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血他克莫司(Tac)浓度对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间的60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Tac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术后6个月监测到的血Tac浓度将受者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为30例,术后6个月时血Tac浓度分别为(6.84±1.72)和(11.88±2.59)μg/L],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和
【机 构】
:
100091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100091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市器官移植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血他克莫司(Tac)浓度对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7月间的60例受者纳入研究,术后受者均采用以Tac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根据术后6个月监测到的血Tac浓度将受者分为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各为30例,术后6个月时血Tac浓度分别为(6.84±1.72)和(11.88±2.59)μg/L],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及其抑制性受体(CD85j和CD158d)和活化性受体( CD94、NKG2D)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免疫耐受分子分泌型HLA-G5( sH LA-G5)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前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受者外周血NK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NK细胞比例及绝对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NK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术前两组间CD85j、CD158d、CD94、NKG2D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CD85j和CD158d的表达较术前升高,CD94和NKG2D的表达下降,而低浓度组CD85j和CD158d的表达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5).经Spearman系数统计,CD85j和CD158d与sHLA-G5呈正相关(P<0.01),NKG2D与sHLA-G5呈负相关(P<0.01).结论 肾移植受者血Tac浓度与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其受体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低血Tac浓度受者的NK细胞数量及其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升高,仍然能有效保护移植肾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肾移植术后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肺炎的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针对病原体治疗(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的基础上,28例IVIG组患者辅以小剂量免疫球蛋白(0.2 g·kg-1·d-1)治疗.观察IVIG组和对照组患者普通肺炎的治疗有效率和重症肺炎发生率,以及IVIG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血清IgG浓度以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气道狭窄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100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100例受者中,接受单肺移植者72例,接受序贯式双肺移植者28例,共有128个气管吻合口.2007年5月前术中支气管吻合均采用套入式,2007年6月后均采用间断吻合.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受者的肺功能,并根据临床需要及时行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结果 共有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造血细胞归巢、减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等作用.我院于2009年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脐带血MSC联合移植治疗肝炎相关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目的 评估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他克莫司胶囊(赛氏Tac胶囊)在临床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前瞻性临床研究,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来自9个移植中心的共计65例肾移植受者入选.人选受者的年龄为(36.53±5.71)岁,8例为亲属活体供肾,供肾冷缺血时间为(4.08±5.43)h,热缺血时间为(3.90±2.15)min,供、受者HLA抗原错配数为(2.1±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sA)和他克莫司(Tac)对裸鼠体内移植的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肺癌A549细胞建立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3组实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抑制剂;CsA组,腹腔注射CsA;Tac组,腹腔注射Tac.根据各组小鼠瘤体积变化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根据终末瘤质量计算影响率.以细胞侵袭实验研究各组小鼠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用细胞凋亡原
肠瘘是严重影响儿童肝移植预后的并发症之一.笔者回顾分析本院3例肝移植后并发肠瘘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年龄为5个月,原发病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儿童终末期肝病评分为35分,Child-Pugh评分为12分,血胆红素总量为589.2 μmol/L,白蛋白为21.7 g/L.于2009年2月在我院接受劈离式肝移植.术中见病肝增大,质硬,腹水约200 ml,因供肝肝左动脉壁较薄,共吻合2次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5例肾移植受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平均为移植术后48.2个月(29~72个月),其中23例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2例为体检时发现.25例中,3例为肾癌,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例为上尿路的尿路上皮肿瘤,行经腹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其中3例同时合并浅表膀胱肿瘤;14例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1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并移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不断提高,而肝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成为受者远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受到移植领域的关注[1-2].本文就肝移植后新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肿瘤类型及筛查与预防措施等方面做如下综述。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成熟,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受者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降低移植肾短期存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受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肝移植,截至2011年11月30日,存活时间超过7年的受者共62例.回顾性分析这62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检查结果,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统计肝移植术后各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调查其治疗现状.结果 术后发生代谢性并发症包括体重超重或肥胖21例(33.9%),新发糖尿病18例