应用。颠覆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前瞻性、突破性、时效性、高风险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虽然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仿照DARPA的模式开展颠覆性技术的遴选和培育工作,但是至今鲜有能与DARPA相匹配的成就。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一批未来产业,加强颠覆性技术供给研究。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它将全方位渗透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智连”工厂与工厂、工厂与消费者,由此带来整个经济环境、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根本变化.rn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变革环节,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关系到所有产业技术升级和不断迭代.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未来的制造业只能通过智能化的生产创造价值,运用智能去创建更灵活的生产程序、支持制造业的革新以及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打造
期刊
从出口技术水平、出口贸易利得以及国际分工地位3个角度来测度江苏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并做比较研究,发现江苏出口技术水平、省内贸易利得率以及产业分工地位与美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全球化视域下江苏出口的国际竞争水平提升仍然任重而道远.然而在现行分工态势下,江苏出口却惠及了国内其他地区,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