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ebarre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学习个体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教与学和主阵地,课堂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改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的教师是变化的核心因素,其责任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改革课堂教学,努力开启少年儿童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如何才能创新课堂呢?笔者在小语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几条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浓”、“意远”等特点,在课堂上使学生学得“易、“趣”、“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把学生引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中,促进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变抽象为形象,积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通过丰富的想象,激发创新意识。促进本文理解的深刻性,保证语言训练的效率,从而达到优化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在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我对教材中楚王给晏子赔不是这一环节创设情境。具体做法是:在读完这一段后,我戴上王冠演楚王,举起酒杯弯下腰低下头,在此情境中学生想象楚王与晏子的语言,师生相互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想象的语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在这过程中学生也模仿起古人的样子表演。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展开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晏子回到齐国后,齐国的老百姓是如何欢迎晏子归来的,晏子与齐王、齐国大臣又是如何交谈的,等等。教师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课堂生机盎然,学生尽情地看、说、评、演、玩,总有不说不畅快的感觉,创新思维一次次地被激活。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当时当地的情境,捕捉到可结合并加以链接的时空,创设零距离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置于独特的情境中并进一步升华情感。学生心灵深处的触动或震动,以及情感所受的熏陶,必将对完善其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引导质疑,激活创新思维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获得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钥匙。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阅读教学中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多质疑,这样就能产生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意识。其实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疑惑的过程,也是各自品味文学艺术的过程。
  如在教《西门豹》一文时,我就打破传统教法的定势,设计让学生提问题,比一比谁的问题更有价值。在众多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后有一生提出一问:“西门豹是当时地方上的最高军事长官,完全有权力把巫婆和乡绅抓起来,指出他们的罪行,再将他们处死,他为什么不那样做?”我立即大加表扬,抓住时机让学生读文章并分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把解决问题当做动力,朗读中仔细揣摩推敲,交流时各抒己见,相互点评补充,结果从各个角度分析得出西门豹使用的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和“杀鸡儆猴”的双重计谋,这恰恰体现出他是一个极富有心计的人。这样的设计,经历了质疑、探讨,加深了对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深化了对主题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智慧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我长久地记得那个大路旁,就是在那个地方,我想出了答案,使我无比欢畅。”达尔文的这句话留给我们的启示: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幸福?那就是要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地、充分地去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三、活用教材,开拓创新空间
  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发生根本转变,由过去的教材执行者过渡到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既不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更要把教材当做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对于老教材也存在创造性使用的问题。例如:《田忌赛马》一文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就能起到“穿老鞋、走新路”的效果。针对赛马次序和结果,我让学生替齐威王设计比赛打败田忌,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结果学生超越文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闪现出独特的个性。有的说:“我从中体会到孙膑不愧为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有的说:“我体会到齐威王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君主,遇到一点点成绩就洋洋得意了,这恰好印证了古代一句名言‘骄兵必败’。”有的说:“我感觉田忌是一个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假勇士,不佩做齐国的大将。”有的说:“孙膑输了。”我随即问:“何以见得?”学生振振有词地回答道:“他是投机取巧,违反了比赛规则,如果齐威王知道后也学着他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他是无论如何也赢不了的。”针对这一独特体会我紧急追问:“要想战胜齐威王的马应该怎么办?”学生想了想回答:“必须天天坚持训练马,努力提高马的速度,使每个等级的马都超过齐威王的马,那样才能稳操胜券。”这时,我又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渗透:“的确,靠投机取巧只能偶尔得胜,有时还会受到惩罚。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法商贩靠投机取巧,制假售假,欺骗坑害了老百姓。一时也赚了大钱。但最终将自己推上法庭,接受人民的审判,那是何等耻辱啊!同学们,你们想想看要想真正超过别人,必须怎么做?”学生略有所悟:“刻苦学习,练得一身真本领。”“对,这就是老师对你们最大的期望。”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课堂上尊重学生的选择,容忍不同的意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也不丢失引领的权杖,大胆创新,挖掘教材,对隐含在教材中的人文思想、情操、情理合理地加以阐发,有效地渗透,适时“呐喊”,使学生得到人生的感悟,灵魂得以净化,生命得以闪光,使课堂充满创意与激情。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Hedgehog(Hh)通路相关分子SMO、Gli-1在放疗诱导宫颈癌HeLa-229细胞株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次不同分割剂量照射技术方法对HeLa-229细胞株进行放疗处理,照射剂量及
摘 要: 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具备识字、阅读等基本能力外,还要注重提高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在交际中、在探究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学习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初中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课过程中总结出适合的教育方法。一个轻松、自由、快乐的课堂环境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
中考的压力是无法忽视的,初三语文教学,只要顺风顺水,就能欢快地通过万重山,抵达胜利的彼岸。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如果某种东西能同时用好几种感觉趣接受,生活也应当用好几种感觉来接受它。”对一般中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十分丰富,观察事物不很全面,在学习中往往一遇到重、难点就不知道该怎样解决。只有让学生亲自动脑、动眼、动耳甚至动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让他们把听觉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向全体,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承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并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正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师生互信,树立学生主体观  学生主体观是指把学生看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