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浅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zf2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应用指浅屈肌移位治疗臂丛C57根性撕脱伤患者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方法。

方法

在研究11具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屈肌腱局部解剖学基础上,对9例不可逆臂丛损伤施行指浅屈肌翻转移位术以重建屈肘功能。

结果

指浅屈肌76%的血液供应及69%的神经支配集中于指浅屈肌起点以远12cm的肌腹内。保护好这段肌腹的血供及神经,则肌肉的翻转移位是安全的。临床应用9例,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肌力恢复到4级以上6例,3级2例,2级1例,满意率达89%。屈肌腱移位后对手指原有的屈曲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在不可修复的臂丛上干损伤,同侧背阔肌、胸大肌及尺侧腕屈肌不具备移位条件时,用指浅屈肌腱翻转重建屈肘功能,为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提出腕部腱鞘囊肿摘除后引起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卡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腕背腱鞘囊肿术后腕背痛者进行手术探查。术中证实骨间后神经终末支被周围瘢痕卡压,遂在其近端切除1cm。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术中应保护好骨间后神经终末支并避免粗糙的操作,以免术后产生腕背痛。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索自体静脉移植修复陈旧性动脉损伤的时机,为临床提供有关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家兔四肢陈旧性动脉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在股动脉损伤15、30、45、60、75、90天后,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术后8周进行活体观察及血流动力学观察后取材送组织细胞学检查。结果39条移植静脉11条栓塞,总通畅率为71.8%。损伤后15、30、45天组明显优于其它时间组(P<0.01)。实验侧末梢皮温较术前均有升高,但75、
期刊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臂丛神经、桡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选择1993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76例、桡神经不完全损伤17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进行经皮电刺激治疗6个月,对照组则不作经皮电刺激治疗。电刺激6个月后观察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及桡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肘关节屈曲度数、伸腕肌力,电刺激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能促进周围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修复腕掌侧严重切割伤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分析1991年9月~1996年10月收治的腕掌侧严重切割伤46例的处理方法及其远期疗效。结果共随访到28例,随访时间为术后9个月至5年。肌腱效果按TAM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5.7%;神经功能按李贵存等[2]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1.0%。结论腕外侧严重切割伤应重视早期同时修复神经、血管和肌腱;腱旁膜的修复是促进肌腱愈合的有效措施,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早期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指屈肌腱双环加强缝合法.方法:用36条人体指屈肌腱标本,行双环加强缝合法、改良Kessler法、Lee法、Becker法和Savage法缝合肌腱,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结果:5种缝合方法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67.5N、35.8N、36.7N、74.7N、96.8N.结论:双环加强缝合法操作简单,抗拉强度足够临床需要,术后可早期进行主动屈指活动,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